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幕運動的簡介
倒幕運動是發生在日本十九世紀六十年代中期的運動,倒幕派成員主要包括當時社會上的資本家、新地主、西南諸藩和大量的中下級武士等人,并且獲得了人民群眾的巨大支持,用武力手段推翻了當時幕府政府的統治。那么倒幕運動的性質是什么?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相關資料,希望大家喜歡。
倒幕運動的簡介
倒幕運動是日本政府推翻日益腐朽的幕府統治的運動,從1865年開始,“尊王攘夷”的口號得到許多藩部的擁戴,并且各藩部開始逐漸用武裝的力量去進行倒幕運動。在1867年孝明天皇去世后,明治天皇繼位,在明治天皇的全力支持下,倒幕運動于1869年徹底完成。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倒幕運動簡介吧。
倒幕運動的口號是“尊王攘夷”,因為當時的藩部已經逐漸認識到幕府統治帶來的弊端,以及平民階級日積月累對幕府統治的憤怒即將到達頂點。最先的倒幕運動發起者是身為下級武士的大鹽平八郎,那是1837年的大阪,他率領幾百個人參與了反對幕府政府暴政的起義,但可惜的是在一天之內便被鎮壓了。
之后從十九世紀六十年代中期開始,日本在幕府的壓迫下逐漸開始了日漸激烈的倒幕運動。1863年6月,在大量下級武士們的逼迫下,幕府被迫宣布了“攘夷”,之后在1865年,高杉晉作又提出了“開港討幕”的軍事戰略,下定決心先“倒幕”再“攘夷”。而英國也在觀察日本國情之后決定幫助倒幕派。直到1867年明治天皇繼位后,倒幕派更是得到了明治天皇的強力支持,并且明治天皇也直接下旨,讓當時的幕府德川慶喜辭官回家,就地廢除幕府。這一決定也使得德川慶喜集結了一萬五千幕府軍和天皇軍作戰,結果是慘敗,逃亡江戶城,并在之后的戊辰戰爭中一敗到底,倒幕運動最終獲得了成功。看完倒幕運動簡介,想必大家對倒幕運動也有一定了解了吧。
倒幕運動的性質
當時的幕府政府是封建政府,有著所有封建統治者們的陋習,人民在幕府的統治下生活得民不聊生,再加上當時日本資產階級的興起,而封建階級的存在阻礙了資產階級的利益獲取,不利于資產階級的發展,因此當時的資本家會想要變革。新興的地主階級和幕府政府的矛盾存在于土地的擁有權上,當時日本的新興地主有著大量土地,并且能夠依靠這些土地獲得巨額財富,但由于封建本質,這些土地仍然是屬于幕府政府的,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新興地主們更偏向資產階級的做法,因此也是支持改革的。
除此之外,因為資本主義經濟的興起,日本的西南諸藩也開展了許多手工業和商業的買賣,因此他們和資本家們的關系十分親近,也和資本家一樣越來越不滿阻礙自己利益獲取的幕府政府。而那些中下層的武士們在當時也是最受幕府政府壓迫的官職,他們在政治上沒有實權,在經濟上又常常受到剝削,因此急于改變自身處境。
以上幾個階層的合作再加上明治天皇的推動,使得倒幕運動能夠順利開展起來,并且最終終結了幕府統治,所以當時日本的倒幕運動的性質其實是個資產階級革命運動,但是除了資產階級之外,還有地主和大名們的參與,所以倒幕運動的性質又叫做“早產的、不徹底的資產階級革命運動”。
倒幕運動的經過
倒幕運動的經過是怎么樣的?倒幕運動最先開始于1837年,是由一名下級武士出身的、當時正在大阪的大鹽平八郎領導發動的武裝起義,這也是倒幕運動發起的一個重要信號。倒幕運動的經過基本發生在十九世紀六十年代中期。
從1865年開始,整體的倒幕運動已經拉開了序幕,隨著“尊王攘夷”運動的開戰,越來越多的武裝藩部開始準備對幕府進行武力打擊。次年,在日本長州和薩摩兩個藩部的倒幕派武士們聯合了起來,結成了同盟,并在之后成為明治天皇的忠實手下,在倒幕運動中做出了許多重大貢獻。
1867年,年齡尚小的明治天皇繼位了,但是他在即位后不久就給倒幕派下了密詔,宣布了自己的政治偏向,并且頒布了《王政復古大號令》,責令當時的幕府德川慶喜辭官回家,明治天皇終于做出了廢除幕府的決定,這也是官方的一份正式宣明。身為幕府的德川慶喜自然沒有束手就擒,而是集合了部隊在京都附近和天皇軍進行了激烈的對戰。當時的天皇軍正式由長州、薩摩兩藩的軍隊組成的,盡管人數較少,但是由于英國方面對倒幕活動的支持,倒幕軍的兵力還是十分強大的,幕府軍大敗,德川慶喜逃走江戶城,準備伺機反撲。
在鳥羽伏見之戰中,幕府軍又一次完敗,導致德川慶喜的勢力基本上被肅清,在1869年6月的時候,隨著戊辰戰爭的完勝,倒幕運動也完成了,這便是倒幕運動的經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