朱由校皇帝簡介
明熹宗朱由校(公元1605-1627年),明朝第十五代皇帝,明光宗朱常洛長子,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朱由校皇帝簡介。歡迎欣賞閱讀。
朱由校皇帝人物簡介
朱由校,明朝皇帝(1605年~1627年)。光宗長子,光宗即位不及一月,服“紅丸”而死。泰昌元年(1620年)九月初六,繼立為帝,次年改元天啟。神宗晚年,因繼嗣問題政治風波頻起,已有“梃擊案”在前。光宗即位,“紅丸案”又起,繼而朝臣恐熹宗母妃李選侍(非親生)操縱朝政,迫令移出乾清宮,又構成“移宮案”。總稱“三案”。不久成為魏忠賢迫害東林黨人的口實。明亡國前后朝廷政治風波多與此相關,一直延續到南明朝。明熹宗朱由校天啟皇帝朱由校由于其父泰昌帝朱常洛不得祖父萬歷皇帝的寵愛,他自幼也備受冷落,直到萬歷帝臨死前才留下遺囑,冊立其為皇太孫。朱由校的生母王才人雖位尊于李選侍之上,但因李選侍受寵,她備受李選侍凌辱而致死,臨終前遺言:“我與西李(即李選侍)有仇,負恨難伸”。而朱由校從小亦受李選侍的“侮慢凌虐”,終日涕泣,形成了懼怕李選侍的軟弱性格。在明熹宗的父親明光宗于公元1620年9月病死后,熹宗被宣布即帝位,但是撫養朱由校的皇妃李選侍以明熹宗生母早逝為由,將熹宗扣留。群臣非常著急,紛紛上書請李選侍放還熹宗。但是李選侍根本不聽,仍舊將新皇扣留,幸虧太監王安從大局出發,將皇子騙了出來,交給了群臣。李選侍見此,就賴在乾清宮不走,以此要挾群臣給她皇太后的封號。按古制皇帝即位后,應該立即遷入乾清宮居住,但是無人奈何的了李選侍。勸李移宮的奏章如雪片飛來,李選侍根本不理。群臣終于被激怒了,楊漣代表眾大臣向李選侍下達最后通牒,讓她即日離宮,新皇朱由校也下旨,讓李選侍移宮,加上大太監王安對李選侍百般威嚇,李選侍只好帶宮女灰溜溜遷出了乾清宮,搬往寒露院。9月庚辰日奉朱由校繼位。第二年改年號為“天啟”,是為大明熹宗皇帝。史稱此事件為“移宮案”,為明朝宮廷三大案之一。熹宗即位時年16歲,委信乳母客氏,封為奉圣夫人,又晉升與客氏私情密切的內監魏忠賢為司禮監秉筆太監。熹宗性喜“椎鑿髹漆”之事,每當引繩削墨,熱衷于木工時,忠賢即奏事,熹宗厭煩,就全權交付忠賢處理,由此得專擅威福,明宦官專權至此達到頂峰。在位七年,后金威脅日大,邊境形勢緊張。邊將動輒受朝廷大臣,特別是言官的掣肘,此風一開,到崇禎朝更是熾烈,導致對后金戰爭一敗再敗,直至后來的滿清入主中原。
朱由?;实墼谖黄陂g
為政混亂
明熹宗即位后令東林黨人主掌內閣、都察院及六部,東林黨勢力較大,公正盈朝。楊漣、左光斗、趙南星、明熹宗[2]高攀龍、孫承宗、袁可立等許多正直之士在朝中擔任重要職務,方從哲等奸臣已逐漸被排擠出去,吏制稍顯清明。由于楊漣等人在幫助天啟帝即位時盡心盡力,因此,天啟帝對這些東林黨人也是非常信任,言聽計從。在東林黨人的輔佐下,朱由校在位初期他迅速提拔袁崇煥,天啟二年(1622年)下詔為張居正平反,錄方孝孺遺嗣,優恤元勛,給予祭葬及謚號。在澳門問題上態度強硬,還與荷蘭殖民者兩次在澎湖交戰,并且獲勝。且有罷礦監、安撫遼東的之舉。但是誰知不久之后就出了事。這時的后宮之中,兩顆毒瘤正在悄悄的生長。這兩個毒瘤就是魏忠賢與客氏。魏忠賢原為一市井無賴,大字不識,卻善于鉆營,很快攀上了大太監王安的關系,并結識了當時還是皇太孫的天啟帝,天啟帝繼位后,他的地位自然直線上升,升任司禮秉筆太監??褪鲜翘靻⒌刍实鄣哪虌?,其奸詐而貪權,客魏兩人很快結成了同盟,成為了后宮不可一世的力量。王安等太監在后宮逐漸被排擠,客魏的權力覆蓋了整個后宮。但魏忠賢并不滿足,決心成為權傾朝野,名副其實的大太監。一方面,魏忠賢引誘天啟帝玩樂,使天啟帝整日沉浸在木工活之中。另一方面,魏忠賢與朝堂上的一些文臣如崔呈秀之流相勾結,排擠東林黨人,逐漸掌握了內閣和六部。魏忠賢常常趁天啟帝在專心制作木器時啟奏,這時天啟帝總是厭煩地說:“朕知道了,你去照章辦理就是了。”天啟六年,天啟帝還命顧秉謙等人修《三朝要典》,為魏忠賢等歌功頌德。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不僅殘酷地排除異己,而且加深了對百姓的盤剝,使得民不聊生,政治極度黑暗,其時,國內土地兼并劇烈,苛捐雜稅繁重,各種社會矛盾激化,這必然導致了人民的反抗。天啟元年,白蓮教在山東揭竿而起,奢崇明、安邦彥起事于西南,天啟七年,國內還爆發了山東的徐鴻儒起義和陜西的王二之起義。天啟年間,熹宗不但面臨內憂,還有外患。山海關外,女真叛亂政權步步進逼。熹宗卻聽信讒言,不辨是非,即位后罷免遼東經略熊廷弼,致使后金勢力逐漸壯大,攻陷沈陽、遼陽,進逼寧遠(今遼寧興城),遼東局勢日趨嚴峻。同時,荷蘭人于1624年登上臺灣島,大明王朝很快又失去了臺灣。但是,天啟皇帝出現這些行為除了出自本人的思想覺悟之外,同他的祖父神宗和父親光宗也有關系(萬歷一直不太喜歡光宗,光宗自身除了帶有神秘色彩之外,自己兒子的教育問題基本沒怎么管)。
兄終弟繼
公元1627年八月,天啟帝在客氏、魏忠賢的陪同下到宮中西苑乘船游玩時,在橋北淺水處大船上飲酒。然后,又與王體干、魏忠賢及兩名親信小太監去深水處泛小舟蕩漾,卻被一陣狂風刮翻了小船,不小心跌入水中,差點被淹死。雖被人救起,經過這次驚嚇,卻落下了病根,多方醫治無效,身體每況愈下。后來,尚書霍維華進獻一種“仙藥”,名叫靈露飲,說服后能立竿見影,健身長壽。天啟帝依言飲用,果然清甜可口,便日日服用。飲用幾個月后,竟得了臌脹病,逐漸渾身水腫,臥床不起。到了天啟七年夏,天啟帝的病更重了。八月十一日,他預感到自己來日不多,便召弟弟朱由檢入臥室,說:“來,吾弟當為堯舜。”命他繼位,次日,召見內閣大臣黃立極,說:“昨召見信王,朕心甚悅,體覺稍安。”8月乙卯日,天啟帝駕崩于乾清宮,終其一生。《明史卷二十二·天啟帝本紀》評價說:熹宗“在位七年,婦寺竊權,濫賞淫刑,忠良慘禍,億兆離心,雖欲不亡,何可得哉?”朱由校死后葬于北京昌平德陵。廟號為熹宗,又稱為天啟皇帝。卒后謚號為“達天禪道敦孝篤友張文襄武靖穆莊勤悊皇帝”。天啟帝專心致志地蓋著他的“宮殿”,奸佞們卻在悄悄地挖著他的墻腳,宮殿轟然倒塌,思宗由檢亦由于其性格原因在即位后頻頻施政出錯而加速了明朝的滅亡。熹宗死后僅十多年,明朝就滅亡了。
看了朱由?;实酆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