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毅的歷史簡介
蒙毅,秦朝,與兄蒙恬同侍秦始皇,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蒙毅的歷史簡介,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蒙毅的歷史簡介:
蒙毅在秦始皇統一中國時,蒙毅的祖父蒙驁、父親蒙武,都是秦國著名的將領,為秦國攻城略地,出生入死,奪得了幾十座城池,為始皇統一中國,立下了汗馬功勞。
與兄蒙恬同是秦始皇時期的人,在秦始皇統一華夏時,蒙毅的祖父蒙驁、父親蒙武,都是秦國著名的將領,為秦國攻城略地,出生入死,奪得了幾十座城池,為始皇統一中國,立下了汗馬功勞。蒙毅的哥哥蒙恬做了,深受始皇的推崇和信任。蒙恬在外擔當軍事重任;蒙毅在內為始皇出謀劃策,被譽為忠信大臣。
“始皇甚尊寵蒙氏,信任賢之。而親近蒙毅,位至上卿,出則參乘,入則御前。恬任外事而毅常為內謀,名為忠信,故雖諸將相莫敢與之爭焉”《史記》
他雖沒有像哥哥蒙恬一樣經常上陣殺敵、叱剎風云,成為一個百戰百勝的勇猛,但是他的光明磊落、忠肝義膽,給人留下了一個正直的印象,他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愛國志士。
蒙毅是蒙恬的弟弟,蒙氏三代都是秦國的大將,而蒙毅卻是文官,位至上卿。秦始皇十分信任蒙氏兄弟,常以蒙毅內謀。朝中的大臣都不敢與蒙氏兄弟爭寵。當年趙高還是中車府令的時候,犯了大罪,秦始皇讓蒙毅審理。蒙毅依法判趙高死罪,但秦始皇卻以趙高為人機敏的原因僥恕了他。此后,趙高便記恨于蒙毅。始皇三十七年,秦始皇到會稽巡游時,在瑯邪路上病倒。于是便派蒙毅回咸陽向山川之神祈禱。但去后不久,秦始皇便在沙丘病死了。當蒙毅返回時,趙高慫恿胡亥把正在代州的蒙毅捉起。子嬰進諫,胡亥不聽,派人到代州把蒙毅殺死。同年,其兄蒙恬亦被殺。
歷史上真的蒙毅,出生于秦國名將是家。祖父蒙驁曾經率兵伐韓.攻趙.取魏,父親蒙武帥兵滅掉楚國,都為始皇統一中國,立下汗馬功勞。而他的哥哥,則是“中華第一勇士”的赫赫名將蒙恬。正式由于蒙氏一門戰功卓著,秦始皇對蒙家兄弟非常信任器重。兄弟二人,一個負責對外軍事,一個謀劃國內政事,蒙恬被封為,而蒙毅則被拜為上卿。秦始皇在朝時,蒙毅常侍奉左右,而始皇外出時,也總是蒙毅陪同共乘一輛輦車,故而蒙毅被稱為“忠信”之臣。
蒙毅_成龍《神話》作品形象
蒙毅的真實歷史:
在《史記》中史記卷八十八·蒙恬列傳第二十八有記載。
在這篇傳記中,主要記述了蒙恬和他弟弟蒙毅的事跡。在秦始皇統一中國的大業中,他們的祖父蒙驁、父親蒙武,都是秦國著名的將領,為秦國攻城略地,出生入死,奪得了幾十座城池,為始皇統一中國,立下了汗馬功勞。蒙恬做了,大敗齊軍,屢立戰功。始皇兼并天下后,他又率領三十萬人的龐大隊伍,北逐戎狄,收復黃河以南土地,修筑長城一萬余里,風風雨雨、烈日寒霜,駐守上郡十余年,威震匈奴,受到始皇的推崇和信任。蒙恬在外擔當軍事重任;蒙毅在內為始皇出謀劃策,被譽為忠信大臣。
佞宦趙高犯罪當誅,是由蒙毅依法經辦的。始皇念及趙高平常辦事勤勉盡力,又赦免了他。從此結下怨仇。始皇巡游會稽,中途駕崩,封鎖消息。李斯、趙高、胡亥暗中策劃,迫使公子扶蘇自殺,擁立胡亥為二世皇帝。趙高曾私下侍奉胡亥,深得胡亥寵幸。趙高趁機捏造罪名,日夜毀謗蒙氏,終于把蒙氏兄弟處死。
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蒙恬被封為,攻齊,因破齊有功被拜為內史(秦朝京城的最高行政長官),其弟蒙毅也位至上卿。蒙氏兄弟深得秦始皇的尊寵,蒙恬擔任外事,蒙毅常為內謀,當時號稱“忠信”。其他諸將都不敢與他們爭寵。
秦統一六國后,蒙恬奉命率三十萬大軍北擊匈奴(參見秦攻匈奴之戰)。收復河南地(今內蒙古河套南伊克昭盟一帶),自榆中(今內蒙古伊金霍洛旗以北)至陰山,設三十四縣。又渡過黃河,占據陽山,遷徙人民充實邊縣。其后修筑西起隴西的臨洮(今甘肅岷縣),東至遼東(今遼寧境內)的萬里長城,把原燕、趙、秦長城連為一體。長城利用地形,籍著天險,設制要塞,有力的遏制了匈奴的南進。后受遣為秦始皇巡游天下開直道,從九原郡(今內蒙包頭市西南)直達甘泉宮,截斷山脈,填塞深谷,全長一千八百里,可惜沒有修竣完工。蒙恬征戰北疆十多年,威振匈奴。
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冬,秦始皇游會稽途中患病,派身邊的蒙毅去祭祀山川祈福,不久秦始皇在沙丘病死,死訊被封鎖。中車府令趙高這時得寵于公子胡亥,他想立公子胡亥,于是就同丞相李斯、公子胡亥暗中謀劃政變,立胡亥為太子。因早先趙高犯法,蒙毅受命公正執法,引起趙高對蒙氏的怨恨。胡亥即位,便遣使者以捏造的罪名賜公子扶蘇、蒙恬死。扶蘇自殺,蒙恬內心疑慮,請求復訴。使者把蒙恬交給了官吏,派李斯舍人來代替蒙恬掌兵,囚禁蒙恬于陽周。胡亥殺死扶蘇后,便想釋放蒙恬。但趙高深恐蒙氏再次貴寵用事,對己不利,執意要消滅蒙氏。便散布在立太子問題上,蒙毅曾在始皇面前毀謗胡亥,胡亥于是又囚禁了蒙毅。子嬰力諫,認為不可誅殺蒙氏兄弟。胡亥不聽,殺蒙毅。又振人前往陽周去殺蒙恬。
使者對蒙恬說:“你罪過太多,況且蒙毅當死,連坐于你。”蒙恬說:“自我先人直到子孫,為秦國出生入死已有三代。我統領著三十萬大軍,’雖然身遭囚禁,可我的勢力足以背叛。但我知道,我應守義而死。我之所以這樣做是不敢辱沒先人的教誨,不敢忘記先主的恩情。昔日周成王初立年幼,周公旦背負成王上朝,曾斷指起誓忠心為主,終于平定了天下。及成王長大,卻聽信謠言,周公旦被誣逃往楚國。后來成王終于反悟,殺了進讒言的人,請回了周公旦。所以《周書》上說:‘君王辦事要反復考慮,’我蒙氏一家對君王忠心無二而反遭斬殺,這一定是有邪臣作逆謀亂,內部傾軋的緣故。周成王犯了錯誤而能改過自新,終于使周朝昌盛;夏桀誅殺關龍逢,商紂誅殺王子比干而不后悔,最終身死國亡。所以我認為犯了過錯可以改正,聽從勸諫可以覺醒。反復考慮是圣君治國的法則。我的這些話,并不是求得免罪,而是準備為忠諫而犧牲,希望陛下為天下萬民著想,考慮遵從正確的治道。”使者說:“我只是受詔來處死你,不敢把的話傳報皇上。”蒙恬喟然長嘆道:“我怎么得罪了上天?竟無罪而被處死?”沉默良久又說:“我的罪過本該受死啦,起臨洮,到遼東筑長城,挖溝渠一萬余里,這其間不可能沒挖斷地脈,這便是我的罪。
蒙恬蒙毅之死
蒙恬是秦國的大,齊國就滅在他的手中。后來,秦始皇命令他率兵抵御匈奴等少數民族。在他主持下萬里長城得以興建。秦始皇對此非常滿意,經常在許多大臣面前夸獎蒙恬的才能。蒙恬還有個弟弟,叫蒙毅,也做了大官。始皇外出時總帶著他,還讓他和自己坐一輛車;待在宮里的時候,總讓蒙毅在自己身邊侍奉自己。此時,蒙恬和蒙毅在秦國的地位是沒有人能比得上的。
除此之外,趙高任中車府令一職時,曾經犯法,蒙毅依法判了趙高死罪。由于秦始皇的干預才保住趙高一條小命,由此,二人的關系也急速惡化,成為趙高意欲除去蒙氏兄弟的導火線之一。始皇在巡行的路上病死。隨行的趙高和李斯一起密謀,修改了遺書,想幫秦始皇的小兒子胡亥奪取皇位。為了達到這個目的,須害死秦始皇的大兒子扶蘇;他們就給扶蘇下了一道圣旨,讓他自殺。同時也給蒙恬送去了同樣的一道旨,因為扶蘇與蒙恬的關系十分親密,趙高怕蒙恬會懷疑,如果他率領手下三十萬大軍幫助扶蘇造反,那后果就不堪設想了。
果然,蒙恬根本就不相信使者送來的圣旨,堅決不肯自殺。蒙恬對扶蘇說:“您是皇上的大兒子,很可能就是以后的皇帝,您怎么能這么輕易就自殺呢?這說不定是別人的陰謀,想害死您啊。我們還是再去問一問皇上,如果是真的,到時候我們再死也不遲啊!”扶蘇不聽,還是自殺了。蒙恬也被關了起來。
秦始皇死后,胡亥當上了皇帝,也就是秦二世。趙高一直和蒙家有仇,現又掌握了國家大權,因此一心想要除掉蒙家的人。于是他趁機對胡亥說:“其實先帝很早就想立您為太子,讓您繼承皇位了。可是蒙毅卻在先帝面前說您沒有足夠的才能治理國家,不應該立您為太子。還說扶蘇比您強多了,他才適合做太子。”皇帝聽了非常生氣,把蒙毅也關進了大牢。蒙毅經不住嚴刑拷打,不久,就死在了獄中。
蒙毅死后,趙高又挑撥皇帝,讓皇帝再派使者去殺蒙恬。蒙恬知道自己一定要死,就希望使者能幫他轉達幾句話給皇上。蒙恬說:“我們蒙家世世代代對秦國一片忠心,多次為國家立下大功,皇上怎么能懷疑我們呢?雖然我現在被關在這里,但我手下有三十多萬士兵,如果想造反的話,現在也來得及。可是我并沒有這樣做,那是因為我對皇上仍是忠心耿耿啊!不知道皇上有沒有聽過周成王聽信小人讒言錯怪忠臣周公旦的故事。最終周成王知錯能改,殺死了造謠的人,重新重用了周公旦。正因為周成王犯了錯能夠立即改正,所以國家才能昌盛。皇上不該聽信小人的話,懷疑我們這些忠臣啊!希望皇上也懸崖勒馬,否則國家將會滅亡。”
使者聽完后說:“我是執行命令來殺你的,我可不敢把你的話說給皇上聽。”蒙恬無奈,長嘆了一口氣,吞下毒藥自殺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