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雕塑是怎樣的
中國商代雕塑,所使用的材料有青銅、陶土、玉石、 牙骨等,題材主要為人、動物與各種神異動物,有圓與浮雕兩種形式。有些是建筑上的裝飾,大多數是工美術品或器物上的附加裝飾,也有一些是具有獨立意的雕塑作品。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商代雕塑是怎樣的?
商代早期作品
在相當于夏商之際的河南偃師二里頭文化遺存中,發現有陶土捏塑的龜紐蓋、蟾蜍、羊頭紐飾等(見二里頭陶塑)。玉制品中有獸面紋柄形器,柄上刻有花瓣紋與獸面相間的紋飾,柄端琢成獸頭,造型優美,代表了當時制玉工藝的最高水平。在稍晚的二里崗文化遺存中,出現更多的小型陶塑作品,有跽坐人像和虎、羊頭、魚及許多龜的形象。捏制手法樸拙,但能相當準確地抓住對象的基本特征與動態,并注意了造型的完整性。龜的形象很多,可能與當時的迷信觀念有關。
動物雕塑
商人社會中盛行萬物有靈的原始宗教觀,動物也是時人崇拜的神靈,因而石雕藝術家尤其善于表現形形色色的動物世界。
大型的動物石雕多見于王都安陽殷墟。侯家莊出土的石鴨,造型粗重,周身有線刻紋飾,是一種不拘泥原型的再創造,其尖喙和突目勾活了猛禽的本質特征和兇狠的個性,其余細部皆被略去,其下雙足粗細不一,是為了支撐平衡,也避免了單調感,其身上的羽毛和雙翼則用線刻紋表示 :這種于圓雕造型中融入圖案裝飾的手法,是商代雕塑區別于史前雕塑而形成獨自風格的顯著特點。商人以鳥為圖騰,所以他們雕刻神秘而有威力的石鸮,作為宮廷建筑和貴族陰宅的守護神。
婦好墓中的一件石虎,是用帶條狀紋的紅褐色石料制作的,恰似虎身的斑紋,與“俏色玉雕”的技法同出一轍。可以說,殷墟婦好墓就是一座商代雕塑藝術的寶庫,除了大量的玉雕,其中還有石豆、石鸕鶿、石蟬、石熊、石磬、石牛等精湛的藝術品。這些發現表明,商代藝術既有其神秘莊嚴獰厲的一面,也有表現藝術家熱愛生活和向往自然的一面。
延伸閱讀
二里頭文化是中國青銅時代的文化。以發現于河南省洛陽偃師二里頭命名。約公元前二十一世紀至公元前十七世紀。主要分布在河南中、西部的洛陽附近和伊、洛、潁、汝諸水流域以及山西南部的汾水下游一帶。已發現的遺址有近百處,經過發掘的有洛陽東干溝、矬李、東馬溝,陜縣七里鋪,汝州市煤山,鄭州洛達廟和山西夏縣東下馮、翼城感軍等地點。
州二里崗遺址的商代文化遺存叫二里崗文化,又稱二里崗期商文化,以與安陽殷墟的商文化,或其它地點的商文化相區別。 早在五十年代,考古學家已將二里崗商文化區分為上、下兩層文化遺存,以后每層又分為早晚兩段,它們的年代比安陽殷墟的晚商文化要早,比偃師二里頭遺址的商文化要晚。這種文化基本上代表了鄭州發現的商代城址的年代。因二里頭文化含有夏遺存的因素,故可與二里崗文化展開比較研究。 鄭州商城平面為長方形,四周城垣總長為6960米,城墻基址最寬處達32米,大部分埋于地下,地表保存最好的有三米多高。城內東北部為宮殿區;城外主要為手工作坊,已知有鑄銅、燒陶、制骨等作坊址。這里發現的窖藏坑中多次出土大型青銅器,其中大方鼎高達一米,應是王室所用的重器。因此,鄭州商城是商代的一個都邑。有人考證為商中期之隞都,有人認為是商湯所都之亳。
婦好,商朝國王武丁的妻子,“婦”是指嫁到商王室的異姓婦女。“好”可以寫成帶“女”字旁,也可以不帶,表明她出生于“子”氏,“子”是她父族的氏名。中國歷史上有據可查的第一位女性軍事統帥,同時也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她不僅能夠率領軍隊東征西討為武丁拓展疆土,而且還主持著武丁朝的各種祭祀活動。因此武丁十分喜歡她,她去世后武丁悲痛不已,追謚曰“辛”,商朝的后人們尊稱她為“母辛”、“后母辛”,司母辛大方鼎即是她的用器。婦好墓于1976年于河南安陽殷墟發現,墓中的謎團目前正在不斷發掘之中,發掘出的兩件青銅鉞也非武器,而是權力象征的儀仗用器,雖然她確為擁有征伐之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