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夢尋》作者簡介
導(dǎo)讀:《西湖夢尋》是一本關(guān)于西湖掌故的書,張岱著于清康熙十年(1671),刻于康熙五十六年。寫在明亡之后,懷念昔日勝景而作。
《西湖夢尋》是一部風(fēng)格清新的小品散文,作者系明末清初著名散文家張岱。全書共五卷,通過追記往日西湖之勝,以寄亡明遺老故國哀思。其中雖有襲用明田汝成《西湖游覽志》舊文處,但作者在記錄西湖勝景上自具慧眼,遠(yuǎn)遠(yuǎn)超過了《西湖游覽志》,對杭州一帶重要的山水景色、佛教寺院、先賢祭祠等進行了全方位的描述,按照總記、北路、西路、中路、南路、外景的空間順序依次寫來,把杭州的古與今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尤為重要的是,作者在每則記事之后選錄先賢時人的詩文若干首(篇),更使山水增輝。這些詩文集中起來,就是一部西湖詩文選。在七十二則記事中,有不少有關(guān)寺院興廢之事,可以給研究佛教者提供豐富的資料。
《西湖夢尋》作者簡介:
張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號陶庵,又自號蝶庵居士,山陰人(今浙江紹興)。生于明萬歷25年(1597),卒于清康熙18年(1679)。
他出身仕宦之家,前半生過著封建士大夫的風(fēng)流浪漫生活,如他在自作《墓志銘》中說:“少為紈绔子弟,極愛繁華,好精舍,好美婢,好孌童,好鮮衣,好美食,好駿馬,好華燈,好煙火,好梨園,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鳥,兼以茶淫橘虐,書蠹詩魔”。明亡后,避居山中,布衣蔬食,從事著述。
現(xiàn)存張岱著作:《瑯?gòu)治募贰ⅰ妒瘏T書后集》、《陶庵夢憶》、《西湖夢尋》數(shù)種。
《西湖夢尋》作者評論:
1.張岱喜歡的事是:深深庭院,眼神波俏的丫環(huán),繁花和少年,華麗的衣裳,駿馬奔跑的姿態(tài),神奇的燈,煙花在幽藍的夜空中綻放;還有梨園歌舞,紫檀架上的古物,雪白的手破開金黃的橘子,新綠的茶葉在白水中緩緩展開,這些都是張岱喜歡的事。
2.張岱還喜歡鑼鼓吹打,喜歡人群。浩大的、如粥如沸的人群,其中有張岱。張岱嘆道:人太多了,太擠了,太鬧了。但人群散去,天地大靜,一縷涼笛繞一彎殘月,三五人靜坐靜聽,其中亦有張岱。
3.張岱是愛繁華、愛熱鬧的人。張岱之生是為了湊一場大熱鬧,所以張岱每次都要挨到熱鬧散了、繁華盡了。
4.張岱,字宗子,居紹興,生死于明清之際。家世殷富,少有捷才。然學(xué)書不成,學(xué)劍不成,學(xué)節(jié)義不成,學(xué)時文不成,學(xué)仙學(xué)佛,學(xué)種地,皆不成。時人呼為廢物、敗家子、蠢秀才、瞌睡漢,到老了,一言以總之,呼之曰:死老鬼!
《西湖夢尋》全書五卷:
卷一 西湖總記
西湖北路,包括:保俶塔、 西泠橋、 岳王墳、 紫云洞等篇.
卷二 西湖西路,包括:玉泉寺 、飛來峰、 冷泉亭、 靈隱寺 、北高峰 等篇。
卷三 西湖中路,包括:秦樓 、孤山、 蘇小小墓、 葛嶺、 蘇公堤等篇。
卷四 西湖南路,包括:雷峰塔、 南高峰、 龍井 、九溪十八澗等篇
卷五 西湖外路,包括:虎跑泉、 六和塔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