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的征婚是怎樣的
征婚是為了尋找婚姻另一半而準備的活動,公開征求配偶。征婚一般通過媒體、交友網站等公布自己的部分資料及對配偶的要求,獲得回應,在條件適合的基礎上雙方進行聯(lián)系,最終確定是否發(fā)展到婚姻。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民國的征婚是怎樣的?
民國征婚簡介
早在1900年前后,蔡元培、章太炎等名流就先舉起了征婚招牌。元培先生到底是留洋歸來,態(tài)度開明,開列的五個條件中,有一多半卻是為女方著想:一,女子須不纏足;二,須識字;三,男子不娶妾;四,男死后,女可再嫁;五,夫婦不相合,可離婚。相比之下,太炎先生的征婚條件還保留著舊文人的一些情調。比如,女方應是個大家閨秀,能寫小文章。最重要的,這姑娘須有服從性質。寥寥數(shù)語,要求著實不低。但兩位都是成名的大人物,有提條件的資本,應者如云自不在話下,最后當然也找到了心目中的如意伴侶。
說到普通人的征婚,那真是千奇百怪,內容各異。1930年第1期的《青天匯刊》上,收錄了一位男子的征婚啟事。現(xiàn)年24歲的“某君”,準備去歐美國家考察學習,離開之前想找一位女伴。倘若女方也有意出國,“某君”愿意出資贊助;如果不愿意,那待他回來后兩人結婚也可。“某君”共提出了六項條件。比如,年齡應在17歲至20歲之間,身家清白,初中畢業(yè)及以上(大學生更好),性情溫和,思想活潑。還特意指出了對女方身體的期待——“奶部未曾壓束者”。如果對方也看過張競生的《性史》,那就再好不過啦!有符合條件且欲聯(lián)系者,可寫信前來,并附上一張照片。“某君”最后保證:“不合原信寄還,絕對代守秘密”。
無獨有偶,該刊物還登載了一位“靜娜”女士的文章,好像是對“某君”征婚廣告的回應。靜娜說,自己年方十九,性格靦腆。走在大街上,看到賊眉鼠目的男士,往往會忐忑不安,面紅耳赤。對于“某君”提到的《性史》一書,靜娜說曾經也看過,但并不很喜歡,因為作者過于站在男人私利的角度上看問題。不知道“某君”看了上述回應,有什么感覺呢?《青天匯刊》沒有繼續(xù)登載,也就無從得知了。
相比靜娜,一位署名“胖的儂”的女孩子所寫征婚廣告更加別開生面。單看此一筆名,就知道這是位胖姑娘。“胖的儂”說自己除了有些胖,性格方面則很溫和。上小學堂的時候,有一個男同學,“人很伶俐,很柔和,又很美麗”。兩人互相愛慕,如膠似漆。后來男方托校長前來求親,不料“胖的儂”之父看到男孩后,極力反對,并對女兒講出了理由:“你身子已經太胖,性情又如此柔和,若再配上肥的他,將來生的兒子,豈不像胖冬瓜一樣?你的性已太和,又配他的柔,將來豈不要軟在一堆,變作棉花團么?”無奈之下,“胖的儂”只好遵命分手,并發(fā)出征婚廣告,用她的話就是:“能夠有一個瘦弱身體、暴烈性的男性來破我的寂寞么?”
民國單身男女的征婚套路,時人已有觀察。對男士而言,“先把選擇對象的標準說一說,如‘身家清白’、‘性情溫和’,然后再將‘家道豐富’、‘月入頗豐’等自己的狀況表揚一下,于是請應征者將‘玉’照賜下,以便定奪。”相比之下,大部分的女士征婚則非常務實。1948年第32期的《時報》,提到了一位二十歲女士的征婚條件,共有七條,涵蓋了工作、學歷、年齡、外語水平、車房齊備以及疼愛女人等各個方面。
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今日我們所見所聞的各種征婚版本兒,在民國的征婚廣告中,早就司空見慣、付諸實行了。開放勇敢的程度,比之今日,似乎也不落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