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郭松齡的簡介
郭松齡,字茂宸,漢族,是唐朝名將汾陽王郭子儀的后裔。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郭松齡的簡介,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郭松齡的簡介:郭松齡(1883年-1925年),字茂宸,漢族,遼寧省沈陽市東陵區(qū)深井子鎮(zhèn)漁樵村,是唐朝名將汾陽王郭子儀的后裔。1905年就讀于奉天陸軍速成學堂,次年進永平府北洋陸軍第二鎮(zhèn)隨營學堂,1908年任奉天防軍哨長。1909年隨朱慶瀾換防進入四川,擔任連長。1910年加入同盟會。曾為張學良之教官,奉軍著名將領。
郭松齡出生于盛京東郊漁樵寨村(今遼寧省沈陽市東陵區(qū)深井子鎮(zhèn)趙家鋪村),祖籍山西汾陽縣。據族譜溯源和后人代代傳述,郭家是唐朝名將汾陽王郭子儀的后裔。郭松齡的遠祖在明朝遷來東北戍邊,到清代由于世亂和兵禍,家業(yè)無存,其祖父一代遷到漁樵寨村落戶。郭松齡的父親郭復興曾想追求功名復興家業(yè),但家境的衰落迫使他放棄進仕之路,在鄉(xiāng)村做了一名私塾先生。郭松齡的母親是一位典型的農村婦女,勤勞善良,盡管自家不富裕,也常救濟比自己更困難的人,這給郭松齡以很深的文化影響。
郭松齡19歲時,父親在省城找到一份工作,一家人的生活得以維持,而輟學7年的郭松齡也可以不用幫工種地了。1903年,郭松齡進入省城東南常王寨董漢儒先生開設的書院繼續(xù)學習,希望從此踏上仕途。在這里,郭松齡接觸并研習了一些新興知識學科,尤其是一些西學使他開闊了視野。但是,學習不到兩年,因日俄戰(zhàn)爭的爆發(fā)而再次被迫輟學。郭松齡的家鄉(xiāng)是日俄交戰(zhàn)區(qū),炮火毀壞了許多房屋,居民也有不少被打死打傷。日俄戰(zhàn)爭的災難給郭松齡的觸動是巨大的,也由此動了從軍報國的念頭。
1905年秋,盛京趙爾巽在奉天大北關設立奉天陸軍小學堂,以培養(yǎng)陸軍初級軍事人才。郭松齡懇求在衙門當差的遠房姑爺做擔保推薦人,并以優(yōu)異的成績受到主考人的賞識而如愿以償。1906年,郭松齡被選入奉天陸軍速成學堂學習。這是一所全新的中等軍事學校,由趙爾巽在奉天陸軍小學堂內增設,以便加速培養(yǎng)軍事人才。郭松齡在這里學習期間和擔任教官的同盟會成員方聲濤的關系很密切,并從他那里接觸到民主革命的思想。
1907年,郭松齡以優(yōu)等成績畢業(yè)。見習期滿后,充任盛京衙門衛(wèi)隊哨長(相當于排長),由于帶兵嚴謹,勤于職守,深得陸軍統領朱慶瀾賞識。郭從此與朱結成親密的部屬關系,并長期追隨在朱的左右。
1909年,朱慶瀾調入四川駐防,任陸軍第三十四協協統。郭松齡隨他一同入川,任第六十八團連長。朱慶瀾雖不是同盟會會員,但很支持同盟會的活動。在他的掩護下,軍中成立了同盟會組織,并聚集了一批同盟會會員,如程潛、方聲濤等人。1910年,郭松齡經方聲濤、葉荃的介紹加入新軍同盟會,成為同盟會早期成員之一。
1911年,四川發(fā)生保路運動,四川同盟會利用保路同志軍發(fā)動武裝起義,圍攻成都。已升為第六十八標第二營營長的郭松齡負責成都北部的防守,他對群眾婉言相勸,沒有發(fā)生流血沖突就解了圍。結果,川督趙爾豐以通匪嫌疑撤銷了他的營長職務,后在朱慶瀾的懇求下才恢復原職。武昌起義后,四川各地紛紛獨立,成都成立了“大漢四川軍政府”,朱慶瀾任副都督。但不久,川籍將領鼓動地方軍隊發(fā)動兵變,朱慶瀾與客籍將領被迫離開四川。與朱有密切關系的郭松齡也無法立足,辭職回到奉天。
1911年,升任第68標第2營營長。武昌起義后,朱慶瀾受排擠離開四川,郭松齡返回到奉天。在奉天參加了張榕領導的聯合促進會密謀起義,但遭清政府當局逮捕,欲處以斬首之刑,后經韓淑秀冒死攔截刑車,述說郭松齡是其未婚夫,返回奉天是為舉行婚禮,從未參加革命黨,才獲得釋放。郭松齡與韓淑秀結為夫婦。1912年郭松齡考入北京將校研究所。1913年秋,郭松齡考入中國陸軍大學,畢業(yè)后任北京講武堂教官。
1917年,孫中山組建護法軍政府,郭松齡投奔孫中山,后被委任為粵贛湘邊防督辦參謀、廣東省警衛(wèi)軍營長,后轉任韶關講武堂教官。孫中山領導的護法運動失敗后,郭松齡無法留在廣州,只得返回奉天,任東三省陸軍講武堂戰(zhàn)術教官。在此期間結識在講武堂學習的張學良。經張學良的推薦,郭松齡被張作霖委任參謀長兼第二團團長。1921年,張作霖又委任郭松齡為第八旅旅長,與張學良領導的第三旅組成司令部。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戰(zhàn)爭中,奉軍全線潰敗,只有張學良與郭松齡領導的東路部隊有勝利,打破了吳佩孚突破山海關,實現直搗關東的計劃。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zhàn)爭中,張學良與郭松齡擔任第三軍的正副軍長,與姜登選、韓麟春為正副軍長的第一軍作為奉軍的主力,擊潰直軍并獲得勝利。張作霖任命張學良為京榆駐軍司令部的司令,郭松齡任副司令。張作霖將大批奉軍開入關內占領南方各省,郭松齡則提出要退出關內,保境安民,但建議卻未被張作霖采納,政治上又受到楊宇霆等人的排擠。1925年,郭松齡與夫人到日本考察軍事,聽聞張作霖正在日本購買武器,要與南方的國民軍開戰(zhàn),郭松齡憤慨至極,遂決定聯絡馮玉祥共同反奉,事后卻被馮玉祥出賣。
1925年11月,郭松齡在灤州起兵,同時殺害了姜登選,發(fā)表反奉宣言。郭松齡率七萬大軍攻占山海關,奪取綏中、興城,沖破連山防線,占領錦州。奉軍全部退卻到遼河東岸據守。郭軍在攻打新民縣巨流河時,卻遭到日本關東軍襲擊,后方被從黑龍江來支援的奉系吳俊升切斷,白旗堡的彈藥庫被燒,日本飛機對郭軍陣地進行轟炸。郭軍不敵,一敗涂地。郭松齡與夫人化妝逃跑,12月24日在新民縣一個農家的菜窯里被奉軍逮捕。25日,被押至遼中縣老達房后,郭松齡與夫人韓淑秀被槍決,張作霖命令曝尸三日方可收葬。
郭松齡起兵反張作霖:郭松齡在奉軍將領中,是別具特色的一個人。
他受過北京陸軍大學的系統教育,曾加入同盟會,在廣州和天津兩次謁見過孫中山,深受其革命思想的影響。韓淑秀畢業(yè)于奉天女子師范學堂,任附小教員,學生時代加入奉天____青年會,積極參加進步活動,她的家里就是活動的一個據點。辛亥革命爆發(fā)后,奉天的有識之士紛紛起來響應武昌起義,郭松齡就是組織者之一。他們兩人在韓淑秀的家里相識,韓淑秀非常佩服郭松齡的為人和才干。郭松齡在白色恐怖中被捕,當局貼出布告判處郭死刑,韓淑秀四處進行營救活動。1912年12月25日,正當郭松齡等被帶到大西門外荒草地殺人場行刑時,韓淑秀拿著一份當日的《盛京日報》,高呼著:“刀下留人!”十萬火急地闖進法場。原來這份報紙上剛登出“清帝退位詔書”,韓淑秀在千鈞一發(fā)之際,以政局驟變的快訊,挽救了郭松齡等的生命。兩人在生與死之中建立了感情,結為恩愛夫妻。
郭松齡在奉天講武堂任教官期間,剛好張學良在這里學習,他親身感受著郭教官遠離聲色,自持清廉,治軍嚴謹,對部下賞罰分明的一身正氣。張學良對他湛深的學養(yǎng)和高潔脫俗的人品極為欽佩。郭松齡雖比張學良年長19歲,兩人卻成了莫逆之交。經張學良不斷向父親推薦,加上兩次直奉戰(zhàn)爭中郭松齡屢立戰(zhàn)功,郭已成為奉軍中的重要將領,掌握奉軍的精銳師旅。
而一向把國家和民族的興亡視為己任的韓淑秀,始終在為國民教育潛心操勞。她曾在講武堂為學員輔導操行道理;愛國人士閻寶航創(chuàng)辦貧兒學校,她又成為校董并親自執(zhí)教。為了籌集貧兒學校的開辦經費,韓淑秀在社會上奔走呼吁,募得資金2萬元,同時她還捐出了自己的積蓄。她個人的捐款,完全是夫婦倆節(jié)衣縮食省出來的。郭松齡當上旅長時,他們仍租住在大東關水簸箕胡同的一個西廂房里,生活極為儉樸。窮孩子們?yōu)榱吮磉_謝忱,在校長的率領下將一塊“興學育才”的匾送到她的家里。
兩人一個從軍一個執(zhí)教,精心操持,但心里卻越來越沉重。在兩次直奉戰(zhàn)爭中,郭松齡親睹了連年的軍閥混戰(zhàn),使國家破敗、百姓遭殃的情景,不由得對張作霖、楊宇霆之流繼續(xù)擴軍備戰(zhàn),搶奪地盤的行為大為不滿。他在妻子的支持下,決心積蓄勢力,推倒軍閥,整頓奉軍。1925年秋,郭松齡偕夫人以參觀軍事學習為由,暫避日本。在日本聽說張作霖派人正與日方商談購置軍火,以進攻國民軍時,郭松齡憤慨至極,說:“我是國家軍人,不是某一個私人的走狗,他若真打國民軍,我就打他。”郭松齡于1925年11月回國,在天津秘密策劃反奉,并向張作霖連連發(fā)電,要求張作霖下野,請張學良接管大權,宣布國、奉兩軍停止行動。隨后將所轄7萬人改編為4個軍,揮戈東上。他的精銳部隊斗志昂揚,以勢如破竹之勢,沖垮了張作霖的4萬奉軍的連山防線,直逼奉天。張作霖驚恐萬狀,懸賞80萬元欲得郭的人頭。他一面暗中勾結日本關東軍反郭,一面準備逃跑。他對郭松齡的為人和底細非常了解,正因為了解,他才認為這回自己徹底完了。他已經開會布置關于下野和議和一事。他萬分悲涼地調29輛汽車裝上家私細軟往返運到南滿貨棧,準備逃往大連。然后運來十余汽車的汽油及引火木柴,布滿樓前屋后,隨時準備將大帥府付之一炬。這時文武官員紛紛攜眷躲避,商店關門,奉天城一片混亂。
然而在這大勢基本已成定局的當口,日本關東軍像鱷魚一樣浮出水面。平心而論,日本關東軍不希望郭軍得勢,一旦郭軍得勢,他們的非法權益將得不到保障。他們以調停人的身份,兩邊斡旋,無非是討價還價要雙方各自承認“帝國在滿蒙的權利”,如果誰不滿足他們的要求,就與誰兵戈相見。郭松齡面對鬼子威脅,義正辭嚴地拍案而起:“豈有此理!這是中國內政!”“我不懂什么是日本特殊權利!”而情急之下,張作霖卻口頭上與日方締結了密約,以承認日本在我東北有“土地商租和雜居權”等作為關東軍出兵的條件。這樣一來,在郭軍乘勝進攻奉天時,日本關東軍突然調來大批兵力,切斷郭軍后方,焚燒郭軍彈藥庫,日軍飛機也狂轟濫炸,郭軍終因實力相差懸殊,一敗涂地。
25日晨,張作霖派出衛(wèi)隊團長高金山去押解郭松齡,但隨后不久,張作霖又下達了“將郭氏夫婦就地槍決”的命令。史料記載,楊宇霆擔心夜長夢多,張學良會出手相救,便向張作霖進言即殺郭松齡,以絕后患。
1925年12月25日上午10時,高金山將郭松齡夫婦押到離老達房5里許的地方槍殺。臨刑前,郭松齡面不改色,對東三省人民留下遺言:“吾倡大義,出賊不濟,死固分也;后有同志,請視此血道而來”!夫人韓淑秀也從容不迫地說:“夫為國死,吾為夫死,吾夫婦可以無憾矣,望汝輩各擇死所!”當高金山下達開槍命令時,韓淑秀滿懷深情地看著郭松齡說:“茂宸,我要你放心地看著我先走,來吧,先打死我。”
他想私自放他們出國。而與郭松齡結怨甚深的楊宇霆,卻怕夜長夢多有變化,密令就地槍決。25日那天是最黑暗的一天。囚車開至遼河灘邊時停了下來,押解人員喊道:“郭軍長請下車吧!到地方了。”郭松齡和愛妻韓淑秀從容下車,兩人憐惜地稍一對望,都露出不屈的神色。韓淑秀臉上漾開笑意,她曾從過去的法場上奪回她所敬重的丈夫的生命,伴他轟轟烈烈地走了一程,這回她卻要用自己的生命陪他走進又一個法場,相伴到永恒,她死而無憾。所有的押解人員都聽到了她朗聲的話語:“大丈夫為國而死,死得光榮。軍長請先走一步,我隨后便來了!”一聲槍響,郭松齡倒在地上,又一聲槍響,韓淑秀追隨而去。
張作霖深深地吐出一口氣,命令將兩人尸體在小河沿暴尸三日,方可收葬。
1952年,為處理位于沈陽水簸箕胡同“郭松齡公館”房產事宜,郭鴻志再次回到沈陽。他隨即寫信給東北人民政府,請求允許在東陵區(qū)七間房墓地為郭松齡夫婦安葬。3天后,東北人民政府回信:政府與當地村政府聯系,可以協商解決。郭鴻志隨即找到七間房村政府。村政府有關人員說,已經接到東北人民政府通知,同意為郭松齡夫婦安葬。郭鴻志找到守墓人孫恩林,回到國公寨村,將郭松齡夫婦的棺槨運送到七間房墓地,在鄉(xiāng)人協助下,終于將郭松齡夫婦安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