鐮倉時代的經濟介紹
在鐮倉時代,農業、商業和手工業都有明顯的發展。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鐮倉時代的經濟介紹,歡迎大家閱讀:
鐮倉時代的經濟介紹
古代莊園制
鐮倉時代初期,仍舊延續了平安時代的古代莊園制。一個莊園由數個"名田"組成,名主從莊園領主處獲得名田的私有權,進行自主經營。名主向莊園領主交納租稅,農民向名主交納"加地子"。這種體制稱為"名田經營"。
鐮倉中期后,開始有了顯著變化。莊園內的大名主、土豪,成為了幕府的地頭。他們倚仗幕府的勢力,居住在莊園內,代表莊園領主管理莊園。莊園領主把莊園的一切經營全部托于地頭,地頭每年向領主繳納一定的年貢和租稅,這種形式稱為"地頭請所"。由于莊園領主們經常會為了"請所"而產生激烈紛爭,因此鐮倉中期以后,又出現了另一種稱為"下地中分"的經營方式,即把莊園耕地和莊內農民分為"地頭分"和"領家分",地頭斷絕與領家的一切關系,完全獨立于領家。通過" 地頭清所"和"下地中分"這兩種方式,地頭逐漸轉化為在地領主。這種轉化,是建立在對農民的支配和管理的基礎上的。
總之,鐮倉時代的莊園比之古代的貴族領主制,更符合時代的潮流,也進一步鞏固和發展了莊園制度,成為鐮倉幕府的經濟基礎。
農業、商業和手工業的發展
在鐮倉時代,農業、商業和手工業都有明顯的發展。
農業。鐮倉時代,農業成為了各種產業的中心。關東和九州的邊境地帶,進行了大規模的新田開墾。當時的農民已經掌握了揚谷、脫殼的技術,水稻已有了早稻、晚稻和中稻等幾個品種。鐮倉中期后,生產力發達的地區已經普遍施行了"二毛作",即每年種兩茬莊稼,并大量施用草木灰、人糞尿等肥料,用水車灌溉。在各地的大莊園內,開始用牛、馬來耕地及搬運。
商業。農業的發展,提高了生產力,也帶動了商業的發達。平安末期出現的定期市,到了鐮倉時代已經非常普遍。社寺、政所的附近,都是定期市的主要地點。市民和商人開始通過貨幣進行商品交換。奈良、平安時代曾經發行過"皇朝錢",隨著律令制度的衰微被廢止。到了12世紀中葉,出現了大量宋朝的銅錢,大都是通過與宋朝的貿易輸入日本的。隨著商品交換的發展,在經濟發達的京都、奈良等地區,除了定期市外,還出現了很多固定集市和小賣店,商人和手工業者聚集于此。他們還結成"座",希望得到莊園地頭的庇護,以保證他們在商業上的利益。同時,一種被稱為"問丸"的行業也在河流、港口出現。他們主要是從事中介業務,用"為替"代替錢,替邊遠城市運輸和販賣貨物。"問丸"已經脫離了與莊園主的隸屬關系,成為了獨立的貨物中介業者和運輸業者。
手工業。隨著農業生產的發展,手工業技術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莊園已普遍栽培桑、麻等作物,農民們掌握了紡布織絹的技術。阿波絹、美濃八丈等各種地方特產,在市場上都非常受歡迎。在鐮倉時代,紙張除了書寫,還要用來黏糊拉門,需要量很大。還有檀木制的"檀紙"、雁皮制的"鳥子"都流行一時,極受武士階層的喜愛.
鐮倉時代的手工業,已經從農業中分化出來,成為獨立的職業。手工業者自己生產商品,拿到市場上交換生活必需品。他們也結成"座",從屬于莊園領主,并直接參與工商業者的經濟活動,為室町時代手工業者向商人的轉化作了準備。
鐮倉時代的佛教
鐮倉時代是日本佛教史上的重要時代,創立了一些新的宗派。其中,從中國傳入日本的凈土宗、從凈土宗派生的時宗、日本獨有的凈土真宗和日蓮宗是比較重要的四個宗派。
凈土宗發源于中國,唐朝時由入唐僧圓仁傳入日本。最初,凈土宗只是依附于其他宗派。9世紀時,天臺僧源信(942 - 1017)著《往生要集》一書,追求"往生凈土",倡導極樂世界。源信被尊為日本凈土宗的開拓者,其著作也被當作凈土宗的重要典籍。法然上人(1133 - 1212)是日本凈土宗的正式創始人。他本名源空,1175年,讀唐善導的《觀經疏》有悟,決意舍其它諸宗,開創凈土宗。在京都東山大谷結庵,力主專修念佛,可往生極樂。由于他的修行方法簡便,得到了上至皇族、下至庶民的普遍歡迎,一時從者甚眾。法然曾因私度宮女出家,而被天皇處以流刑,但他圓寂后還是被授予"圓光大師"的謚號。著有《選擇本愿念佛集》、《往生要集大綱》等,是日本凈土宗的重要典籍。
時宗從凈土宗派生的鐮倉時代新興教派之一,創始人為一遍上人(1239 - 1289)。一遍最初入比睿山延歷寺學習天臺宗,后赴大宰府皈依凈土宗。35歲時,參悟了往生念佛的要旨,創立時宗。一遍主張"一心不亂"專念"阿彌陀佛 "的名號,即可往生極樂。他曾手舉念佛牌,口誦"南無阿彌陀佛",游走全國,"決心往生六十萬人",以宣傳自己的信念和主張。他的足跡北至奧州,西至四國、九州,巡游六年間,得信徒250余萬人。
凈土真宗也稱真宗、一向宗,是日本特有的教派。創始人親鸞(1173 - 1262),號"見真大師",9歲出家學習天臺宗,29歲師從法然上人學凈土宗教義。因1207年凈土宗遭禁而被流放越后國府,五年后得赦免,移居關東常陸。著《教行信正文類》六卷,正式開創凈土真宗。親鸞注重信念,強調內心信仰,提出"惡人正機說",認為即使是惡人,只要悔過自新,誠信阿彌陀佛,死后一樣可以往生凈土。他還主張"僧俗一樣",不反對食肉娶妻,他自己就還俗娶妻生子。親鸞的理論贏得了很多信徒,對后世影響很大,特別在戰國時代有很大的發展,產生了"真宗十派"。
日蓮宗于1253年在清澄山創立,創始人為日蓮(1222 - 1282)。日蓮16歲出家,游歷日本后,提出了著名的"四條格言",將凈土宗、禪宗、密宗、律宗一概斥為"邪教",只有"南無妙法蓮華經"才能拯救世界。日蓮著有《立正安國論》,其中批判幕府政治,認為按"正法"治政,國興,反之將招致國亡,因此屢遭幕府斥責和流放。日蓮宗在民間流傳很廣,對后世影響較大。
鐮倉時代的禪宗有臨濟宗和曹洞宗兩派。
前文所述臨濟宗開山祖是榮西。1191年,他從中國回國后,他先后在博多圣福寺、京都建仁寺傳布臨濟宗,因遭到南都和睿山諸宗的反對而難以流行。后來,榮西受到源賴朝之請,到關東地區傳播禪宗。
曹洞宗的開山祖是道元。1223年,道元入宋,在天童山如凈禪師門下修禪三年,繼承了如凈的衣缽和臨濟宗的教義回國,深受幕府的青睞。
榮西著有《興禪護國論》,力說禪宗的國家性,極有利于幕府統治。幕府要人北條政子、源實朝、北條氏一族和御家人足利氏都皈依此宗。曹洞宗則受地方武士階層的歡迎。道元著有《護國正法義》、《正眼法藏》等,宣揚曹洞宗才是護國正法,同時提倡參禪第一的思想。他的學說既與京都舊教團不同,又有別于鐮倉的臨濟宗,因此受到朝廷和幕府的冷遇,但受到各地地頭領主階層的歡迎。
綜上可知,鐮倉佛教雖有諸多創新,但皆與宋元時代中國的佛教教義和教派有直接和間接的關系。與前代的各種"貴族宗教"相比,鐮倉佛教可謂是"平民佛教",大多沒有復雜的理論體系,教義簡潔易懂,注重信念和修行。針對當時的社會正處于兩種制度和思潮的交替期的狀況,鐮倉佛教大都倡導否定現實,祈求凈土,絕對信仰往生極樂,因此容易吸引下層武士和一般平民,尤其在民間非常盛行。當時的一些農民起義也往往借助新興宗教的力量,團結起來反抗封建領主,如1488年加賀國凈土真宗的農民起義、16世紀各地的"一向宗"起義等。
看了“鐮倉時代的經濟介紹”還想看:
1.鐮倉時代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2.日本鐮倉時代建立與結束時間
3.日本歷史時代介紹
4.日本歷史的時代劃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