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時代的歷史概述
南北朝時代始于足利尊氏自北九州進入京都擁立光明天皇、后醍醐天皇由京都南逃在吉野建立朝廷的1336年,終于兩朝合并的1392年。商品經濟發達,莊園自給經濟加速解體,莊園內部農民自主性高漲,農村自治體出現,農民減租抗暴運動興起。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南北朝時代的歷史概述,希望對你有用!
南北朝時代古畫圖片
南北朝時代的歷史概述
日本京都北朝同吉野南朝對峙的時代。始于足利尊氏自北九州進入京都擁立光明天皇、后醍醐天皇由京都南逃在吉野建立朝廷的1336年,終于兩朝合并的1392年。也有史書把上限斷在鐮倉幕府滅亡的1333年。兩朝各有年號,在自己轄區內使用。北朝實權掌握在足利手中,1336年足利尊氏開創室町幕府,制定《建武式目》。1338年自任征夷大,不斷發動對南朝的進攻。南朝建立不久,軍事支柱北畠顯家、新田義貞等相繼戰死,后醍醐天皇病死,勢力衰退。但由于幕府統治集團內部傾軋激烈,南北朝對峙的局面仍得以維持。在這一時期,各地守護日益發展,成為封建割據的守護大名(領主),對抗幕府,而幕府的內爭又常常與南北朝之爭有關,從而使南北朝的爭斗復雜化。尊氏之孫足利義滿統治之時,幕府統治趨于穩定。1392年經足利義滿提議,兩朝以南朝后龜山天皇讓位給北朝后小松天皇的形式實現合并。此后皇位由北朝子孫繼承。
南北朝時代商品經濟發達,莊園自給經濟加速解體,莊園內部農民自主性高漲,農村自治體出現,農民減租抗暴運動興起。幕府推行的一系列土地政策使各守護日益蠶食并掌握其轄區的莊園。因此這個時代是日本封建社會從莊園制度向領國制度過渡的重要階段,同時,貴族封建主階級走向沒落,武士封建主階級勢力則進一步擴張。
南北朝時代維持近60年,其間兩個皇統何為正統的問題,日本歷史上向有爭論,即所謂“南北朝正閏論”。明治年間這一爭論被當作重大政治問題對待。1911年明治政府根據天皇敕裁,決定南朝為正統,足利尊氏為逆賊,并以此修改歷史教科書,但有些學者一直否認正閏說。
南北朝時代的日本天皇生平
1335年,足利尊氏在鐮倉反叛后醍醐天皇,次年在湊川之戰中打敗朝廷軍,攻占京都,后醍醐天皇攜三神器逃往比睿山的延歷寺對抗足利尊氏。8月15日,足利尊氏根據光嚴上皇的院宣,宣布廢黜后醍醐天皇并遙尊其為上皇,擁立豐仁即位,是為光明天皇,建立北朝朝廷。后醍醐天皇則于12月21日逃往吉野,建立南朝朝廷。日本歷史進入了"一天二帝南北京"的南北朝時代。
光明天皇登基時并沒有持有三神器,僅僅只是根據光嚴上皇的院宣而即位。北朝朝廷根據平安時代末期后鳥羽天皇也在沒有三神器情況下依據后白河法皇院宣登基的先例而作出了如此決定。光明天皇即位后,由兄長光嚴上皇開設院政。同時,足利尊氏在京都設立室町幕府,室町時代開始。
1348年陰歷10月27日,光明天皇讓位給了光嚴上皇的第一皇子,是為崇光天皇。崇光天皇尊之為上皇。
1351年室町幕府發生觀應擾亂,足利直義投奔南朝并大敗北朝軍。在此壓力下,足利尊氏決定與足利直義達成和解,并廢除了北朝朝廷向南朝投降,史稱正平一統。光明上皇也同其他一些北朝系皇族成員一起被幽禁。次年后村上天皇派楠木正儀擊敗足利義詮,占領京都,被囚禁的光明上皇連同光嚴上皇、崇光天皇、皇太子直仁親王一起落入了南朝軍的手里,押解到了后村上天皇在賀名生(今奈良縣五條市)的行宮囚禁。
此次事件后,足利義詮決定復辟北朝朝廷,并以光明上皇的母親西園寺寧子(廣義門院)的名義發布院宣,立光嚴天皇的第三皇子彌仁親王即位,是為后光嚴天皇。西園寺寧子則被尊為治天之君,管理朝政。
1355年,光明上皇回到京都,此后落發出家。1380年陰歷6月24日駕崩。
南北朝時代的日本天皇主要政績
中先代之亂被鎮壓以后不久,建武二年(1335)十一月足利尊氏于鐮倉舉起反旗,正式與后醍醐為敵。作為對抗朝廷的謀劃之一,足利尊氏通過日野家出身的三寶院賢俊與持明院統一系的皇族取得了聯系。建武三年二月,尊氏接受了光嚴院的院宣,足利與持明院統之間建立了相互提攜的關系。
建武三年三月二日筑前國多多良浜戰役足利軍勝利,此后形勢逐漸對尊氏有利。占據九州的尊氏率軍一路東進,同年五月二十五日尊氏于攝津國湊川擊破后醍醐方名將楠木正成軍,六月尊奉光嚴院、豐仁親王進入京都。八月十五日,足利尊氏奏請光嚴院由豐仁親王踐祚,光明天皇于是登場。同時光嚴院被尊奉為上皇行使院政。
光明天皇的踐祚,是足利尊氏為實現自己政治、軍事理想而謀劃的結果,根據站在足利氏立場上寫就的《梅松論》所述,建武三年二月足利尊氏西走途中,赤松圓心(則村)向尊氏密議道:"幾次戰役以來,官軍(后醍醐軍)之御錦旗旗幟招展,御方(足利軍)背負朝敵的名分,甚難維持。而今身為天子正統的持明院統自先代(北條高時)滅亡以后隱居鄉野,吾方不若前往尊奉,當可樹立護國救難的大義名分。"這個應該就是足利擁立光明天皇的目的所在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