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家晏嬰簡介
晏嬰(前578-500),字仲,史上稱他為“晏平仲”,他是春秋時期齊國的一名大夫。也是后來春秋戰國時期的一位重要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了解一下。
外交家晏嬰簡介
晏嬰的父親是齊國上大夫晏弱。在生活中,他的生活簡樸,擁有謙恭下士的稱號。對于他的長相,距歷史記載,晏嬰的身材不高,面容較丑。在齊靈公二十六年時期,由于晏弱的生病去世,于是晏嬰繼承父親的官位成為上大夫。
晏嬰繼任父親職位,曾相繼擔當了齊靈公、齊莊公、齊景公這三朝的卿相。輔政時間長達大概60多年。晏子在崗位上有勇有謀,愛民如家人一般,從來不辜負皇帝給予的使命。也算是春秋時期的一位人才。他頭腦機靈,能說會道,善于辭令,在出使楚國時,還曾舌戰楚王,用自己機智的頭腦維護了國家的尊嚴。在朝政上,屢次上奏齊國君王。在外交上,處事靈活有度,堅持自己一貫的原則,臨危受命,不辱使命。保衛了齊國的國家威嚴。
《晏子春秋》一書中記載了春秋戰國時期齊國晏嬰的所作所為,包括他的思想,言行舉止,生平事跡等等,這本書算是我國最早的一短篇言行集。據說這本書的作者是晏嬰的后人為記念其所撰寫的。但也有人說,這本書是后人經過各方面的收集晏嬰的言行事跡所編纂的一本書。對于治國之道,晏嬰施政的內容主張“仁政愛民”的思想學說。
解析晏子為什么使楚
關于“晏子使楚”的典故,我們從小就有一定的了解,記得在上小學時,這則典故就已經出現在了教學課本上,現在就讓我們一起重溫和學習一下這則典故。
晏子在任齊國卿大夫一職時,因他協助并鎮壓了反叛軍,深得景公賞識。當時,晏子身材矮小,面相丑陋,但是頭腦靈敏,滿腹經綸,能說會道而著稱于世。在齊景公即位后的第二年,齊景公在出使晉國時態度狂妄,夸大其詞,引起了經過眾多人士以及帝王的的不滿。于是晉國派出軍隊想要對齊國實施攻擊和報復,以震懾性的方式警告齊國。剛開始,齊景公以為只是開玩笑,并不在意,誰知當晉國軍隊兵臨城下時才慌了起來,面對晉國的強勢進攻不得不投降服軟。通過這次的事件的經驗,景公真正意識到如果要以齊國的利量與晉國較量完全是以卵擊石,更本不能與晉國抗衡。于是就想到了以和鄰國楚國重修于好的方式來壯大自己的勢力,共同來抵抗晉國。也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晏子被任命作為使者訪問楚國。
由于此時的楚國由楚靈王掌朝,當時的楚靈王桀驁不馴,目空天下,狂妄自大,對待齊國派來的使者也本著玩弄的態度。便命人打算羞辱一下齊國使臣“身材矮小、其貌不揚”的宴嬰,于是呢這則典故就被后人記錄了下來,也是為了教育后人不要以貌取人的道理,從此這件事就一直流傳至今。
晏嬰二桃殺三士
當初,齊國在管仲的管理下成為了春秋五霸之首。在管仲去世后100多年的時間里,齊國就出現了一位能和管仲齊名的人物--就是現在大家稱呼的晏子。關于這個人物的智慧能夠從多個故事中體現,“二桃殺三士”就是其中的一個了。
至于事情的大致經過是這樣的: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三位人物力氣大的出奇,能夠單手打死老虎,因此在齊國非常有名,一般人都不敢惹他們三個。有一天,晏子從他們身邊走過,并恭敬的向他們示意,結果這三人假裝看不見的樣子,置之不理,看起來十分失禮。
當時的晏子地位絕對高于這三人,他們三人對他都這么無禮了,更不要說其他官員了。于是晏子很生氣的進諫齊景公,一進門就對他說;“聽說,賢能的君王的勇士,對內可以阻止暴亂,對外可以震懾外敵,上面的人贊揚他們,下面的人佩服他們,所以他們擁有尊貴的地位,豐富的俸祿。而放眼當下,君王您的勇士對上不行君臣之禮,對下不講究長幼,對內不能穩亂,對外不能誘敵。這些禍國殃民的人是否應該盡快除去。”景公領會到晏嬰的意思,也認為這三人確實無禮,可是一時又沒有什么辦法可行。
景公說道;“這三人力氣極大,與之拼搏,恐有不勝。”晏子則說道;“這人雖然力氣大,不害怕強敵,不敬長幼之尊。”趁機請景公派人賞賜他們三人兩個桃子,并對他們說;“你們三個人就以個人的功勞來分桃子吧。”誰知,他們三人為爭桃子而撕破了臉,扭打在了一起。晏子就這樣不費吹灰之力將他們三人除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