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為什么不殺徐庶
徐庶深恨曹操,雖然身在曹營,去沒有為曹操獻一條計策,徐庶既然是謀士,卻沒有任何貢獻,曹操為什么不殺徐庶呢?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曹操為什么不殺徐庶,歡迎大家閱讀。
曹操為什么不殺徐庶
徐庶雖然是被迫,但是卻是來主動投降的,如果只因為他沒有獻出謀策便殺了他,那曹操的陣營里多是歸降的人,恐怕會傷了很多謀士的心,很多想要投奔的志士,恐怕都會敬而遠之。
其次,徐庶在劉備軍營中,多次立下戰功,早已威名天下,徐庶雖然沒有出謀劃策,但是也是曹操大營中的一塊招牌,吸引很多有才志士前來投奔。連徐庶都背離了劉備前來投奔了曹營,那大家還在等什么呢,曹營才是你們的明智選擇。
最后,徐庶雖然職位不高,但才華有目共睹,在他學習帶兵打仗本領時結交各種有識之士,雖然政治上沒有任何諫言,但是在別的方面也不是無用,就連諸葛亮在后來都感嘆“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見用乎?”這二人中有一人便是徐庶。
以上便是曹操為什么不殺徐庶的原因。
劉備徐庶
我國古典文學博大精深,作品也是多得浩如煙海,比如我國的古典四大文學名著,它們都以小說的形式向人們講訴故事的同時說明很多精辟的道理。當然這些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也都是非常生動鮮明的,想必大家一定知道劉備吧,那么徐庶呢?大家知道嗎?沒錯他們都是三國時期的人物,接下來就讓我們了解一下劉備徐庶吧。
劉備字玄德,相傳是三國時期涿郡人,也就是今天的河北保定人,他是三國時期蜀國的開國皇帝,死后被人們稱為昭烈帝,也稱為先主。根據資料記載他是皇室后裔,是中山靖王之后,但淪落到他這一代的時候,就已經沒落了,他最先是靠織席販履為生的,但劉備始終以匡扶漢室為自己的志向,他禮賢下士重視人才能夠知人善用,經過大半生的努力,終于在公元221年在成都稱帝,國號依然是漢,歷史稱為蜀國或者蜀漢。劉備稱帝兩年后就病死在白帝城了,享年63歲,廟號烈祖,葬于惠陵。
那么徐庶又是何如人也呢?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他是當時有名的謀士,是潁川人,他本來的名字叫徐福,年少的時候喜歡行俠仗義,幫人報仇惹禍上身,被同黨就出來后才改名字叫徐庶的。之后他棄武從文,遍訪名山學習謀略之術。劉備屯駐新野的時候,徐庶前往投奔,并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但后來曹操帶兵南下時找了徐庶的母親,徐庶是個非常孝順的人,無奈之下只能離開劉備,投入曹營。相傳他雖然投入曹營,但始終看不起曹操當年抓自己母親的行為,于是不為曹操獻任何計謀,所以也才有了后來的典故“身在曹營心在漢”以及歇后語“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
徐庶為什么離開劉備
我們都知道劉備這個人物,他是三國時期蜀國的開國皇帝,他早年起兵參加過平定黃巾起義,跟隨過各路諸侯討伐董卓,可以說是立下了很大功勞的,他自己也非常有抱負,立志匡扶漢室,而且禮賢下士。雖然在早年屢戰屢敗,但并沒有灰心,終于他得到了一位賢才,這個人就是徐庶,在徐庶的幫助下,他打退了曹軍大將曹仁李典的進攻,面對這樣一位大才,劉備自然喜愛至極。但好景不長,最后徐庶還是離開了劉備。既然徐庶投奔了禮賢下士的劉備為什么要離開呢?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徐庶為什么離開劉備。
徐庶在小時候父親就去世了,是母親把他撫養長大的,所以徐庶是個非常孝順的人。在曹操得知曹仁李典打敗是因為劉備得到了謀士徐庶的幫助,所以在程昱的建議下派人抓了徐庶的母親,并模仿徐母的字跡給徐庶寫了一封信,信中說到,如果徐庶不來,母親就會被殺害。徐庶是出了名的孝子,自然不會丟下母親不管,于是急忙從新野趕到許昌,投奔了曹操;從這之后徐庶一直呆在曹營在沒有回到劉備帳下。這也就是徐庶為什么離開劉備的原因。
眼看著兒子棄明投暗,徐母非常憤怒和難過,于是上吊自盡了。徐庶雖然待在了曹營,但終其一生沒有為曹操獻過一條計謀,一方面是因為痛恨曹操用他母親最為要挾致使母親喪命,另一方面也因為他仍想為劉備效力。所以也才有了“身在曹營心在漢“的典故和”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的歇后語。
看了“曹操為什么不殺徐庶”還想看:
1.徐庶為什么不直接回劉備身邊
2.徐庶進曹營真的一言不發么
3.關羽被殺諸葛亮為何不出兵
4.為何三顧茅廬的不是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