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軍機(jī)大臣戴衢亨平生
戴衢亨(1755~1811年),漢族,字荷之,號蓮士,安徽休寧隆阜人,寄籍江西大庾。乾隆四十三年殿試狀元,授翰林院修撰。選任文衡,累主江南、湖南鄉(xiāng)試。嘉慶初年,凡大典須撰擬文字,皆出自其手。歷任侍讀學(xué)士、軍機(jī)大臣、體仁閣大學(xué)士,掌翰林院如故。下面是清軍機(jī)大臣戴衢亨平生
簡介
戴衢亨,字蓮士,江西大庾人,原籍安徽休寧。父第元,由編修官太仆寺卿。衢亨年十七,舉於鄉(xiāng)。乾隆四十一年,召試,授內(nèi)閣中書,充軍機(jī)章京。四十三年,成一甲一名進(jìn)士,授翰林院修撰,典試湖北。叔父均元、兄心亨并居館職,迭任文衡,稱“西江四戴”。尋命仍直軍機(jī)。秋狝扈蹕,射狍以獻(xiàn),高宗賜詩美之。累典江南、湖南鄉(xiāng)試,督山西、廣東學(xué)政,歷遷侍講學(xué)士。
乾隆四十三年(1778)戊戌殿試一甲一名,科狀元,授翰林院修撰。選任文衡,累主江南、湖南鄉(xiāng)試。嘉慶初年,凡大典須撰擬文字,皆出自其手。
嘉慶十年(1805)起任兵部尚書、協(xié)辦大學(xué)士、體仁閣大學(xué)士兼翰林院掌院學(xué)士。從政謹(jǐn)飭清慎,頗有遠(yuǎn)見,為嘉慶時重臣。歷任侍讀學(xué)士、軍機(jī)大臣、體仁閣大學(xué)士等職,贈太子太師,謚文端。著有《震無咎齋詩稿》。善畫山水 。乾隆三十六年(1771)嘗作廬山瀑布圖 。卒年五十七 。《毗陵畫徵錄、知魚堂書畫錄》 。
家譜
世居安徽休寧縣隆阜紫園,二十五世為道容,即戴宏度,家貲漸落,為謀生,遷到江蘇揚州甘泉縣,其妻湯氏,只生一子,號為乃勛公,即戴時懋(戴均元祖父,戴衢亨曾祖)。
戴時懋元配傅氏無出,早歿,葬于休寧,繼室周氏生二子,長為戴佩(戴均元父,戴衢亨祖父),號玉庵;次為戴瑤。
戴宏度及其妻湯氏,戴時懋繼室周氏三人相繼而歿,戴時懋竭力以三棺營葬于揚州西城外西福橋。戴家自戴時懋開始,家道中落,人丁亦衰。戴時懋因“貧困無依”,乃攜二子遠(yuǎn)游江南,越過大庾嶺,抵廣東羊城一帶,具體從事什么職業(yè)不清楚。
“逾大庾嶺,抵粵之羊城,父子兄弟俘力謀食,饔餮初溢。”
戴時懋“負(fù)豪俠,好施與”,再繼娶梁氏,梁氏亦無出,僅有二子。
戴時懋早年已歿于廣東。
戴佩(戴均元父,戴衢亨祖父),生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其出生時已家道中衰,跟隨其父戴時懋四處謀生,“幼年隨侍奔走粵中,流漓顛沛辛苦備嘗,然貧因不改其常度,猶斤斤自守,暇則讀四書五經(jīng),處已謙和,待人誠實,言行忠信”。
讀書喜講性理,尤其精通星卜之術(shù),常往來于大庾的梅關(guān)、橫浦間,假托占I-算命的吉兇之說,導(dǎo)人為善。看到大庾風(fēng)俗淳樸,物產(chǎn)豐饒,產(chǎn)生了定居大庾的想法。
康熙五十年(1711年),戴佩(時年23歲)以所有積蓄買負(fù)郭田百畝,選擇大庾縣水城孝友坊作為居所。
但是戴佩并沒有馬上居于大庾,而是直到戴時懋歿后,戴佩才正式定居大庾后,迎養(yǎng)繼母梁氏于大庾,“晨昏定省,視膳浣衣,親滌溺器”。此時的戴佩已經(jīng)三十多歲,還沒有成家,生活之艱辛可見一斑。
定居大庾后,才娶元配溫氏,結(jié)束了長期漂泊的生活,得以有家室。
戴佩在大庾慘淡經(jīng)營,承先啟后,開始著籍為貢生,正式入籍大庾。其弟弟戴瑤亦在這期間娶妻郭氏,也已成家立業(yè)。其弟弟原先被聘于位于大庾嶺下的南贛鹽館。兄弟成家后,兄弟間親密友愛,額其堂日“誠一”,以明其志。兄弟定居大庾后,繼母梁氏不久歿于大庾,兄弟將繼母梁氏與父戴時懋合葬于大庾縣東山之麓,“自是有田有廬墳?zāi)梗爰心暌?rdquo;。
戴瑤比戴佩兒子出生早,兩個兒子,長為安元,排行第一,次子排行第二。
戴驪的兒子,長為戴第元,排行第三。次子戴策元,排行第四;三子戴銓元。
戴佩娶側(cè)室江氏,生二子,長為戴淑元,排行第六,最小為戴均元,排行第七。
戴氏至此開始,人丁開始興旺。不幸的是,戴瑤與妻郭氏相繼而歿,兩子還未成年,十幾歲就夭折了,戴瑤這一房竟至不祀。只有戴佩這一支,人丁興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