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甄嬛是誰
電視劇《甄嬛傳》劇中,雍正初見甄嬛,就被她吸引。原因是,她長得很像現(xiàn)任皇后的親姐姐,即已故的純元皇后。對此,史學(xué)家表示,歷史上雍正只有一個皇后,并無純元此人。那么甄嬛在歷史上的原型是誰呢?一起來看看小編給大家精心準備的資料,歡迎閱讀!
誰是歷史上的甄嬛娘娘?
熱播電視連續(xù)劇《后宮甄嬛傳》中甄嬛的歷史原型清朝孝圣憲皇后,名字是鈕祜祿•瑾譞,她是乾隆的生身母親,她的家族在清朝較為顯赫。后因兒子而享盡人間榮華富貴,被認為是最有福的皇后。
孝圣憲皇后,鈕祜祿氏,生于康熙三十一年(1693年)。原隸滿洲鑲白旗,乾隆元年抬入滿洲鑲黃旗,四品典儀官凌柱之女。1704年(康熙四十三年),13歲入侍雍王府,名號為格格。
1711年(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生下后來的乾隆皇帝弘歷。1723年(雍正元年二月),冊封為熹妃,入居景仁宮;1730年(雍正八年),晉熹貴妃;1735年(雍正十三年)九月,弘歷即位,尊封為崇慶皇太后,移居慈寧宮。1777年(乾隆四十二年)崩于慈寧宮,享年85歲。
鈕祜祿氏入雍親王府為低階侍妾,號格格。康熙五十年(1711年)八月庚午,生下了雍親王第四子弘歷,即后來的乾隆帝,而她除了弘歷之外別無生育。雍正登基后,于元年冊封為熹妃,冊文:“....咨爾格格鈕枯祿氏......以冊印封爾為熹妃。....”可見雍親王亦未為因其生子,而向朝廷請封她為側(cè)福晉,依然是低階格格。直到雍正登基,鈕祜祿氏才被封為妃。從這兩點看來鈕祜祿氏并不受寵。
鈕祜祿氏由低階侍妾直接封熹妃而不是像其他格格一樣封嬪,應(yīng)與雍正元年弘歷將被秘密建儲有關(guān)。以雍正元年首次冊封的妃嬪來看,熹妃在宮中地位次于烏喇那拉皇后、年貴妃與齊妃,排名第四。但后來隨著年妃與皇后相繼逝世,而齊妃之子弘時又因行為狂縱不慎導(dǎo)致最后被雍正削除宗籍,造成齊妃受牽連而失寵,熹妃的地位也日漸上升。
雍正十三年八月,雍正帝逝世。其子弘歷登基,是為乾隆帝。尊生母為皇太后,徽號崇慶皇太后,移居慈寧宮。同年十一月戊申,乾隆帝追封外祖父凌柱一等承恩公,謚良榮。外高祖額亦騰、外曾祖吳祿追封一等承恩公。乾隆帝事母至孝。再加上太后身體一直十分硬朗,也因此乾隆每次出巡,太后都同行。拜謁孝陵,秋獵木蘭,同是每年必去的。遇到太后生日,乾隆帝率王公大臣奉觴稱慶。太后的六十歲、七十歲、八十歲壽辰慶典,一次比一次隆重。乾隆四十二年正月,崇慶皇太后逝世,年八十六,累上尊謚曰孝圣慈宣康惠敦和誠徽仁穆敬天光圣憲皇后。
皇太后中上徽號次數(shù)最多的,是雍正帝的孝圣憲皇后(熹貴妃)鈕祜祿氏,乾隆帝的生母崇慶皇太后,她當皇太后42年,共上徽號九次。她也是皇太后中最高壽的一位,終年86歲。
拓展:帝王恩寵
一次,雍正患時疫,病情嚴重,幾乎喪命,鈕枯祿氏侍奉殷勤,煎湯熬藥,無不周到。雍王康復(fù)后,對其尤有鐘愛。(注此事并無正史記載,只是一種傳說與軼事)1711年(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生皇四子弘歷于雍和宮邸。
弘歷十歲時隨父雍王初侍康熙帝,宴于牡丹臺,康熙帝見皇孫弘歷聰穎過人,十分喜愛,便接至皇宮去讀書,親自撫養(yǎng),并稱弘歷是“福過于予";連聲稱鈕祜祿氏是有福之人。為此,鈕祜祿氏更得雍王的恩寵。
雍王登基為雍正帝,先封鈕祜祿氏為熹妃,進而晉為熹貴妃。1723年(雍正元年)八月,雍正帝密建皇儲,將弘歷名字書寫好,放于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之后,弘歷二十五歲即帝位,根據(jù)雍正帝遺命,母憑子貴,封熹貴妃為皇太后。
乾隆帝視其為國母,有言必遵,有一次太后偶然提及順天府東有廢寺當重修,乾隆帝立即遣員撥款修蓋,并告誡宮監(jiān),今后有事應(yīng)事先看出,不應(yīng)讓太后勞神指派。乾隆在位期間三次南巡,三次東巡,三次巡幸五臺,一次巡幸中州,以及謁東陵,獵木蘭,皆奉陪太后同行。
平日與其左右不離,遇萬壽節(jié)必率王大臣行禮慶賀,六十、七十、八十慶典,一次比一次隆重。特別是太后八十萬壽,年已六十的皇帝還彩衣蹈舞,承歡膝下。使太后享盡了人間的“福、祿、壽”。《裕陵神功圣德碑文》中言乾隆帝“事孝圣憲皇后四十二年,晨昏問侍,扶掖安輦,極尊養(yǎng)之,隆祝厘讓,善至于終身。”
乾隆四十二年正月,八十六歲的太后駕薨,舉國致哀,尊徽謚號定為“崇慶慈宣康惠敦和裕壽純禧恭懿安祺寧豫孝圣憲皇后”(因此后世稱熹貴妃為孝圣憲皇后),葬于泰東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