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右翼的歷史簡介
日本右翼分子,泛指日本社會中民族主義色彩更加濃厚,對外關系上持強硬態度的一股政治勢力。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日本右翼的歷史簡介,希望能幫到你。
日本右翼的歷史概念
狹義上講,日本右翼是指日本街頭具有黑社會性質的法人組織;廣義上講,日本右翼指的是日本政治勢力中的鷹派,也就是日本保守政黨中的強硬派。日本右翼勢力在戰后一直處于一種時起時伏的狀態,但是最近幾年其勢力突然變大,不是專指右翼分子人數上的壯大,更重要的是指其掌握了政權。以上屆日本首相小泉為首的森喜朗派別執政,其政策一味親美并輕視亞洲其他國家,右翼勢力也從非主流派別走向了主流派別。
現代右翼主要由“傳統右翼”、“新右翼”和從暴力團體轉化而來的“行動右翼”組成;從思想理念上看,民族主義色彩更加濃厚。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新右翼”。他們自詡是“新民族主義者”,叫囂要“打倒Y.P(雅爾塔?波茨坦)體制”,對內主張“回歸日本民族”,“回歸傳統”,“廢除占領憲法(現行和平憲法),制定自主憲法”;對外則鼓吹排外主義和極端民族主義,要求日本政府推行強硬的外交政策。
90年代日本右翼勢力所建組織之多,來勢之猛,人數之眾,可謂前所未有,登峰造極。而且,大量的事實證明,這些右翼團體在成員上相互交叉,組織上相互支持,行動上相互配合,政治上相互勾結,已在日本社會編織起一個擁有400萬人左右的龐大右翼勢力網絡。
日本右翼的政治動機
當代日本右翼勢力共同的最大政治目標,就是盡快甩掉戰敗國的帽子,擺脫現行和平憲法的束縛,使日本成為與其經濟大國實力相稱的“政治大國”和“軍事大國”,“恢復大和民族的自尊和自信”,以“普通國家”的身份更多地參與國際事務,從而躋身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以便稱霸亞洲,重建昔日的“大東亞共榮圈”。隨著日本右翼勢力的迅速膨脹,右翼分子誤認為政治氣候業已成熟,對于自己的政治主張已無需再遮掩躲閃,轉而由幕后走到臺前。
僅就已知的情況看,從政界的“自民黨歷史研究委員會”、“終戰50周年國會議員聯盟”、“正確傳授歷史國會議員聯盟”、“自民黨思考日本的前途和歷史教育青年議員會”、“大家都來參拜靖國神社議員會”、“報答英靈議員協議會”、“日本會議國會議員懇談會”,到文化界的“自由主義史觀研究會”、“新歷史教科書編纂會”、“昭和史研究所”、“全國教育問題研究會”、“日本歷史修正協議會”、“要求糾正歷史教科書之會”、“東京教育再興網絡”、“日本輿論會”等等,在這個龐大的網絡中,財團、企業界的右翼資本家為“新歷史教科書編纂會”編寫出版、宣講推銷歪曲歷史、美化侵略戰爭的新歷史教科書提供資助;學術界、輿論界的右翼文人為右翼團體出謀劃策,提供理論支撐和輿論支持;右翼政客為其他右翼勢力的行動撐腰打氣,充當政治代言人;行動右翼則為其他右翼勢力的政治主張喧囂造勢,擴大影響。
今日的日本要成為政治大國和所謂普通國家,既想擺脫歷史包袱,又要突破國際秩序現狀,前者體現在參拜問題和教科書問題上,后者體現在強烈要求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為著這兩者日本可以說是不顧一切了。
看了日本右翼的歷史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