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新覺羅·多爾袞的政治介紹
順治七年(1650年)八月,多爾袞追尊生母太祖妃烏喇納拉氏,尊為“孝烈恭敏獻哲仁和贊天儷圣武皇后”,祔享太廟。十一月,多爾袞出獵古北口外。行獵時墜馬跌傷。十二月十二月初九(公元1650年12月31日),多爾袞薨于古北口外喀喇城,年三十九歲。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愛新覺羅·多爾袞的政治介紹,歡迎大家閱讀:
愛新覺羅·多爾袞的政治介紹
定都北京
清軍到達北京后,在是否將首都由沈陽遷到北京的問題上,統治集團內部發生了爭論。以阿濟格為首的反對派,主要以清軍入關太快、補給不足為理由,反對遷都。而多爾袞從統一和管轄整個中國的總戰略出發,主張遷都北京。順治元年(1644年)六月,多爾袞終于統一諸王、貝勒、大臣的意見,決定遷都北京,派遣輔國公吞齊喀等攜奏章迎駕。
創立制度
在政治體制上,多爾袞接受了明朝的現成制度,在中央機構中,仍以六部為最重要的國家權力機關,尚書皆由滿人擔任,但諸王貝勒親理部事的制度卻在入關前夕廢除掉了。到順治五年(1648年),多爾袞于六部實行滿漢分任制度。多爾袞力圖表現得比較開明,因此除原有的都察院之外,六科十三道也保留了下來,并一再鼓勵官員犯顏直諫。總的來說,中央機構中雖承明制,但也保留了某些滿族特有的制度,還引進了議政王大臣會議、理藩院等機構,其內院的權力比起明朝內閣要小得多,并對原明臣試圖增大內院權力的努力加以壓抑。
重用漢官
清朝入關,百廢待舉,多爾袞令戒飭官吏,網羅賢才,收恤都市貧民。用湯若望議,厘正歷法,定名曰時憲歷。
并且倚重漢官范文程、洪承疇、馮銓等人,將內三院改為內閣,設大學士,行使原先明內閣的職責。承襲了明代“票擬”制度,即內閣對內外大小臣工的題奏本章草擬出批復意見,供皇帝審閱定奪。
誅除異己
順治初立,皇太極的長子肅親王豪哥怨多爾袞不擁立他為皇帝,有嫌隙。順治元年(1644年)夏四月戊午朔,以語侵睿親王多爾袞,為固山額真何洛會等所訐。訐告肅親王豪格怨望悖妄罪,多爾袞就以豪格“圖謀不軌”,削去他的王爵,廢豪格為庶人,其黨俄莫克圖等皆論死。大臣揚善等以諂附,坐死。十月,大封諸王,又恢復了他的王爵。
順治三年(1646年),多爾袞派豪格為靖遠大,統兵往四川鎮壓張獻忠大西軍。順治五年(1648年)二月,豪格凱旋回京,沒有舉行盛大的歡迎儀式。多爾袞與豪格有夙隙以豪格犯有包庇部屬、冒領軍功及提拔罪人揚善弟吉賽等罪名,將豪格囚禁于牢獄。三月,豪格死在獄中。多爾袞納豪格福晉為妃。
愛新覺羅·多爾袞的入關弊政
多爾袞有“六大弊政”,剃發、易服、圈地、占房(侵占房舍)、投充(搶掠漢人為奴隸)、逋逃(逃人法)。
(1)剃發易服
清入關之初,多爾袞頒布“剃發易服”令,清廷明令清軍所到之處,限全體漢族人十日之內盡廢明朝衣冠,依從滿族剃發垂辮、著馬蹄箭袖的服飾習俗,違抗者處死,引起全國各地民眾的強烈反抗,很多人為此獻出生命。
2)占房圈地
清軍入關后,以明末戰亂造成大批無主土地為由,強行將京畿土地無償分給八旗王公貴族,造成大批被圈土地的百姓流離失所,社會更加動蕩。
清朝定都北京,大批滿族官民隨同遷入關內,分布在北京及京畿地區。為了解決他們的生計,多爾袞下令做了兩件事:一件事是把北京內城(又叫北城)的幾十萬漢民強迫遷往外城(南城),騰空內城安置清朝皇室和八旗官兵。漢人搬遷時雖然給一點搬家費,但根本不夠買房或蓋房。許多漢民傾家蕩產,或流離失所。
另一件事,是在京畿地區跑馬占地。清廷派出官員,騎在馬上,拉開戶部發給的繩索,縱馬圈占百姓良田,俗稱“跑馬占地”。名義上是圈占無主荒田,分給王公貴族和八旗官兵,實際上是把農民的大量土地無償占有了。
(3)投充逃人
清朝王公旗人富戶并不從事農業生產,他們在圈占的田地上設立農莊,因為缺少勞力,便實行逼民“投充”的政策,招收農民供其役使。許多漢人不愿離開故土,或經濟破產,紛紛投充到八旗名下,充當奴仆。他們的處境非常悲慘,又引發大批逃亡問題。
多爾袞制定了嚴禁奴仆逃亡的法律,規定:抓獲逃人,鞭一百,歸還原主;隱匿者正法,家產沒收;左鄰右舍,各鞭一百,流放邊遠。這種肆意株連、刑罰過重的做法在社會上產生了嚴重惡果,與多爾袞“滿漢一家”的思想當然也是南轅北轍。
看了“愛新覺羅·多爾袞的政治介紹”還想看:
1.歷史上多爾袞的故事
2.多爾袞的福晉簡介
3.多爾袞怎么死的
4.多爾袞為何要美人不要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