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閔大帝生平簡介
冉閔(?-352年),字永曾,小字棘奴,魏郡內黃人,十六國時期冉魏政權建立者,350年-352年在位。以勇猛著稱。350年稱帝,國號大魏,史稱冉魏。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冉閔大帝生平簡介,歡迎大家閱讀。
冉閔大帝生平簡介
冉閔,魏郡內黃人,十六國時期稱冉閔大帝,國號大魏,死后被追謚為武悼天王。他雖然建立起了冉魏政權,卻只在位短短兩年。是年,他被前燕皇帝慕容儁所擒獲,死于遏陘山。冉閔大帝如曇花一現般,只盛其一時,很快便消失在了歷史的洪流之中。
冉閔明明是漢人,卻是后趙武帝石虎的養孫。這到底是怎么錯綜復雜的關系呢?原來,冉閔的父親冉良被后趙明帝石勒所俘獲,并被石虎收為義子。當時十二歲的冉閔也就順理成章變為石虎的義孫了。冉閔雖然年幼但是眼光敏銳觀察細致,所以深得石虎的寵愛。成年后的冉閔,身材威武,有膽有識,驍勇善戰,并在昌黎之戰中表現突出,從此一戰成名。
閔冉雖然在戰斗方面勇猛有識見,但是真的稱不上是有仁心的帝王,這或許就是他最后戰敗被擒的原因之一。石虎在位時,曾授封有功之將苻洪為西平郡公。但是閔冉卻勸諫石虎,苻洪才智突出,得到將士的擁護,兒子們也都有才干,應該將他們秘密殺掉,以除后患。石虎沒有采納。石虎死后,石世即位。閔冉幫助石遵奪取了帝王之位。后來,石遵越來越疏遠閔冉,并對他產生了猜疑,于是閔冉在石遵殺掉他之前,先下手為強,在琨華殿殺死了石遵。
就是這樣一個有著狼子野心的人,大肆屠殺胡人,血洗城池,滅掉石姓的人,稱帝于南郊,改年號為永興,國號為大魏。
冉閔怎么讀
冉閔,又名染閔,是十六國時期冉魏政權的建立者,被稱為冉閔大帝,死后被追謚為武悼天王,他的后人也稱他為平皇帝。“冉閔”兩個字第一眼看到或許有點陌生,實際拆看看,就發現這是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的字,讀做“ranmin”都是第三聲。
預知其音,先曉其意,我們先講一下冉閔名字的由來。“冉”是漢姓,而冉閔卻是長在胡人之家,身為石虎的養孫,最后稱帝建朝。說到冉閔的姓氏,就不得不介紹一下他的家族歷史。冉閔家族世代都擔任牙門將,他的祖父曾經擔任漢朝黎陽騎都督,他的父親冉良也威武過人,戰績頗豐。后來,冉良被石勒俘虜,并被石虎收為養子,后被封為西華候。當時的冉閔和父親一同被編入石家,改姓為石,所以冉閔也名石閔。即使改了姓氏,冉閔也從未忘記自己漢人的身份,并在后來企圖以屠殺胡人來振興漢族。
《詩經·東山》中有云:“序其情而閔其勞。”“閔”同“憫”還有憐憫,憫念的意思。但是,冉閔似乎并不是一個有仁慈之心,懂得憐憫他人勞苦的帝王。無論是最初勸諫石虎除掉苻洪及其兒子,還是后來下令禁閉城門屠殺胡人,冉閔都將冷酷無情詮釋得淋漓盡致。不管他是出于自保還是為了振興漢族之大計,發動事變,種族仇恨,屠殺生命的做法都無法得到我們的附和。
有人說,冉閔建立冉魏政權,啟用漢人,一定程度上拯救了處于風雨中搖搖欲墜的漢氏家族。這話也言之有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冉閔確實是一個民族英雄。英雄的名字我們當然不能讀錯,大家一定記得讀“ran min”。
冉閔武力
論中國歷史上武力值最高的皇帝,當屬五胡亂華時代屠殺胡人不計其數的北魏皇帝冉閔。
關于冉閔此人的畢生功過,后世一直爭論不休,有贊譽其為漢家英魂者,也有斥責其暴虐無道之人,然而不得不說,正是冉閔的雷霆手段,使中原大地迅速擺脫了五胡亂華的百年浩劫,其素來以勇猛果敢著稱,對敵之心狠手辣,常令異族侵掠者聞風喪膽。
在冉閔身上,華夏民族的尚武精神得到了充分彰顯,因而他所建立的冉魏政權雖然短暫,卻依然是中國歷史上燦爛輝煌的一頁。早在漢唐時期,中原王朝國力無比強大,不僅北方游牧民族歲歲納貢,不敢越長城半步,就連東夷日本也畢恭畢敬,常派遣唐使漂洋過海前來求學。強國之所以為強國,除了經濟文化兩廂繁榮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那個時代是漢人最具尚武精神的時代!一個民風尚武的國家,必然令四夷不敢輕舉妄動。
然而到了近代,中國國力衰弱,如江河日下。尤其是鴉片戰爭過后,清政府病入沉珂,列強頻頻入侵,國人的精神世界也跌入萬丈深淵。一度被奉為華夏民族信仰的尚武精神,漸漸被人們所遺忘,因而,正如魯迅所言,“戰具比我們精利的歐美人,戰具未必比我們精利的匈奴蒙古滿洲人,都如入無人之境”,若不是一場轟轟烈烈的抗日戰爭重新喚醒了國人的團結與奮進意識,真不知今天的華夏大地,當是如何模樣。
冉閔以武治天下,手段固然激進,然“定禍亂者,武功也”,前人早有明訓。就世界各民族競爭的叢林法則來說,冉閔的尚武精神當值得華夏后人繼承與發揚。
看了“冉閔大帝生平簡介”還想看:
1.冉閔有什么故事
2.冉氏最大當過什么官
3.名將慕容恪的簡介
4.名將王猛的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