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狀元蕭時中簡介
蕭時中(1383-1425),名可復,以字行。號東白。江西廬陵(今江西吉安)人。明成祖永樂九年(1411)辛卯科狀元,授翰林院修撰。為官時勇于進言,深為朝廷重視。參與編修《四書五經性理大全》,著有《曲山三蕭遺集》等。下面是明朝狀元蕭時中簡介。
蕭時中水車題聯
蕭時中(1383-1425),名可復,號東白。吉安縣永陽曲山人,明永樂九年(1411)辛卯科狀元,被授翰林院修撰,為官時勇于進言,深為朝廷重視。參與編修《四書五經性理大全》,著有《曲山三蕭遺集》等。
明代永樂年間,一年秋天,狀元蕭時中回鄉省親。他乘著轎子往廬陵縣永陽走去,只見燦燦白日如火球般炙烤大地,田地龜裂,路上行人稀少,心里頓生憂慮。?蕭時中進入家門,族親迎接寒暄之后,他連忙問道,正是秋種農忙時節,為何見不到多少人下田勞作?堂叔告訴他,家鄉有兩個多月沒下雨了,田地干硬犁不動,豆子等秋季作物難以下種。看樣子,過不了幾天,連塘、圳也要見底了。所幸村里的幾口井一時不會干涸,人畜飲水倒不成難題。蕭時中聽了,很是著急,心想,如繼續干旱,少了一季收入,鄉親們生活更艱難了。
第二天清早,蕭時中還沒起床,就聽到一陣鑼鼓聲。起來一打聽,原是村民抬著靈官菩薩去山上龍王廟里求雨。這時,族長匆匆走了進來,蕭時中忙迎上去,問道:“族長公,有什么事需要我效勞么?”族長說:“時中老弟,家鄉久旱無雨,今日村里去求龍王爺開恩降雨。古人說,狀元是文曲星下凡,有狀元去請,龍王一定會顯靈的。”蕭時中遲疑一會,說:“好!我去,不能違了鄉親們的一片心意。”蕭時中跟著求雨的隊伍來到龍王廟中。
他跪在張牙舞爪的龍王像前,祈禱著:“愿龍王快快降下甘霖,使百姓免受干旱之苦。”族長也率村民們燃爆竹,焚香燭,供三牲,三叩九拜,虔誠地祈求龍王降雨消災。?但龍王并不領情,可惜浪費了那么多的供品。接連幾天仍是白日當空,連一絲云彩都見不到。蕭時中來到族長公家里,對他說:“求神靈不過是表表心愿罷了,并沒有什么實際作用。還是多想想辦法抗旱吧。”族長說:“禾河有水,可離我村的田垅有兩三里遠,難把水提引過來呀!”蕭時中說:“不是有六七尺長的腳踏龍骨車么?分幾級車水,把河水引上岸來,同時修條簡易的渠道引水,可以救救急的。”族長說:“那要好多把水車同時提水。可村上只有幾把,不夠用啊!”蕭時中說:“救災如救火,我把帶回的一點銀子捐給村里,請快派人去永陽街上把木器行的水車都買回來,再不夠,還可去高塘圩、早禾市買;再安排勞力去挖好水渠。”?
第二天,十幾把嶄新的水車架在祠堂前,整裝待發。蕭時中摸著帶有杉木清香的水車高興地說:“龍王爺不開恩,我們也不愁沒水了!”族長說:“狀元公,請你在水車上題寫幾個字,讓家鄉沾沾你的福氣,來年五谷豐登。”蕭時中說:“好,拿筆墨來!”用怎樣的詞語來表達鄉親們的心愿呢?
他思忖片刻,想到家鄉地處吉泰盆地中心區域,就以廬陵古郡所屬的縣名作一聯吧!于是揮毫在水車的右邊寫道:“但愿廬陵永豐”,又走到左邊寫道:“何須龍泉吉水”。人們看了連聲叫好,稱贊他不愧是狀元郎,不但字跡遒勁端莊,還巧妙地把廬陵、永豐、龍泉(今遂川)、吉水縣四個縣的名稱組成了一副吉聯,蘊含深義,通俗易懂。村民們高興地抬著狀元公題聯的水車,架到河邊車水抗旱了。?蕭時中水車題聯的故事很快傳開了。后來,鄉親們都在新買的水車寫上這副對聯。村村仿效,代代流傳。
江西其他狀元
唐朝
王季友(736年) · 盧肇(843年) · 易重(845年)
五代
何喬(?) · 樂史(930年) · 王克貞(952年)
宋朝
馬適(962年) · 劉輝(1059年) · 彭汝礪(1065年) · 何昌言(1097年) · 汪應辰(1135年)
徐元杰(1232年) · 張淵微(1247年) · 姚勉(1253年) · 文天祥(1256年)
明朝
吳伯宗(1371年) · 胡廣(1400年) · 曾棨(1404年) · 蕭時中(1411年) · 陳循(1415年) · 曾鶴齡(1421年)
劉儼(1442年) · 彭時(1448年) · 王一夔(1460年) · 彭教(1464年) · 羅倫(1466年)
張升(1469年) · 曾彥(1478年) · 費宏(1487年) · 舒芬(1517年) · 羅洪先(1529年) · 劉同升(1637年)
清朝
戴衢亨(1778年) · 汪鳴相(1833年) · 劉繹(1835年) · 劉福姚(189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