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真實的甄嬛
歷史上真實的甄嬛曾紅杏出墻,甚至心上人為其服毒自殺?這是怎么回事?趕緊和學習啦小編一起來看看歷史上真實的甄嬛吧,希望能夠解答您的疑問。
歷史上真實的甄嬛:
大家一定會問,《甄嬛傳》中的甄嬛真的就是歷史上的熹貴妃嗎?這部電視劇中的甄嬛和歷史上真實的甄嬛(也就是熹貴妃)到底有沒有關系呢?經過查閱大量的資料,我發現有以下信息相吻合:甄嬛的出身與歷史接近。《甄嬛傳》中說,甄嬛的父親是一位大理寺少卿,這個官職,相當于現代的最高法庭庭長,掌刑獄案件審理,也就是一個正四品的官僚。而檔案《清列朝后妃傳稿》記載熹貴妃身世:“四品典儀官凌柱女”,典儀官就是監督典禮儀式的侍衛官。所以,二者雖然官職不同,但品級基本一致,都是四品的官僚。四品官,其實就是一個中等官僚。
《甄嬛傳》中說甄嬛是選秀女入宮的,這點和歷史記錄是吻合的。關于熹妃入宮,檔案上確實記載為選秀女進宮的,這段歷史,在王闿運《湘綺樓集》中有極為生動的描述,說熹妃是承德人,家中貧寒,沒有一個可以使喚的下人,到她六七歲的時候,父母親為了生計,要她去集市上做生意,賣些小東西,比如醬油、醋、酒、栗子面等。奇怪的是,每當她所到之處,這里的買賣會非常火爆,生意會很興隆,大家認為她是一只吉祥鳥,都愿意她來到自己的店鋪,生意好紅火。所以,這個時候,她已經是小有名氣了。13歲的時候,她到京師,正趕上選秀女,便“當選入宮” 。
可是,大家知道,這個時候,雍正還不是皇帝,還是一個王爺,是康熙帝把鈕祜祿氏賜給了胤禛,所以,《湘綺樓集》記載:“分皇子邸,得在雍府。”她是以秀女身份進入的雍親王府邸。這里需要向大家說明清代選秀女的制度。所選秀女,共有兩種,一種是由禮部主持的,每三年一次,選中秀女,一部分留給皇帝做妃嬪,一部分由皇帝賞賜給宗室王公;還有一種由內務府主持,一年一次,但選中的秀女都是宮女,給后妃使用,因為,清朝的皇帝是不使用年輕宮女的。所以,甄嬛就是這樣,由禮部主持的選秀女活動中,被選中的。由于鈕祜祿氏出身并不顯赫,所以,她進入王府,地位并不靠前,她的前面有王妃、側妃等,而她還只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格格。可是,鈕祜祿氏這個女孩子很機靈,她居然有了身孕。
甄嬛生有一子,與歷史相符。所以,《甄嬛傳》中甄嬛生有一子,而且在雍正帝死了之后,做了皇太后,這一點是與歷史相符合的。資料中記載,鈕祜祿氏生有一個皇子,那就是愛新覺羅·弘歷,即乾隆帝。雍正十三年,雍正帝去世后,弘歷繼承了帝位,進入乾隆紀元。這些記載都是與歷史相符合的。也難怪大家這么喜歡《甄嬛傳》,原來人物塑造是有原型的。我想問大家,你們對甄嬛這個人的印象怎么樣呢?我先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是在復雜多變的宮廷斗爭中得到了歷練。甄嬛年幼入宮,不諳世事,甚至于都不想被皇帝寵幸,更不要說與其他妃嬪爭寵了。但是,在經歷了一系列事件,諸如:遭下人冷遇,太監康祿海因為甄嬛不被皇帝寵幸,而離開了碎玉軒,使她感受到了世態炎涼;朋友成為敵人,更使她要在宮中爭得一席之地,劇中安陵容背棄了甄嬛,成為皇后的嫡系,千方百計陷害甄嬛,宮中斗爭險象環生……在這么多事件發生后,甄嬛成熟了,她不再被動,而是主動出擊,而且更加足智多謀。
二是甄嬛的感情世界遭到封建禮制的無情摧殘。甄嬛入宮后,偶遇風流倜儻的果郡王允禮,經過巧妙的劇情安排,兩個人產生了感情。可是,在君為臣綱,夫為妻綱的封建禮制下,這種感怎么能夠遂愿呢?最終,果郡王服毒身亡,甄嬛也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感情打擊。
在這里,我想介紹一下允禮。雍正帝即位后,大肆打擊異己,包括兄弟。由于允禮沒有卷進儲位斗爭,因而沒有遭到打擊,得以善終。雍正六年,被晉封為果親王,直到乾隆三年才去世,終年41歲。果郡王一共有兩位妻子,生有一對兒女,但是很遺憾,都夭折了。所以,他沒有親生兒女。乾隆即位后,把雍正帝謙妃所生弘曕過繼給他。而電視劇中,弘曕的生母是甄嬛。那么,甄嬛和果郡王是否有見面的機會,并產生感情呢?答案是否定的。根本不可能。過春節,皇家要舉辦乾清宮家宴,那是皇帝和后妃們在一起聚餐,而不會邀來王爺,更不會要后妃和王爺們共餐,這是有嚴格規定的。那么,《甄嬛傳》中,甄嬛和果郡王跌宕起伏的愛情故事應該是兩段歷史嫁接過來的:
第一,努爾哈赤大妃袞代與努爾哈赤子代善的曖昧關系,是一段母子戀情。努爾哈赤晚年,曾流露出要傳位給代善,并要把袞代托付給代善的想法,因為滿洲人早期有“父死則妻其母,兄死則妻其嫂,叔伯死則侄亦如之”(《三朝北盟會編》)這樣的記載,丈夫去世,兒子可以娶后母;哥哥死了,小叔子可以娶嫂子,這個叫作“收繼婚”,早期滿洲有這種習俗。所以身為大妃的袞代聽了努爾哈赤的一番話,便早作打算,和代善提前交往,鬧出了關系曖昧的傳聞。資料《滿文老檔·太祖》記載了努爾哈赤的話:“吾曾言曰:吾身歿后,大阿哥須贍養諸幼子和大福金。以有此言,故大福金傾心于大貝勒。”
第二,皇太極去世后,莊妃和小叔子多爾袞的下嫁傳聞,是一段叔嫂戀情。關于這段歷史,史家多有論證,我在這里不做過多闡述。我的觀點是有其實而無其名,也就是莊妃為了保住兒子的地位,不得已委身有權勢的小叔子,但礙于皇家顏面,沒有舉行所謂的大婚典禮。所以,甄嬛和小叔子果郡王的關系,就是這兩個故事嫁接過來的,后一段故事則更加接近些。
甄嬛簡介:
電視劇《甄嬛傳》原型(不同于小說)
清世宗孝圣憲皇后(謙妃劉氏),鈕祜祿氏,生于1693年1月1日(康熙三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滿洲鑲黃旗人四品典儀官凌柱之女。十三歲時入侍雍和宮邸,為雍王胤禛之側福晉。 卒于1777年3月2日(乾隆四十二年正月二十三),葬泰東陵。謚:孝圣慈宣康惠敦和誠徽仁穆敬天光圣憲皇后。
最初在雍親王府邸為妾,號格格,為低階侍妾。康熙五十年(1711年)八月庚午,生雍親王四子弘歷即后來的乾隆帝。生下乾隆后地位未獲提升,十余年間皆號格格,也未生下其他皇子,看來并不受寵。雍正即位初,直接封為熹妃,估計跟乾隆被密定為儲君有關, 居景仁宮。地位次于烏拉那拉皇后、年貴妃、齊妃。但后來隨著年妃、皇后相繼逝世,齊妃之子弘時失帝意,地位日漸升高。八年(1730年),晉封為熹貴妃,為雍正朝后期后宮統攝者。
在《后宮》虛擬的紫禁城里,甄嬛,就是這樣一個身處宮廷,繡在屏風上的女人。她在“鴻雁高飛”的好日子被選入宮,一步步封到婕妤、貴嬪、昭儀,經歷了后宮刀光劍影,血雨腥風的生活內幕,與形形色色的美女佳人,爭芳吐艷,各不相讓。領教了囂張跋扈,陽奉陰違,兩面三刀,面慈心狠,各種面目、心性和手段。在被圈禁的紅墻宮苑的一隅之地,陪王伴駕,日益演變成可怕的精心表演。生活被粉飾的表演占據,表演漸漸成為生活的習慣。皇帝東邊日出,西邊雨般的寵愛,蠶食著風華絕代的她們。甄嬛和她的后宮姐妹們成了最揮灑自如的演員,可以在想哭的時候滿含笑意,也可以在想笑的時候,積蓄起眼淚。她們自顧自異常認真投入的表演,使得《后宮》這出宮廷大戲玄機暗藏、驚心動魄、異常精彩。貌似歌舞升平、祥瑞和諧的后宮,實在是個生存幾率極低的地方。曾經不可一世的余娘子、麗貴嬪、華妃、曹婕妤,死的死,瘋的瘋。就是足智多謀,常能扭轉乾坤,出奇制勝的甄嬛,也沒能逃過皇后的暗算,弄得家破人亡,被貶出宮,帶發出家甘露寺。只有皇后、安貴嬪這樣懂得保全的高手,才能任憑夫君每年一撥撥兒地招募美女,也有辦法一撥撥兒鏟除禍水,立于不敗之地。
離開后宮的甄嬛,依然扯不斷后宮的故事。因為曾經的輝煌,作者大概也要學J.K.羅琳,第五部第六部地寫下去。在小說第四部近尾處,情節上又抻出了幾條線索,為續集搭起了再起紛爭的橋段。如:北游“輝山晴雪”,甄嬛和清河王在輝山山頂搭救了一個塞外“赫赫”部落的貴族男子,此人不僅欲強擄甄嬛下山,還大有攻打大周朝的狼子野心。皇帝玄凌,新寵佳麗總圍繞著像以故純元皇后,也像甄嬛的女子,話里話外弄不清這位天子現在心底鐘情的到底是純元皇后,還是甄嬛。這讓被廢的甄嬛,總有一線再被召回后宮的可怕前途。清河王請御醫溫實初配好了丹藥,想讓甄嬛學朱麗葉,吃藥假死后,開始新的生活。沒想到,清河王奉旨去川蜀暗訪,卻離奇意外身亡,悲慟欲絕的甄嬛懷上了玄清的骨肉。原本想遠遠逃離后宮的甄嬛,仍然陷在后宮的泥潭,拔不出腳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