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孝宗的政治手段
導讀:明孝宗敬謹英明,仁慈恭儉,節欲愛民,禮賢納諫。即位之初,任用徐薄等人入閣,一時間,眾賢并進,在君臣的努力下,內外安寧,幾乎到了刑法要被放棄的地步。
明孝宗朱祐樘(1470年7月30日-1505年6月8日),年號弘治,是明憲宗朱見深的三子。明朝第10代皇帝(1487年-1505年在位),在位18年,享年34歲。
在位期間,努力扭轉憲宗朝政腐敗狀況,驅逐奸佞,勤于政事,勵精圖治,任用王恕、劉大夏等為人正直的大臣,用自己的寬容與勤奮使明王朝得到了一次中興的機會,被譽為“中興之令主”,史稱“弘治中興”。死后葬于泰陵,謚號為建天明道誠純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廟號孝宗。《明史》對孝宗的評價也很高,主要有八字,即“恭儉有制、勤政愛民”
明孝宗
明孝宗政治手段—厲行勤儉
孝宗在生活上也能注意節儉,不近聲色。弘治元年(1488年),出使明朝的朝鮮使臣盧思慎,曾對朝鮮的國王說: “先皇帝(憲宗)或于用人,間以私意,今皇帝(孝宗)則銓注登庸一出于正。又性不喜寶玩之物,雖風雪不廢朝會,臨群臣皆以喪服,惟祀天祭用黃袍,臣等慰宴時不奏樂,不設雜戲,勸花置于床上而不簪。大抵先皇帝弊政一切更張矣。”憲宗生前愛穿用松江府所造大紅細布裁制的衣,每年要向那里加派上千匹。而這種織品,用工繁浩,名雖為布,實際卻用細絨織成。孝宗當時還是太子,內侍給他送來新裁制的衣服。他說:“用這種布縫制的衣服,抵得上幾件錦鍛衣服。穿它,太浪費了。”遂謝而不用。他當了皇帝后,下令停止為皇宮織造此布。
明孝宗政治手段—收復河山
在武功方面,孝宗也有所建樹。他擊敗吐魯番,收復嘉峪關以西的土地,經營哈密。孝宗還修繕長城,抵御蒙古。由于孝宗一朝,削弱了太監亂政的現象,采取了一些發展經濟、挽救危機的治國措施,緩和了社會矛盾,出現了一個較為穩定的時期,社會經濟發展迅速,政治清明。史稱其時為“弘治中興”。
明孝宗政治手段—廢除苛法
明孝宗重視司法,他令天下諸司審錄重囚,慎重處理刑事案件。弘治十三年(1500年),制定《問刑條例》。弘治十五年(1502年),編成《大明會典》。
明孝宗政治手段—輕徭薄賦
減免供用物料,節省各種費用。孝宗勤于政事,多次減免災區糧賦。禁止廷臣請托公事,禁宗室、勛戚霸占土地,侵奪民利。同時,減免災區的賦稅,興修水利,發展農桑。
明孝宗政治手段—重用賢良
孝宗在位期間,勤于理政,選用賢臣,當時被任用的徐漙、劉建、李東陽、謝遷、王恕、馬文升等人(包括后來的劉大夏,楊一清),都是正直忠誠的大臣,在弘治一朝發揮了較大作用。孝宗常召閣臣至文華殿,讓大家共議大臣的章奏,寫出批詞后,自己再批改頒發。所以,閣臣李東陽高興地說: “天順以來,30余年間,皇帝召見大臣,都只問上一二句話,而現在卻是反復詢問,討論詳明,真是前所未有啊!“弘治十三年(1500年),大學士劉健上奏說,晚朝散歸后,天色已黑,各處送來的文件往往積壓內閣,來不及處理,如有四方災情,各邊報警等事務,就有耽擱的可能。于是,孝宗特定除早、晚朝外,每日兩次在平臺召見有關大臣議事。從此出現了“平臺召見”這一新的朝參方式。
明孝宗政治手段—鏟除奸逆
明孝宗即位后努力扭轉憲宗時朝政腐敗狀況,驅逐奸佞,逮捕侍郎李孜省、太監梁芳, 罷免外戚及黨羽。裁汰傳奉官,罷免右通政任杰、侍郎蒯鋼等千余人,論罪戍斥。革除法王、佛子、國師、真人封號。處死妖僧繼曉。任用賢能,提拔徐溥、劉健、李東陽、謝遷等名臣參與機密事務。
明孝宗政治手段—待臣寬厚
孝宗對臣下寬厚平和。早朝的時候,孝宗親御奉天門,大臣們言事,要從左右廊廡人門內面君而奏。有的大臣因地滑,行走失儀,孝宗從不問罪,奏本中有錯字也不糾問,經筵講官失儀,他還寬慰數詞,不使其慌恐。有一年冬天,孝宗夜晚坐在宮內,覺得天氣寒冷,就問左右內臣:“現在官員有在外辦事回家在路途的嗎?”左右回答說:“有。”他又說: “如此凜冽且昏黑,倘廉貧之吏,歸途無燈火為導,奈何?”遂傳下圣旨,命今后遇在京官員夜還,不論職位高低,一律令鋪軍執燈傳送。這些事雖不算大,但作為一個封建皇帝能如此曲體臣下,也確屬不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