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英雄馬占山
馬占山,吉林懷德人。1911年投清軍當兵。九一八事變后,任黑龍江省主席兼東北邊防軍駐該省副司令。1931年11月4日,日本在侵略遼寧、吉林得手之后即迸逼黑龍江省,形勢非常危急,馬占山受命代理省主席兼軍事總指揮,奮起領導江橋抗戰。打響了中國人民武裝抗日的第一槍。下面一起看抗日英雄馬占山。
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11月30日生于今吉林省公主嶺市一個農民家庭。貧苦農民,行伍出身,早年當磨房工人,精于射騎。馬占山從小給地主放馬,后因丟失一匹馬,被抓進官府,遭毒打和關押并被逼賠償。后來,那匹馬跑回來,地主仍不退錢。馬占山一怒之下,上山落草,因善騎射,為人講義氣,不久被推為頭領。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馬占山決定“金盆洗手”,率弟兄接受從軍。
1911年馬占山投靠清軍奉天后路巡防營統領吳峻升,從四營中哨哨長、連長、營長、團長、旅長升任東北邊防軍騎兵師師長和黑河警備司令等職。1925年11月,郭松齡反奉,張作霖在新民巨流河一帶組織力量抵抗郭軍。
1925年12月,馬占山隨同吳俊升在遼寧新民白旗堡附近,同郭松齡軍展開激戰。郭軍大敗,馬占山部尾隨搜索,并活捉郭松齡夫婦。1925年,馬占山升任東北陸軍第17師騎兵第五旅旅長。1928年6月4日,日本侵略者在皇始屯炸死張作霖和吳俊升,馬占山發誓“公仇私恨,必報復之”。1929年被張學良任命為黑龍江省騎兵總指揮。任黑龍江省騎兵總指揮兼黑河警備司令。
1930年,任黑河警備司令兼步兵第三旅旅長。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張學良任命馬占山出任黑龍江省政府代理主席兼軍事總指揮。當日本關東軍無理要求中國軍隊撤離江橋(今黑龍江省泰來縣江橋鎮)時;
1931年10月16日,偽軍張海鵬部向嫩江江橋發起進攻,馬占山率部將其擊潰。馬占山明確表示“吾奉命為一省主席,守土有責”,“一息尚存,決不敢使尺寸土地淪于異族”。在日軍進犯江橋時,守軍將橋破壞三孔。1931年11月3日,馬占山拒絕日軍的最后通牒。1931年11月4日,日軍向江橋守軍陣地發起猛攻。馬占山下令抵抗。由于敵眾我寡,沒有后援,加上裝備簡陋,傷亡很大(據說此次傷亡人死滿一橋,而且摞了好幾層),鏖戰了半個月,不得不撤離江橋。馬占山親臨前線指揮抗擊,挫敗日軍多次進攻。馬部血戰江橋抗戰,給全國人民以莫大的鼓舞,馬占山的名字,迅速傳遍全國,慰問函電如雪片飛來。人們稱贊馬占山“為國家保疆土,為民族爭光榮”,是當代的“愛國軍人”和“民族英雄”。但由于日軍不斷增援,而馬部卻是孤軍奮戰。
1931年11月18日,在消滅日偽軍一千余人后,不得不撤往齊齊哈爾。1931年11月21日,退至海倫,繼續抗敵。1931年12月,國民黨政府任命馬占山為黑龍江省主席。上海、哈爾濱等地組織了“援馬抗日團”,上海福昌煙公司為鼓舞士氣,還生產了“馬占山牌”香煙。
1932年,馬占山詐降,出任偽黑龍江兼任偽滿州國軍政部總長之職后,秘密用12輛汽車、6輛轎車、將2400萬元款項、300匹戰馬及其它軍需物資運出城外,再次舉起了抗日的旗幟。馬占山在拜泉約集李杜、丁超等各路軍的代表開會,改黑河警備司令部為省府行署。三路人馬共7000人,公推馬占山為黑龍江省救國軍總司令,會上做出三路出擊日軍的戰斗部署。在不到半年的時間里,馬占山率部給日偽軍以重創,大滅日軍侵略氣焰。后因戰事失利,退到蘇聯。
1933年6月3日,馬占山從蘇聯返回上海,曾先后3次面見蔣介石,請纓抗戰。1936年1月22日任陸軍。1936年12月至西安,參與西安事變,支持張學良、楊虎城逼蔣抗日發動的西安事變。
1937年七七事變后,蔣介石任命馬占山為東北挺進軍總司令兼東北四省招撫,率部轉戰綏遠(今呼和浩特)、包頭、五原等地。后任黑龍江省政府主席率部繼續抗日。1938年5月,總司令部進駐陜西省府谷縣哈拉寨(今哈鎮)。
1938年11月,馬占山因病到延安就醫,康復后,中共中央和陜甘寧邊區舉行盛大的歡迎會。毛澤東在會上致詞,稱贊馬占山是始終如一、抗戰到底的民族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