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人物簡介
司馬懿的高祖父司馬鈞為漢安帝時的征西,曾祖父司馬量為豫章太守,祖父司馬雋為潁川太守,父親司馬防為京兆尹。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司馬懿人物簡介,歡迎大家閱讀。
司馬懿人物簡介
司馬懿(公元179年-公元251年),別名仲達,三國時期曹魏政治家、軍事家,官至太尉、太傅。司馬懿抵御蜀漢諸葛亮的北伐,屯田水利,滅公孫淵,是西晉王朝的奠基人。公元243年(正始四年)九月,司馬懿率軍出征,軍隊到達舒城,諸葛恪果然焚燒積聚,棄城而走。司馬懿以謀反罪名,殺曹爽及其黨羽何晏、丁謐等。公元251年(嘉平三年)八月戊寅,司馬懿去世于京師,享年七十三歲,葬于河陰首陽山,謚號后改為文宣、宣皇帝。
司馬懿歷史評價
《晉書》:“①少有奇節(jié),聰明多大略,博學洽聞,伏膺儒教。漢末大亂,常慨然有憂天下心。“②帝內忌而外寬,猜忌多權變。”
崔琰:“聰亮明允,剛斷英特。”
楊俊:“此非常之人也。”
曹操:“司馬懿非人臣也,必預汝家事。”
曹植:“魁杰雄特,秉心平直。威嚴允憚,風行草靡。在朝則匡贊時俗,百僚儀一;臨事則戎昭果毅,折沖厭難者,司馬驃騎也。”
曹叡:“司馬懿臨危制變,擒淵可計日待也。”“吾得司馬懿二人,復何憂哉!”
曹芳:“太尉體道正直,盡忠三世,南擒孟達,西破蜀虜,東滅公孫淵,功蓋海內。“
吳質:“驃騎司馬懿,忠智至公,社稷之臣也。”
陳矯:“朝廷之望;社稷,未知也。”
孫權:“司馬懿善用兵,所向無前。”
毌丘儉、文欽:“故相國懿,匡輔魏室,歷事忠貞,故烈祖明皇帝授以寄讬之任。懿戮力盡節(jié),以寧華夏。”
虞預:“服膺文藝,以儒素立德,而雅有雄霸之量。值魏氏短祚,內外多難,謀而鮮過,舉必獨克,知人拔善,顯用仄陋。王基、鄧艾、周秦、賈越之徒,皆起自寒門,而著績于朝,經(jīng)略之才,可謂遠矣。”
張悌:“①諸葛、司馬二相,遭值際會,讬身明主,或收功于蜀漢,或冊名于伊、洛。丕、備既沒,后嗣繼統(tǒng),各受保阿之任,輔翼幼主,不負然諾之誠,亦一國之宗臣,霸王之賢佐也。”“②司馬懿父子,自握其柄,累有大功,除其煩苛而布其平惠,為之謀主而救其疾才。可,民心歸之,亦已久矣。故淮南三叛而腹心不擾,曹髦之死,四方不動,摧堅敵如折枯,蕩異同如反掌,任賢使能,各盡其心,非智勇兼人,孰能如之?”
杜牧:“周有齊太公,秦有王翦,兩漢有韓信、趙充國、耿恭、虞詡、段颎,魏有司馬懿,吳有周瑜,蜀有諸葛武侯,晉有羊祜、杜公元凱,梁有韋睿,元魏有崔浩,周有韋孝寬,隋有楊素,國朝有李靖、李勣、裴行儉、郭元振。如此人者,當此一時,其所出計畫,皆考古校今,奇秘長遠,策先定於內,功后成於外。”
黃道周:“司馬魏人,從討張魯。備爭江陵,請乘蜀土。言雖不從,大志已睹。關羽震樊,魏欲避許。懿請結孫,因而斬羽。孟達雖降,意猶首鼠。八日往擒,盡驚神武。諸葛出祁,以懿御悔。利則急驅,屯則守伍。巾幗相加,亦不妄舉。食少事煩,早知其苦。五丈秋風,更輩無補。料死料生,功已足數(shù)。文懿反遼,視魚游釜。計日攻虛,破之若取。后晉帝基,皆懿遺祜。”
《三國志通俗演義》:“開言崇圣典,用武若通神。三國英雄士,四朝經(jīng)濟臣。屯兵驅虎豹,養(yǎng)子得麒麟。諸葛常談羨,能回天地春!”
毛宗崗:“今人將曹操、司馬懿并稱。及觀司馬懿臨終之語,而懿之與操則有別矣。操之事,皆懿之子為之,而懿則終其身未敢為操之事也。操之忌先主,是欲除宗室之賢者;懿之謀曹爽,是特殺宗室之不賢者。至于弒主后,害皇嗣,僭皇號,受九錫,但見之于操,而未見之于懿。故君子于懿有恕辭焉。”
毛澤東:“司馬懿是個了不起的人物,歷來說他壞,我看有幾手比曹操高明。”認為曹操攻下張魯以后應該聽司馬懿和劉曄的建議進攻四川;評其“出身士族,多謀略,善權變,為魏國重臣”。曾在《三國志·陸遜傳》中評注“此司馬懿敵孔明之智也”。
柏楊:“史籍顯示的資料,真實的司馬懿跟世人印象中的司馬懿,并不相同……曹爽把司馬懿整個排除,司馬懿對曹爽固然不滿,但一直到曹爽攻擊蜀漢帝國,三軍被困在峽谷,司馬懿仍憂慮他會失敗,勸告退軍,假使他那時就心懷不軌,滿可閉口不言,等曹爽覆沒之后,由他出面收拾殘局。249年的政變,受到朝野人士一致的愛戴。…司馬懿所受的詬罵,并不公平。”
看了“司馬懿人物簡介”還想看:
1.三國歷史人物司馬懿簡介
2.司馬懿簡介資料
3.司馬穰苴的資料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