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徽的人物生平
司馬徽(?-公元208年),字德操,別名水鏡先生、好好先生,是三國時期著名學者、名士。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司馬徽的人物生平,歡迎大家閱讀。
司馬徽的人物生平
桑下之論
司馬徽,字德操,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為人清高拔俗,有知人論世、鑒別人才的能力,受到世人的敬重。
南郡人龐統(tǒng)聽說司馬德操住在穎川,所以走了兩千里路去拜訪他。到了穎川,正遇上司馬徽正在采桑葉,龐統(tǒng)便在車里對司馬徽說:“我聽說大丈夫處世,就應該地位非常顯赫,哪有壓抑巨大水流的流量,去做治絲婦女的事!”德操說:“您暫且下車。您只知道走小路快,卻不擔心迷路。從前伯成寧愿耕作,也不羨慕諸侯的榮耀;原憲寧愿住在以桑木為門軸的簡陋屋舍里,也不愿住官邸。哪有住在豪華的房屋里,外出騎肥壯的馬,左右要有十幾個侍女侍候,才算是與眾不同的道理呢?這正是隱士許由、巢父感慨的原因,也是清廉之士伯夷、叔齊長嘆的來由。雖然有呂不韋的爵位,齊景公的富有,也是不值得尊敬的。”龐統(tǒng)說:“我出生在邊遠偏僻的地方,很少見識到大道理。如果不叩擊一下聲音洪亮的鐘鼓,那就不知道它的聲音之響。”司馬徽與龐統(tǒng)相互交談,不分晝夜。談論后,司馬徽對龐統(tǒng)十分驚異,并稱龐統(tǒng)是南州名士之首,使龐統(tǒng)漸漸為他人所知。
客居襄陽
公元198年(建安三年),荊州牧劉表設立學校、學官,廣泛尋求精通儒家學說的人。司馬徽客居荊州襄陽。
司馬徽博學多識,精通經(jīng)學,在荊州時與漢末大儒宋忠齊名。荊州南陽人劉廙、襄陽人向朗就曾經(jīng)是司馬徽的學生;益州涪人尹默、李仁因為益州只流行今文經(jīng)學,特意來荊州從司馬徽、宋忠學習古文經(jīng)學。
司馬徽知道劉表心胸狹隘,一定會謀害善者,所以緘口不言,不談論時勢。有人對劉表說:“司馬德操是奇士,但沒有遇上知己。”后來,劉表親自去拜訪司馬徽,并說:“人們所說的都是虛妄不實的話,這人只是一個小書生而已,他的見識和普通人一樣。”
舉薦俊杰
司馬徽與荊州名士龐德公等人以及流寓到襄陽的徐庶、韓嵩、石韜、孟建、崔州平等人均有交往,關系甚密。司馬徽視龐德公為兄長,被龐德公稱為“水鏡”。
漢末士人大多追逐功名,而諸葛亮、龐統(tǒng)卻隱居在襄、漢之間,不輕易投靠他人,并受到到司馬徽的賞識。
后來,依附劉表、屯駐新野的劉備前去拜訪司馬徽,并和司馬徽討論世事。司馬徽對劉備說:“一般的讀書人和見識淺陋的人怎么能認清天下大勢呢?只有能認清天下大勢的人,才稱得上是俊杰。”劉備問誰才可以稱得上俊杰,司馬徽回答說:“諸葛亮、龐統(tǒng)”。同時,徐庶也曾經(jīng)向劉備推薦過諸葛亮和龐統(tǒng)。劉備便以諸葛亮、龐統(tǒng)為軍師中郎將。
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曹操南征,劉琮投降,司馬徽也被曹操所得,曹操想重用他,但司馬徽在此后不久就病死了。
司馬徽墓
司馬徽墓位于河南省禹州市褚河鄉(xiāng)余王村潘莊的東側(cè)。司馬徽墓墓冢巍然屹立。20世紀初期,司馬徽墓前的祠堂、墓碑等皆被毀壞,僅剩背陰寺和洞林寺。“__”時期,這兩座小寺也沒能幸免。墓前原先立有石碑一通,碑上刻有“漢司馬徽先生之墓”八個大字,為后人所立。“__此碑曾遺失,現(xiàn)已找到,存放在潘莊。
司馬徽的歷史評價
《三國志》:潁川司馬徽清雅有知人鑒。(稱諸葛亮為“臥龍”、龐統(tǒng)為“鳳雛”、司馬懿為“冢虎”)
看了“司馬徽的人物生平”還想看:
1.黃承彥的人物生平
2.歷史人物諸葛亮簡介
3.劉牢之人物生平
4.三國謀士徐庶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