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發明了什么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1879.3.14-1955.4.18),出生于德國符騰堡王國烏爾姆市,畢業于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是一位猶太裔物理學家,1900年入瑞士國籍。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愛因斯坦發明了什么,歡迎大家閱讀。
愛因斯坦發明了什么
相對論
狹義相對論的創立:早在16歲時,愛因斯坦就從書本上了解到光是以很快速度前進的電磁波,與此相聯系,他非常想探討與光波有關的所謂以太的問題。愛因斯坦似乎就是那個將構建嶄新的物理學大廈的人。愛因斯坦認真研究了麥克斯韋電磁理論,特別是經過赫茲和洛倫茲發展和闡述的電動力學。愛因斯坦堅信電磁理論是完全正確的,但是有一個問題使他不安,這就是絕對參照系以太的存在。愛因斯坦在時空觀的徹底變革的基礎上建立了相對論力學,指出質量隨著速度的增加而增加,當速度接近光速時,質量趨于無窮大。他并且給出了著名的質能關系式:E=mc^2,質能關系式對后來發展的原子能事業起到了指導作用。
廣義相對論的建立: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認為,由于有物質的存在,空間和時間會發生彎曲,而引力場實際上是一個彎曲的時空。愛因斯坦用太陽引力使空間彎曲的理論,很好地解釋了水星近日點進動中一直無法解釋的43秒。廣義相對論的第二大預言是引力紅移,即在強引力場中光譜向紅端移動,20年代,天文學家在天文觀測中證實了這一點。廣義相對論的第三大預言是引力場使光線偏轉,最靠近地球的大引力場是太陽引力場,愛因斯坦預言,遙遠的星光如果掠過太陽表面將會發生一點七秒的偏轉。
光電效應
1905年,愛因斯坦提出光子假設,成功解釋了光電效應,因此獲得1921年諾貝爾物理獎。
光照射到金屬上,引起物質的電性質發生變化。這類光變致電的現象被人們統稱為光電效應(Photoelectriceffect)。
光電效應分為光電子發射、光電導效應和光生伏特效應。前一種現象發生在物體表面,又稱外光電效應。后兩種現象發生在物體內部,稱為內光電效應。
赫茲于1887年發現光電效應,愛因斯坦第一個成功的解釋了光電效應(金屬表面在光輻照作用下發射電子的效應,發射出來的電子叫做光電子)。光波長小于某一臨界值時方能發射電子,即極限波長,對應的光的頻率叫做極限頻率。臨界值取決于金屬材料,而發射電子的能量取決于光的波長而與光強度無關,這一點無法用光的波動性解釋。還有一點與光的波動性相矛盾,即光電效應的瞬時性,按波動性理論,如果入射光較弱,照射的時間要長一些,金屬中的電子才能積累住足夠的能量,飛出金屬表面。可事實是,只要光的頻率高于金屬的極限頻率,光的亮度無論強弱,光子的產生都幾乎是瞬時的,不超過十的負九次方秒。正確的解釋是光必定是由與波長有關的嚴格規定的能量單位(即光子或光量子)所組成。
光電效應里,電子的射出方向不是完全定向的,只是大部分都垂直于金屬表面射出,與光照方向無關,光是電磁波,但是光是高頻震蕩的正交電磁場,振幅很小,不會對電子射出方向產生影響。
能量守恒
E=mc?,物質不滅定律,說的是物質的質量不滅;能量守恒定律,說的是物質的能量守恒。
雖然這兩條偉大的定律相繼被人們發現了,但是人們以為這是兩個風馬牛不相關的定律,各自說明了不同的自然規律。甚至有人以為,物質不滅定律是一條化學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是一條物理定律,它們分屬于不同的科學范疇。愛因斯坦認為,物質的質量是慣性的量度,能量是運動的量度;能量與質量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聯系的,不可分割的。物體質量的改變,會使能量發生相應的改變;而物體能量的改變,也會使質量發生相應的改變。在狹義相對論中,愛因斯坦提出了著名的質能公式:E=mc^2(這里的E代表能量,m代表多少質量,c代表光的速度,近似值為3×10^8m/s,這說明能量可以用減少質量的方法創造)。愛因斯坦的質能關系公式,正確地解釋了各種原子核反應:就拿氦4(He4)來說,它的原子核是由2個質子和2個中子組成的。照理,氦4原子核的質量就等于2個質子和2個中子質量之和。實際上,這樣的算術并不成立,氦核的質量比2個質子、2個中子質量之和少了0.0302u(原子質量單位)!這是為什么呢?因為當2個氘[dao]核(每個氘核都含有1個質子、1個中子)聚合成1個氦4原子核時,釋放出大量的原子能。生成1克氦4原子時,大約放出2.7×10^12焦耳的原子能。正因為這樣,氦4原子核的質量減少了。
這個例子生動地說明:在2個氘原子核聚合成1個氦4原子核時,似乎質量并不守恒,也就是氦4原子核的質量并不等于2個氘核質量之和。然而,用質能關系公式計算,氦4原子核失去的質量,恰巧等于因反應時釋放出原子能而減少的質量。愛因斯坦從更新的高度,闡明了物質不滅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的實質,指出了兩條定律之間的密切關系,使人類對大自然的認識又深了一步。
宇宙常數
愛因斯坦在提出相對論的時候,曾將宇宙常數(為了解釋物質密度不為零的靜態宇宙的存在,他在引力場方程中引進一個與度規張量成比例的項,用符號Λ表示。該比例常數很小,在銀河系尺度范圍可忽略不計。只在宇宙尺度下,Λ才可能有意義,所以叫作宇宙常數。即所謂的反引力的固定數值)代入他的方程。他認為,有一種反引力,能與引力平衡,促使宇宙有限而靜態。當哈勃將膨脹宇宙的天文觀測結果展示給愛因斯坦看時,愛因斯坦說:“這是我一生所犯下的最大錯誤。”
宇宙是膨脹著的。哈勃等認為,反引力是不存在的,由于星系間的引力,促使膨脹速度越來越慢。星系間有一種扭旋的力,促使宇宙不斷膨脹,即暗能量。70億年前,它們“戰勝”了暗物質,成為宇宙的主宰。最新研究表明,按質量成份(只算實質量,不算虛物質)計算,暗物質和暗能量約占宇宙96%。看來,宇宙將不斷加速膨脹,直至解體死亡。(也有其它說法,爭議不休)。宇宙常數雖存在,但反引力的值遠超過引力。林德饒有風趣的說:“我終于明白,為什么他(愛因斯坦)這么喜歡這個理論,多年后依然研究宇宙常數,宇宙常數依然是當今物理學最大的疑問之一。”
愛因斯坦的名言
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
邏輯會把你從A帶到B,想象力能帶你去任何地方
從觀察和理解中獲得樂趣是大自然賜予的最美好的禮物
試著不去做一個成功的人,而去做一個有價值的人
如果你不能把它簡單地解釋出來,那說明你還沒有很好的理解它
當答案很簡單時,是老天在回答
有一個問題常常把我搞迷糊:究竟是我瘋了還是別人瘋了?
人生就像騎單車。想保持平衡就得往前走
我用比相對論還多的腦力在量子論上
看了“愛因斯坦發明了什么”還想看:
1.愛因斯坦發明什么
2.愛因斯坦發明故事
3.愛因斯坦的發明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