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五代史的作品評價
《新五代史》,原名《五代史記》,是北宋設館修史以后唯一的私修正史,撰者歐陽修(1007-1072年)。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新五代史的作品評價,歡迎大家閱讀:
新五代史的作品評價
就整體而論,《新五代史》的史料價值比《舊五代史》要略遜一籌,這是歐陽修在刪繁就簡時,將不少具體資料也一同削去所造成的。至于他對舊"志"部分的大事砍削,人為造成史料空白,更是不足為訓。但《新五代史》后出,采用了實錄以外的筆記、小說等多種材料,在刪削的同時也新增了一些史料。
《新五代史》新增史料最多的是《十國世家》。列傳人物部分也有補充,歐陽修采用了新的材料以及筆記、小說中的材料,補充了事實,使人物事跡更為生動、豐富。對于少數民族的記述,也有新的增加,如根據胡嶠《陷虜記》,記述了在契丹的親身見聞。在《于闐錄》中記述了高如晦出使于闐時所見到的沿途各國的山川、風土情況。在《司天考》中,歐陽修將后周天文學家王樸的《欽天歷經》4篇的主要內容記錄下來,因為《舊五代史》這部分內容已經不全,所以歐陽修的記錄在我國天文學史上是有重要貢獻的。
此外,歐陽修對所采用的史料進行了細致的考辨,訂正了《舊五代史》和其他史籍的不少錯誤。由于《舊五代史》已非原帙,殘缺不全,《新五代史》特有的價值就更不應低估。再從其它角度來著眼,歐陽修撰史,渾然一體,結構嚴謹,選材講究,文字凝煉;思想上不像舊史那樣大肆渲染"天命"而注重人事;創《職方考》用表的形式,將290余州郡的廢置更易情況明白地顯示出來。獨樹一幟,提綱挈領,眉清目秀,頗受稱道,都是它的長處。
總得來看,兩部五代史互有短長,現存《舊五代史》全書是《新五代史》的兩倍多,舊史列傳人物460余人,新史只有256人;舊史有志10篇,新史只有2篇。新史的世家10卷,對十國歷史的記述更為完備。在個別人物傳的字數上也多于舊史。這兩部史著都是研究五代十國歷史的重要材料。
《新五代史》仿《春秋》筆法,用不同的字句表現微言大義,個人好惡往往影響了史實的記述,終于招致了后人的批評。但是,歐陽修是宋代著名的文學大家,古文運動的領導人和集大成者,所以《新五代史》文筆簡潔,敘事生動,當時人就認為它的筆力與《史記》不相上下。《新五代史》的文筆之出色,的確在二十四史中是罕見的。
《新五代史》問世后,即有徐無黨注。但徐注旨在解釋《春秋》筆法、闡述微言大意,對讀者并無多少裨益。金章宗泰和七年(1207),明令立該書于學官,從此大行于世。
對《新五代史》進行考訂的著作主要有:宋吳縝撰《五代史纂誤》3卷,專取五代史本文,摘其舛誤,輯為一書;清吳蘭庭撰《五代史記纂誤補》6卷,主要是補吳縝《纂誤》之作,共載309事;清人對"歐史"考補之作還有楊陸榮撰《五代史志疑》4卷,杜貴墀撰《五代史記注削繁》以及牛坤撰《五代史續補》2卷(補義兒傳93人)等。
另外,兩部《五代史》缺門也有不少,清人補作計有四種:周嘉猷《五代史紀年表》,陳恕的《五代地理考》1卷,顧懷三與宋祖駿各作的《補五代史藝文志》1卷。
顧炎武、錢大昕等學者對《新五代史》都有批評,認為歐陽修迂腐,既著史書,卻不重視史實的探討,好發議論,愛說空話,讀來令人生厭。章學誠譏稱:"只是一部吊祭哀挽之集,如何可稱史才?
宋人亦對歐陽修的史學有所批評。《宋稗類鈔》中引劉敞"好個歐九,極有文章,可惜不甚讀書"之語,《苕溪漁隱叢話》亦引王安石的"歐九不學"的話。一日,劉攽問歐的弟子焦千之說《新五代史》有為韓通立傳嗎?焦說沒有,劉攽大笑說:"如此,亦是第二等文字耳。"
但王鳴盛高度評價《新五代史·職方考》:"五代土地,梁為最小,晉、漢差大,周又大,而唐為最大……觀歐《職方考》自明,此考雖簡略,然提綱挈領,洗眉刷目,此則歐公筆力非薛《史》所能及。"。趙翼亦稱"卷跌雖不及薛史之半,而訂正之功倍之"。
章太炎評《新五代史》:"歐陽修作《五代史記》,自負上法《春秋》,于唐本紀大書契丹立晉,為通人所笑。此學《春秋》而誤也。《春秋》書法,本不可學,'衛人立晉'云者,晉為衛宣之名,今契丹所立之晉,國名而非人名。東家之顰,不亦丑乎?"是故《新五代史》以文學價值見長,并不能取代以史學價值為主的《舊五代史》。
當時學者吳縝撰《五代史纂誤》三卷,是糾舉《新五代史》謬誤的專著。清代吳蘭庭撰《五代史記纂誤補》六卷,乃吳縝《纂誤》之續作。彭元瑞、劉鳳誥有《五代史記注》。
新五代史的撰者簡介
歐陽修(1007-1072),北宋文學家、史學家。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屬江西)人。天圣進士。官館閣校勘,因直言論事貶知夷陵。慶歷中任諫官,支持范仲淹,要求在政治上有所改良,被誣貶知滁州。官至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王安石推行新法時,對青苗法有所批評。謚文忠。主張文章應明道、致用,對宋初以來靡麗、險怪的文風表示不滿,并積極培養后進,是北宋古文運動的領袖。散文說理暢達,抒情委婉,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風與其散文近似,語言流暢自然。其詞婉麗,承襲南唐余風。曾與宋祁合修《新唐書》,并獨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編為《集古錄》,對宋代金石學頗有影響。有《歐陽文忠集》。
歐陽修是北宋古文運動的領袖,唐宋八大家之一,也是著名的史學家,奉命和宋祁領銜編撰《新唐書》。崇儒復古是他的政治主張,也是他修史的指導思想。他意稟承孔子的《春秋》筆法、"褒貶"義例,對《舊五代史》改編重修。在編排體例上,推翻《舊五代史》一朝一史的基本格局,取法《南史》、《北史》,打破朝代界線,把五朝的人事綜合統編在一起,按時間順序排列。
《舊五代史》成書于宋建國后不久,所依據的史料多為五代實錄。《新五代史》修撰時,距宋建國已有八九十年,距舊史的成書也已經60多年,這個時期又新出現了許多新的資料,這樣就使得《新五代史》可以在《舊五代史》的基礎上增加一些新的史料。《新五代史》全書七十四卷,包括本紀十二卷、列傳四十五卷、考三卷、世家及世家年譜十一卷、四夷附錄四卷。其中的列傳,最有特色。它采用類傳的形式,設立《家人傳》、《臣傳》、《死節傳》、《死事傳》、《一行傳》、《唐六臣傳》、《義兒傳》、《伶官傳》、《宦者傳》、《雜傳》等名目。每類傳目,內寓特定涵義,用以貫徹作者的"褒貶"義例。臂如將相大臣,凡專事一朝的在《臣傳》,歷事幾朝的則列《雜傳》。又如根據死者忠的不同程度,分為兩等,頭等的進《死節傳》,次等的入《死事傳》。
一般史書的"志",《新五代史》稱作"考",僅有《司天考》、《職方考》,分別相當于《舊五代史》的《天文志》、《郡縣志》。作者認為五代是個名分綱常顛倒的亂世,其典章制度一無可取,所以將《舊五代史》的"志"刪除。這也是為了體現以"禮"修史的原則。
看了“新五代史的作品評價”還想看:
1.高二語文必修三第二單元質量檢測題及答案
2.傅山書法作品精選
3.家居裝飾書法作品
4.掛在家里的書法作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