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歷史人物事件
中國近現代史始自1840年中英鴉片戰爭爆發,止于1949年南京國民黨政權覆亡,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歷經清王朝晚期、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時期、北洋軍閥時期和國民政府時期,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逐漸形成到瓦解的歷史。一起來看看近代歷史人物事件資料,歡迎閱讀!
中國近代史27個歷史人物與事件
1. 1839年,林則徐被道光帝派往廣州進行禁煙,進行暗訪密查,緝拿煙販,收繳鴉片。6月在虎門海灘銷毀鴉片,這是中國人民禁煙斗爭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對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領導這場斗爭的林則徐,成為民族英雄,這次活動成為鴉片戰爭的導火線。
2. 1840-1842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鴉片戰爭以后,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3. 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后,俄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共割占了中國東北和西北領土一百五十多萬平方公里。
4. 左宗棠作為欽差大臣,采取"先北后南,緩進急戰"的策略,收復了新疆。為加強西北邊疆的管理和防務,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設立行省。
5. 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戰爭清政府失敗后,與日本簽訂了《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地化程度。
6. 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八國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給中國人民增加了新的學生的負擔,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從此,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7. 1895年春,康有為領導的"公車上書"揭開了變法維新的序幕。
8. 1894年,孫中山組織了革命團體興中會。1905年,他建立統一的革命組織中國同盟會,孫中山當,通過了推翻清朝統治,廢除君主專制,建立民主共和國,改革土地制度的革命綱領,它的成立,大大推動了全國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運動。創辦的機關刊物《民報》,三民主義是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 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但是,辛亥革命的果實被北洋軍閥袁世凱竊取,沒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
9. 1915年,陳獨秀等知識分子高舉"民主"和"科學"兩面旗幟,以《新青年》雜志為主要陣地,掀起新文化運動。以四提倡四反對為主要內容,向尊孔復古逆流進行攻擊,從而在社會上掀起一股思想解放潮流。
10. 1918年,李大釗發表了《庶民的勝利》和《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兩篇文章,進行宣傳馬克思主義。
11. 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學等校學生舉行示威,要求"外爭主權,內除國賊",取消"二十一條",反對在對德"和約"上簽字,懲辦賣國賊要求,遭到北洋軍閥政府的鎮壓。6月初,上海工人舉行罷工,商人罷市,支持學生斗爭,工人階級起了巨大的作用,結果政府被迫釋放學生,罷免曹汝霖等賣國賊的職務,拒絕在和約上簽字。五四運動取得初步的勝利。五四愛國運動,是一次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
12. 1921年7月在上海召開的中共一大通過了黨的綱領,確定黨的奮斗目標是: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現共產主義。中心任務是:領導工人運動。
13. 1924年創辦的黃埔軍校由周恩來任政治部主任。培養了大量軍事政治人才。
14. 1926年,廣東國民政府北伐,目的:推翻北洋軍閥的統治,統一全國;對象: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主要戰場:湖南,湖北;主要戰役:汀泗橋,賀勝橋;在兩湖戰場消滅了吳佩孚主力;出師不到半年,北伐軍從珠江流域打到長江流域,國民政府從廣州遷到武漢。
15. 1927年4月,蔣介石叛變革命,在南京成立"國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利益,它對外投靠帝國主義,對內鎮壓人民革命運動。
16. 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朱德等人,領導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統治的第一槍。
17. 1927年9月,毛澤東領導秋收起義,進攻敵人力量較為薄弱的農村,建立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南昌起義,秋收起義等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戰爭,創建人民軍隊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開始。
18. 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在未能粉碎敵人第五次"圍剿"后被迫進行戰略轉移,進行長征。
19. 1935年1月,黨中央召開遵義會議,會議解決了博古等人在軍事上和組織上的錯誤,取消了博古等人在軍事上的指揮權,肯定毛澤東的正確主張。確定軍事上由毛澤東,周恩來等負責指揮。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這次會議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20. 長征途中,渡過金沙江跳出敵人的包圍,1936年10月,紅二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同紅一方面軍勝利會師,宣告長征勝利結束。長征的勝利,粉碎了國民黨反動保存了黨和紅軍的基干力量,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
21.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時,蔣介石要求駐守東北的張學良實行不抵抗政策,使東北三省一百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不到半年時間全部淪于敵手。全國人民反對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要求停止內戰,抵抗日本的侵略。東北人民和部分東北軍部隊,組織抗日義勇軍,抵抗日軍的侵略。中共派楊靖宇組織東北游擊隊,開展抗日游擊戰爭。中國人民的局部抗戰開始。 九一八事變后,中共提出建立全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要求國民政府停止內戰,一致抗日,張學良,楊虎城接受了中共主張,為了逼蔣抗日,1936月12月12日,發動"西安事變"。事變發生后,中國共產黨從全民族的利益出發,主張和平解決。從此,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22. 1937年日軍向盧溝橋中國守軍發動進攻,制造七七事變,中國人民的全國性抗日戰爭從此爆發。在事變中,佟麟閣,趙登禹先后為國捐軀。平津相繼陷落,這時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 1937年12月,日軍占領南京,制造了南京大屠殺,在六周時間內,屠殺中國居民達三十萬人以上。
23. 在全面抗戰期間,中共領導的八路軍取得"平型關大捷",這是抗戰以來第一次大捷;為粉碎敵人的"囚籠"政策,1940年8月在彭德懷指揮下組織了百團大戰,這是抗戰中,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的最大規模戰役。國民黨軍隊在1938年春取得臺兒莊大捷。
24. 抗戰勝利前夕,1945年4月,在延安召開中共七大,大會主要討論奪取抗戰勝利和勝利后中國將走什么道路的重要問題。制定了黨的政治路線:放手發動發動群眾,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
25.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標志著抗日戰爭的最后勝利。
26. 在抗戰勝利后,蔣介石在美國的支持下陰謀發動反人民的內戰,為了進一步贏得準備內戰的時間,也為了欺騙人民,邀請毛澤東到重慶談判。1945年8月到10月,為了盡一切可能爭取國內和平,毛澤東在周恩來,王洛飛的陪同下,同國民黨進行談判,最后達成和平建國的"雙十協定"。 1946年6月,蔣介石撕毀"雙十協定",對中原解放區發動進攻,標志全面內戰爆發。
27. 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軍發動了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淮海戰役的勝利,奠定了解放長江以南各省的基礎(陳毅曾說,淮海戰役是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戰役的勝利,使華北全境基本解放。(掌握P98圖)三大戰役的勝利,共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隊一百五十多萬人,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基本上被消滅了,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