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歷史故事 宋朝經典故事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上承五代十國下啟元朝的朝代,關于宋朝的歷史故事大家了解多少呢?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了宋朝歷史故事,希望你喜歡。
宋朝歷史故事一
傳說,羊肉泡饃是從古代的“牛羊羹”演化而來的,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但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羊肉泡饃與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之間的故事。
據說,五代末年,趙匡胤還未得志時,身無分文,窮困潦倒。一日,在長安(古時西安)街頭流浪的他,因饑餓難耐,不得已低下男兒頭向一家燒餅鋪討吃。店主看他可憐,就把幾天前剩下的兩個燒餅給了他。可放了幾天的燒餅又干又硬,根本咬不動。這時,他聞到了一股肉香,原來不遠處正有一家肉鋪在煮羊肉。趙匡胤便向店家討了一碗羊肉湯,把干硬的燒餅掰成小塊泡進湯里。沒想到,這碗燒餅吸入了肉湯的香氣,肉湯泡軟了燒餅,一碗“湯泡饃”吃得趙匡胤渾身發熱,饑寒全無,精神大振。
幾年后,趙匡胤得了勢,掌握了兵權,“黃袍加身”做了宋朝的開國皇帝。當了皇帝的趙匡胤,每日山珍海味,日久天長,嘴里沒了味道。一天,他突然想起了那碗香到心里暖透全身的“湯泡饃”,立即傳旨御廚速速做來。但御廚做了幾次,趙匡胤都覺得不是當年的那個味兒。
一次,趙匡胤外出巡察,行至長安,不知不覺又來到當年流浪的那條街,又聞到了那久違的肉香。這一下,趙匡胤食欲頓起,下了御輦直奔肉鋪,讓店主馬上做一碗“羊肉泡饃”。店家見皇上駕到,又是驚喜,又是惶恐。街上的燒餅鋪已關了門,店家只得讓妻子烙了幾個餅,怕皇帝嫌是死面餅,便把餅子掰得碎碎的,澆上羊肉湯煮了煮,再放上大片牛肉,又在湯內放入了菠菜、粉絲,撒入蔥花,最后又淋上幾滴鮮紅的辣椒油。當熱氣騰騰、香味四溢的羊肉泡饃端到面前時,趙匡胤嘗了一下,立刻找到了當年的感覺,于是,皇上的架子也不端了,在臣子、衛士驚異的注視下大快朵頤。吃完后,趙匡胤全身舒暢,當即賞賜了店家。
一夜之間,皇帝來吃羊肉泡饃的事就在長安城里傳開了,越來越多的人慕名來嘗美味,店家索性把肉鋪改成羊肉泡饃館,吃的人多了,饃也掰不及了,于是誰吃誰就自己掰,反倒生出許多情趣。
久而久之,羊肉泡饃成了長安人最喜愛的小吃,一直流傳至今。美味的羊肉泡饃不斷地出現在陜西歷史與文學作品中,或許還因占了皇帝的龍威,因而被譽為“天下第一碗”。
宋朝歷史故事二
權臣,指有權勢之臣,專指掌權而專橫的大臣。在歷史上,權臣層出不窮,如趙高、霍光、董卓、曹操、司馬師、劉裕、楊堅等,大名鼎鼎。一般來說,權臣在官場歷練多年,具有很強的政治手段,經驗豐富,年齡較長。南北朝北齊時期,曾出現過一個權臣,名叫高儼,他十幾歲時就專橫朝野,后來政變奪權失敗,死時也只有十四歲(按:虛歲),堪稱中國歷史上最年輕的權臣。
高儼(558年—571年),字仁威,北齊武成帝高湛第三子,北齊后主高緯的弟弟,生母為胡氏。高儼自小非常聰慧,個性狡黠,很得父親寵愛。清河四年(565年)四月,高湛禪位,太子高緯即位,是為后主。高湛表面上雖退居二線,成為享清福的太上皇帝,但實際上“名號雖殊,政猶己出”(《北齊書·后主本紀》),“軍國大事咸以奏聞”(《北齊書·武成帝本紀》),依然死死地掌控者北齊的大權,高緯實則傀儡。在這種背景下,高儼開始高調步入政壇。
高儼九歲初封東平王,隨后一路拜開府、侍中、中書監、京畿大都督、領軍大、領御史中丞,遷司徒、尚書令、大、錄尚書事,成為手握軍政大權、代父行職的風云人物,處理政務時的老成決斷讓一干王公大臣莫不畏懼,而此時的他,也不過十一二歲,竟成了北齊的權臣。有父親給他撐腰,高儼小小年紀就氣焰囂張,一是擺譜,“儼恒在宮中,坐含光殿以視事,諸父皆拜焉”;二是僭越,“儼器服玩飾,皆與后主同,所須悉官給。后主先得新奇,屬官及工匠必獲罪。”即便這樣無禮,“太上、胡后猶以為不足”(《北齊書·高儼傳》)。
高儼性格剛強,舉一個例子,他經常患喉疾,醫生給扎針時,他“張目不瞬”,眉頭不皺,眼睛不眨,很有些男子漢氣概。當時,高緯已經做了好幾年皇帝,但高儼瞧不起這個皇帝哥哥,高儼也經常對父親說高緯懦弱,將來不能指揮左右。高湛認為高儼“當有所成”,甚至一度“以后主為劣,有廢立意”(《北齊書·高儼傳》),想廢掉高緯,另立高儼為皇帝。后在群臣的勸諫下,高湛才作罷。
有父親罩著、寵著,高儼是不可一世的一號人物,連高緯都得靠邊站。高湛一死,高儼也就失去了靠山。天統四年(568年)十二月,高湛駕崩,這對高儼來說如同晴天霹靂。高緯親政后,對高儼還算不錯,改封高儼為瑯邪王,并繼續加封其官職,次年高儼十二歲就做到了大司馬。其實,高儼如果就此打住,或安心輔佐,或急流勇退,或許都會有一個好的歸宿,但他偏偏是個不甘寂寞的主。
武平元年(570年),發生了一件事,讓高儼陷入了困境。當時,高儼見大臣和士開、駱提婆等人奢侈恣肆,大興宅第,十分不滿,兇狠狠地教訓了他們。二人私底下議論,瑯邪王高儼眼光閃動,能看穿人的腑臟,剛才只不過是同他打了一下交道,就緊張得渾身冒汗,在天子面前奏事還不至于這樣。這件事發生后,二人“由是忌之”(《北齊書·高儼傳》),對高儼開始忌恨起來。高儼雖然身份高貴,但他招惹了小人,而且是皇帝身邊的小人,他們能放過他嗎?
果然,厄運來了。武平二年(571年),高緯下令讓高儼住進北宮,要求他五日一朝,不久又讓高儼任太子太保,余職全部解除,但還兼中丞,督察京師,意在“移儼于外,然后奪其兵權”。高緯此舉,顯然是和士開的主意。了解實情后,高儼對侍中馮子琮說要殺死和士開,而馮子琮也想廢掉后主而立高儼為帝。隨即,高儼指使人彈劾和士開,并通過欺騙的手段得到了高緯的同意,并矯詔蒙騙過了領軍厙狄伏連。第二天,高儼就派人將和士開捆送給了御史。接著,高儼又指派馮永洛在御史臺殺死了和士開。
和士開是當朝重臣,高緯寵臣,這么無緣無故地死了,高緯必定追究,后果很嚴重。與其等死,不如一搏,參與殺戮的黨徒們逼迫高儼把斗爭進行到底。高儼也想取代高緯,于是一不做二不休,率領京畿三千多軍士屯駐到了高瑋處所外的千秋門。高緯大驚,先是派人去召見高儼,后又向太后求救,均不奏效。最后,高緯總算找來了斛律光這顆救星。斛律光認為“小兒輩弄兵,與交手即亂”,沒什么可害怕的,勸高緯親自出馬,便可化解危機。果然,高緯一露面,高儼部眾“駭散”(《北齊書·高儼傳》),政變宣告失敗。
高儼小小年紀就敢誅殺大臣,發起政變,顯示出了非凡的能力和魄力,這讓高緯本對高儼更加忌憚。然而,高儼畢竟太年輕了,他就像一個被寵壞了自視甚高的幼稚小孩子,一旦挫折了就一下子潰不成軍。自此以后,高儼天天躲在太后宮內。眾人以“瑯邪王聰明雄勇,當今無敵,觀其相表,殆非人臣”為由,皆勸高緯殺掉高儼,以絕后患。高緯猶豫不決,直到九月下旬才決定下手。“是夜四更,帝召儼,儼疑之。……儼出至永巷,劉桃枝反接其手。……桃枝以袂塞其口,反袍蒙頭負出,至大明宮,鼻血滿面,立殺之”(《北齊書·高儼傳》),高儼時年十四歲。他的四個遺腹子,生下幾個月后皆被處死。一代權臣不僅弄丟了自家性命,還弄了個斷子絕孫。
宋朝歷史故事三
遼天慶四年(1114年),女真族在部落首領完顏阿骨打的領導下,舉兵反遼,并于次年建立金國。金國建國后,洞悉北宋朝政腐敗,軍隊戰斗力低下,便于天會三年十月,發兵十余萬,分兩路南下攻宋。
九月,貢獻太原后,轉兵向東,進攻東京。金東路軍在完顏宗望率領下,攻克了重鎮真定府等地。十一月,金東西兩路軍進至東京城下,對東京形成合圍之勢。宋欽宗急忙派遣康王趙構赴金營求和,許諾以黃河為界,金軍不答應,向東京發起猛攻。十一月,東京城破,宋欽宗降金。五年四月,北宋被金國滅亡。
金兵雖然南下,攻克汴梁,但河北各州縣大半還在宋軍手中,雖然士氣低沉,但是民氣高漲。康王幾經生死,最后終于到達應天府即帝位,歷史上被稱為南宋,改靖康二年為建炎元年,這就是歷史上的宋高宗。
南宋建立以后,宋金之間的戰爭進入南北對峙階段,先是金兀術撤路過鎮江,被韓世忠敗于黃天蕩;另一支金兵在攻陜西時,為宋將吳玠阻于和尚原。岳飛也在廣德境內開始堵截金兵,六戰六勝,擒獲金兵頭目,于是,“岳家軍”的名字開始在金兵中流傳。待金兀術北返,再遭岳飛截擊,在鎮江東清水亭的戰斗中,致使金兵橫尸15里,收復了健康。
收復建康的岳飛,是南宋抗金的名將,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
岳飛是相州湯陰(今河南湯陰)人,出生那年,黃河決口,家鄉鬧了一場水災,家里生活很困苦。岳飛從小刻苦讀書,尤其愛讀兵法。他力氣大,十幾歲的時候就能拉300斤的大弓。后來,他聽說同鄉老人周同武藝高強,岳飛就拜周同做老師,學得一手好箭,能左右開弓,百發百中。
后來,岳飛從了軍。金兵南下的時候,他在東京當小軍官。有一次,他帶了一百多名騎兵,在黃河邊練兵,忽然對面來了大股金兵,兵士們都嚇呆了,岳飛卻不慌不忙地說:“敵人雖然多,但他們不知道我們的兵力多少。我們可以趁他們沒準備的時候擊敗他們。”說著,就帶頭沖向敵陣,斬了金軍一名將領。兵士們受到岳飛的鼓勵,也沖上去,果然把金軍殺得七零八落。
這一來,岳飛的勇敢出了名。過了幾年,他在宗澤部下當將領。宗澤很器重他,對他說:“像你這樣智勇雙全,即使古代名將也不過如此。但是光靠沖鋒陷陣,畢竟不是常勝的辦法。”他交給岳飛一份古代的陣圖,說:“你拿這個去好好研究一下。”
岳飛接過陣圖,向宗澤道謝了,接著說:“按照陣圖作戰,這是兵法的常規。至于靈活運用,隨機應變,還得靠當將領善于用心。”
宗澤聽了,連連點頭,贊賞這個青年將領的見解。
岳飛跟宗澤一樣,把抗金作為自己的職責。宋高宗即位以后,他就馬上寫了一份奏章,希望高宗能親自率領宋軍北伐,激勵士氣,恢復中原。他還批評了黃潛善、汪伯彥一伙投降派的主張。
奏章一上去,宋高宗不但不聽,反而嫌岳飛小小將官,多管閑事,革了他的軍職。
宗澤死后,岳飛歸東京留守杜充指揮。金兵大舉進攻,杜充逃到建康;金將兀術攻打建康,杜充又可恥地向金軍投降。杜充手下的將士都散了伙,只有岳飛的隊伍仍舊堅持在建康附近戰斗。這回趁兀術北撤的時候,他跟韓世忠配合,把兀術打得大敗。
金兵北撤以后,宋高宗從溫州回到臨安。金朝在中原地區立了一個傀儡皇帝劉豫,國號大齊,充當金朝的幫兇,騷擾南宋地界。岳飛率領將士多次打退了金齊聯軍,建立戰功。到他32歲的時候,已經從一個普通將領提升到節度使的地位,跟當時的名將韓世忠、劉光世、張俊并駕齊驅了。
就在這個時期,他寫了一首傳誦千古的詞《滿江紅》,抒發了他抗金的壯志豪情。詞的上半闋是:
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
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岳飛一心恢復中原,他對自己要求十分嚴格。宋高宗曾經為他造一座住宅,岳飛推辭了,他說:“敵人還沒消滅,哪里顧得上家呢?”有人問他說天下什么時候能夠太平,岳飛回答說:“文官不貪財,武將不怕死,天下才有太平的希望。”
岳飛平時十分注意練兵。部隊休整的時候,他也帶將士穿著鐵甲沖山坡,跳壕溝,要求像打仗時一樣嚴格。有一次,他兒子岳云在騎馬沖山坡的時候,因為戰馬失足,摔倒在地。岳飛知道了,狠狠責打了岳云。別的兵士看到主將對自己的兒子也這樣嚴格,就格外認真操練了。
在岳家軍里,軍紀特別嚴。一次,有個兵士擅自用百姓一束麻來縛柴草,被岳飛發現,立刻按軍法嚴辦。岳家軍行軍經過村子,夜里都露宿在路旁。老百姓請他們進屋,沒有人肯進去。岳家軍中有一個口號,叫做:“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
岳飛對待將士要求十分嚴格,又關心愛護。兵士生病,他常常親自替他們調藥;部下將領出征的時候,他就叫妻子岳夫人慰問他們的家屬;將士在戰爭中陣亡,就撫育他們的子女;上級賞給他的財物,一概分配給將士,自己家里絲毫不留。
看過宋朝歷史故事的人還會看:
1.中國歷史哲理小故事故事大全精選
2.古代關于讀書的故事大全精選
3.中國經典歷史故事
4.歷史有名故事
5.中國歷史人物勵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