鐮倉時代的佛教
鐮倉時代是日本佛教史上的重要時代,創立了一些新的宗派。其中,從中國傳入日本的凈土宗、從凈土宗派生的時宗、日本獨有的凈土真宗和日蓮宗是比較重要的四個宗派。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鐮倉時代的佛教,歡迎大家閱讀:
鐮倉時代的佛教
凈土宗發源于中國,唐朝時由入唐僧圓仁傳入日本。最初,凈土宗只是依附于其他宗派。9世紀時,天臺僧源信(942 - 1017)著《往生要集》一書,追求"往生凈土",倡導極樂世界。源信被尊為日本凈土宗的開拓者,其著作也被當作凈土宗的重要典籍。法然上人(1133 - 1212)是日本凈土宗的正式創始人。他本名源空,1175年,讀唐善導的《觀經疏》有悟,決意舍其它諸宗,開創凈土宗。在京都東山大谷結庵,力主專修念佛,可往生極樂。由于他的修行方法簡便,得到了上至皇族、下至庶民的普遍歡迎,一時從者甚眾。法然曾因私度宮女出家,而被天皇處以流刑,但他圓寂后還是被授予"圓光大師"的謚號。著有《選擇本愿念佛集》、《往生要集大綱》等,是日本凈土宗的重要典籍。
時宗從凈土宗派生的鐮倉時代新興教派之一,創始人為一遍上人(1239 - 1289)。一遍最初入比睿山延歷寺學習天臺宗,后赴大宰府皈依凈土宗。35歲時,參悟了往生念佛的要旨,創立時宗。一遍主張"一心不亂"專念"阿彌陀佛 "的名號,即可往生極樂。他曾手舉念佛牌,口誦"南無阿彌陀佛",游走全國,"決心往生六十萬人",以宣傳自己的信念和主張。他的足跡北至奧州,西至四國、九州,巡游六年間,得信徒250余萬人。
凈土真宗也稱真宗、一向宗,是日本特有的教派。創始人親鸞(1173 - 1262),號"見真大師",9歲出家學習天臺宗,29歲師從法然上人學凈土宗教義。因1207年凈土宗遭禁而被流放越后國府,五年后得赦免,移居關東常陸。著《教行信正文類》六卷,正式開創凈土真宗。親鸞注重信念,強調內心信仰,提出"惡人正機說",認為即使是惡人,只要悔過自新,誠信阿彌陀佛,死后一樣可以往生凈土。他還主張"僧俗一樣",不反對食肉娶妻,他自己就還俗娶妻生子。親鸞的理論贏得了很多信徒,對后世影響很大,特別在戰國時代有很大的發展,產生了"真宗十派"。
日蓮宗于1253年在清澄山創立,創始人為日蓮(1222 - 1282)。日蓮16歲出家,游歷日本后,提出了著名的"四條格言",將凈土宗、禪宗、密宗、律宗一概斥為"邪教",只有"南無妙法蓮華經"才能拯救世界。日蓮著有《立正安國論》,其中批判幕府政治,認為按"正法"治政,國興,反之將招致國亡,因此屢遭幕府斥責和流放。日蓮宗在民間流傳很廣,對后世影響較大。
鐮倉時代的禪宗有臨濟宗和曹洞宗兩派。
前文所述臨濟宗開山祖是榮西。1191年,他從中國回國后,他先后在博多圣福寺、京都建仁寺傳布臨濟宗,因遭到南都和睿山諸宗的反對而難以流行。后來,榮西受到源賴朝之請,到關東地區傳播禪宗。
曹洞宗的開山祖是道元。1223年,道元入宋,在天童山如凈禪師門下修禪三年,繼承了如凈的衣缽和臨濟宗的教義回國,深受幕府的青睞。
榮西著有《興禪護國論》,力說禪宗的國家性,極有利于幕府統治。幕府要人北條政子、源實朝、北條氏一族和御家人足利氏都皈依此宗。曹洞宗則受地方武士階層的歡迎。道元著有《護國正法義》、《正眼法藏》等,宣揚曹洞宗才是護國正法,同時提倡參禪第一的思想。他的學說既與京都舊教團不同,又有別于鐮倉的臨濟宗,因此受到朝廷和幕府的冷遇,但受到各地地頭領主階層的歡迎。
綜上可知,鐮倉佛教雖有諸多創新,但皆與宋元時代中國的佛教教義和教派有直接和間接的關系。與前代的各種"貴族宗教"相比,鐮倉佛教可謂是"平民佛教",大多沒有復雜的理論體系,教義簡潔易懂,注重信念和修行。針對當時的社會正處于兩種制度和思潮的交替期的狀況,鐮倉佛教大都倡導否定現實,祈求凈土,絕對信仰往生極樂,因此容易吸引下層武士和一般平民,尤其在民間非常盛行。當時的一些農民起義也往往借助新興宗教的力量,團結起來反抗封建領主,如1488年加賀國凈土真宗的農民起義、16世紀各地的"一向宗"起義等。
鐮倉時代的文學
鐮倉時代的文學,是從古代到中世的轉形期文學。這個過渡時期的文學,一方面承襲了平安時代以來的古代貴族遺風,無論是創作態度還是作品內容,都非常傳統和保守,但已趨沒落。以后鳥羽院的宮廷歌壇為中心的《新古今和歌集》,是日本的三大和歌集之一,共收錄和歌20卷1980余首,其中除了前代和歌,還收錄了大量鐮倉當代的名家之作,表現了古典和歌洗練、幽美的境界。鐮倉幕府的第三代源實朝所作的《金槐和歌集》,以感傷的筆觸書寫了作者在北條氏壓迫下的郁悶和寂寞。此外,藤原定家的《敕撰集》、宗良親王的《新葉集》等也是當時的優秀作品。
隨著武士階級的成長壯大,出現了很多以武家社會為中心的文學作品,并逐漸成為鐮倉文學的主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軍記物語的興起。軍記物語是以武士為主題的小說,起源于平安時代的《將門記》、《陸奧話記》等漢文題材文學作品,其中《平家物語》是最杰出的一部作品。它通過平氏一門的盛衰,表現了諸行無常、盛者必衰的佛理。這部作品在日本文學史上有很大影響,其開篇的"祗園精舍的鐘聲,鳴諸行無常之響;婆娑雙樹的花色,呈盛者必衰之理"四句,更成為膾炙人口的佳句。《保元物語》、《平治物語》也是軍記物語的代表作。《今昔物語》、《宇治拾遺物語》是兩部通過口頭傳誦記錄下來的"說話集"。"說話集"初現于平安末期,成型于鐮倉時代。
鐮倉時代還出現了不少佛教文學,有佛教說話集和隨筆集,如鴨長明的《方丈記》、吉田兼好的《徒然草》等。它們大多用佛教觀念對貴族生活進行尖銳的批判,給傳統守舊的文壇帶來一股清新的感覺。這些作品帶有強烈的宿命觀,也含有一些消極的思想,表現出中世隱者文學的特點。
看了“鐮倉時代的佛教”還想看:
1.鐮倉時代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2.日本鐮倉時代建立與結束時間
3.日本茶道的禪宗精神內涵
4.超級速讀訓練
5.日本歷史時代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