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足利尊氏介紹
編者按:此后,尊氏占據鐮倉,拒不回京。建武三年(1336年),尊氏率軍攻入京都,擁持明院統豐仁親王為光明天皇,改年號為延元元年,并受封征夷大,建立 室町幕府。
日本足利尊氏介紹
足利尊氏(1305年-1358年),室町幕府的第一代征夷大(1338年-1358年)。原名足利高氏,幼名又太郎。鐮倉幕府滅亡后,由后醍醐天皇賜名為尊氏。由于足利尊氏在鐮倉反叛后醍醐天皇,后來又攻入京都流放天皇,因此被水戶學的儒學學者們當作逆賊。
足利尊氏(あしかが たかうじ)一族本是河內源氏義家流嫡系子孫,自北條氏得到 鐮倉幕府執權之職后,足利氏備受屈辱。傳說足利氏先祖義家曾有遺書,希望自己的第七代孫取得天下,以雪屈辱之恨。可是,到第七代孫家時(即尊氏的祖父)之時,未能實現先祖遺言。一天,家時祈求八幡菩薩,愿他的三代子孫中能有人實現先祖的遺愿,然后,含恨剖腹自殺。
日本足利尊氏
正慶二年(1333年),尊氏受鐮倉幕府之命出征。尊氏到達三河后,暫時停止進軍,密派心腹 細川和氏與上杉重能到伯耆船上山謁見 后醍醐天皇。后醍醐天皇遂頒旨讓尊氏速起兵倒幕。尊氏接旨后于丹波國八幡宮向全軍明確宣布討幕,并于五月七日與 赤松則村、 千種忠顯配合,一舉攻下京都六波羅府。五月二十五日,幕府在九州的的據點亦被徹底消滅,鐮倉幕府滅亡。
建武政權建立后,尊氏要求獲得“ 征夷大”的稱號,未獲批準。此外,后醍醐天皇對尊氏的權力加以種種限制。尊氏與 建武政權之間的裂痕進一步加深。
建武二年(1335年)七月,“中先代之亂”爆發,原鐮倉幕府執權北條高時之子北條時行于信濃舉兵攻入鐮倉。尊氏率軍與其弟 足利直義會合,大破鐮倉軍。
此后,尊氏占據鐮倉,拒不回京。建武三年(1336年),尊氏率軍攻入京都,擁持明院統豐仁親王為光明天皇,改年號為延元元年,并受封征夷大,建立 室町幕府。
在尊氏進京前,后醍醐天皇已逃入吉野山,并建立了南朝政權,與室町幕府相對抗。直到室町幕府第三代足利義滿執權時,才將兩朝統一。這之間的幾十年間,被史學家稱為“ 南北朝時代”。
后人評價:
江戶時代德川光圀在編纂《大日本史》時,將他列入逆臣之中。明治時代后,由于受到皇國史觀的影響,足利尊氏被日本政府當作逆賊。但二戰以后日本人的歷史觀出現了變化,部分歷史學家對其作出了肯定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