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國的開國君主
吳國(222年5月23日—280年5月1日 ),三國之一,是孫權在中國東南部建立的政權,國號為“吳”。接下來就來了解一下吳國開國君主孫權吧。
吳國開國君主孫權——簡介
吳太祖大皇帝孫權(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謀,吳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陽區)人。三國時代東吳的建立者。
孫權的父親孫堅和兄長孫策,在東漢末年群雄割據中打下了江東基業。建安五年(200年),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之掌事,成為一方諸侯。建安十三年(208年),與劉備建立孫劉聯盟,并于赤壁之戰中擊敗曹操,奠定三國鼎立的基礎。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孫權派呂蒙成功襲取劉備的荊州,使其領土面積大大增加。
吳國開國君主孫權——人物生平
十五而立
興平二年(195年),孫權的長兄孫策起兵征戰江東,孫權跟隨于左右。
孫權性格曠達開朗、仁愛明斷,又幽默詼諧、崇尚俠義,喜歡供養賢才,因此漸與父兄齊名。他常參與孫策軍內部的決策,其才能令孫策都自嘆不如。每當宴請賓客時,孫策常常回頭看著孫權說:“這些人,以后都會是你的手下。”此時,孫權與胡綜、朱然等人在吳郡讀書。
建安元年(196年),孫策任命十五歲的孫權為陽羨(今江蘇宜興), 吳郡太守朱治察舉他為孝廉,揚州刺史嚴象舉其為茂才。后又代理奉義校尉。
建安四年(199年)至建安五年(200年)初,孫權隨孫策討伐廬江太守劉勛。劉勛敗逃后,又進軍沙羨,討伐江夏太守黃祖。
穩固江東
建安五年(200年),孫策被許貢門客行刺,不久去世。孫權被東漢朝廷冊拜為討虜,兼領會稽太守,駐守吳郡。孫權最初掌管江東時,局勢動蕩不安,在張昭、周瑜、程普等人的輔佐下,地位逐漸穩定。諸葛瑾、魯肅、嚴畯、步騭、陸遜、顧雍、顧邵等人被招至麾下。[10] 孫權又分派諸將平定安撫山越諸族,討伐叛亂不臣的李術、孫輔等。很快便穩定了江南局勢。
建安八年至建安十三年(203年—208年),孫權三伐江夏太守黃祖,并于其間收得大將甘寧。
赤壁之戰
建安十三年(208年),同年,東漢丞相曹操南征,大敗宜城亭侯、左、豫州牧劉備。曹操占領江陵(南郡治所)后,給孫權寫信,直意要取下東吳。東吳內部分為主戰和主和兩派,主戰以魯肅、周瑜為首,主和以張昭為首。張昭在當時是很有說服力的,但孫權卻有意與曹操一戰。此時,魯肅從江夏帶來劉備的謀士諸葛亮,表明劉備聯孫抗曹的決心。周瑜及時返回,說明曹操的種種弊端,戰有望獲勝。孫權果斷決定,以周瑜、程普為左右都督,與劉備合兵,和曹操決戰。周瑜用黃蓋謀,以五萬人于赤壁大破曹操,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戰”。戰后,劉備、周瑜等又追擊至南郡,曹操只好撤回北方,留曹仁、徐晃在江陵,派樂進鎮守襄陽。
此時,甘寧在夷陵被曹仁包圍,孫權采納呂蒙的計策,留下凌統抵御曹仁,以一半兵力馳救甘寧,獲勝而返。同年,孫權親率大軍圍困合肥,派張昭攻打九江郡的當涂縣。張昭出兵不利,孫權攻合肥一個多月,亦未能破城,最后只得退兵。
建安十四年(209年),周瑜與曹仁相持已有一年多的時間,曹仁部死傷眾多,最終棄城逃走,孫權任命周瑜為南郡太守。同年,劉備上表奏封孫權代理車騎,兼任徐州牧。
登基為帝
黃龍元年(229年),孫權于武昌(今湖北鄂城)正式登基為帝,建國號為吳,孫吳王朝正式建立。割據遼東的公孫淵自從黃武七年(228年)后,便多次與孫權來往使者。五月,孫權派使者出使遼東。六月,與前來祝賀孫權登基的蜀使陳震商議平分曹魏九州,并制定盟書。九月,孫權下詔遷都建業(今南京市),并命上大陸遜輔佐太子孫登董督軍國事務,駐守武昌。
黃龍三年(231年)、孫權派太常潘濬率軍五萬,討伐叛亂的五溪蠻夷。
嘉禾元年(232年),孫權派遣周賀等航海到遼東。
割據遼東的公孫淵自從魏明帝太和二年(228年)廢叔繼位后,便多次與孫權來往使者。嘉禾二年(233年),公孫淵遣使向孫吳稱臣,企圖以孫吳為外應以叛魏。孫權打算冊封公孫淵為燕王,遭到顧雍、張昭等群臣反對,但孫權仍然派張彌、許晏等人攜金玉珍寶立公孫淵為燕王。公孫淵沒想到孫權會如此看重自己,但認為孫吳遠而曹魏近,害怕曹魏討伐,又垂涎孫吳送來的珍寶,于是誘斬吳使,并將其首級獻給魏明帝曹叡。孫權忿恨公孫淵巧詐反復,打算親自率軍前往征討,后聽從朝臣勸諫,才未出征。
嘉禾三年(234年),孫權親征合肥新城。
赤烏三年(241年),孫權派衛全琮攻淮南、威北諸葛恪攻六安。全琮與魏將王凌在芍陂交戰,不利而還。同時,車騎朱然圍攻樊城。同年五月,太子孫登去世。
去世
太元元年(251年)冬十一月,孫權在到南郊祭祀天地后便得了風疾,當年十二月,孫權急召大諸葛恪入朝,委托后事。
神鳳元年(252年)夏四月,孫權病逝,終年71歲,在位24年。謚號大皇帝,廟號太祖。葬于蔣陵。
在位年號:黃武(222年—229年)、黃龍(229年—231年)、嘉禾(232年—238年)赤烏(238年—251年)、太元(251年—252年)、神鳳(252年)
吳國開國君主孫權——藝術造詣
孫權手跡孫權亦善書法,據《書史會要》、《書小史》等記載,孫權擅長行書、草書、隸書。 唐代張懷瓘在《書估》中列其書法為第三等。[2] 明代楊慎《法貼神品目》載有吳大帝黃武二年刻字,位于杭州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