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歷史沿革中非發展歷史
中非共和國是指非洲大陸中部的內陸國家,面積62.2萬平方公里,該國東與蘇丹交界,南同剛果(布)和剛果(金)接壤,西與喀麥隆毗連,北同乍得為鄰。關于中非這個國家的歷史知識大家知道多少呢?跟著學習啦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中非歷史沿革
一部落王國時代
公元9-16世紀先后出現過班加蘇、臘法伊和宰米奧三個部落王國。16-18世紀的奴隸貿易使當地人口大為減少。
二殖民地時期
1885年遭法國入侵,1891年淪為法國殖民地。1894年納入法屬剛果,1903年為法屬烏班吉?夏利領地,1910年屬法屬赤道非洲。1946年成為法國海外領地。
三獨立與專制
1958年12月1日成為法蘭西共同體內的“自治共和國”,定名為中非共和國。
1959年為首任Barthelemy Boganda死于空難之中,大衛·達科(David Dacko)繼任為。
1960年8月13日正式宣布獨立。大衛·達科出任臨時總統,不久成為該國首任總統。
四政變Ⅰ與帝國
1965年12月31日晚上,陸軍參謀長博卡薩發動政變推翻達科,博卡薩在次日自立為總統。
1976年12月4日,修改憲法,廢除共和,博卡薩自封皇帝,改國名為中非帝國。
1977年12月4日舉行盛大的加冕禮。
五政變Ⅱ與共和國
1979年9月20日,前總統達科趁博卡薩出國訪問利比亞之際,在法國軍隊協助下發動政變推翻博卡薩,達科再次出任總統,并恢復國名為中非共和國。
六政變Ⅲ與民主選舉
1981年9月,安德烈·科林巴發動政變推翻達科,科林巴任國家復興軍事委員會主席、國家元首兼政府首腦。
1985年9月21日科林巴宣布解散軍委會,成立新政府,自任總統。
1986年11月21日舉行公民投票,正式選舉科林巴為共和國總統。12月8日科宣布成立首屆民選政府,實現了由軍人政權向民選政權的過渡。
1987年2月科林巴建立“中非民主聯盟”單一政黨;7月中非舉行立法選舉,恢復了中斷22年的議會制度。
1993年,中非舉行歷史上首次民主選舉,昂熱-菲利克斯·帕塔塞當選總統。
1994年憲法規定,實行三權分立和多黨民主制。總統為國家元首和武裝部隊總司令,由直接選舉產生,任期五年,可連任一次。總統是最高行政長官,制定國家總政策;有權任免,根據提名任免內閣成員及軍政官員;召集并主持內閣會議;主持最高防務委員會和最高司法委員會;有權解散議會;宣布15天的緊急狀態。總統臨時不能視事,由代行其職權。總統最終缺位,應在45-90天內選舉新總統,其間由國民議會議長代行其職權。為政府首腦,負責落實總統制定的總政策。議會有對政府提不信任案和彈劾政府的權力。不信任案通過后,政府必須立即向總統辭職。
七政變Ⅳ與全民公投
2003年3月,前武裝部隊參謀長弗朗索瓦·博齊澤的部隊攻入首都班吉,帕塔塞政府被推翻,博齊澤自立為總統。博齊澤在2005年總統選舉中勝出。
2004年12月5日的全民公決通過了新憲法,規定總統為國家元首,由直接選舉產生,任期5年,可連任一次。為政府首腦,由總統任命。新憲法生效后的第一屆國民議會有105位議員,由直接選舉產生,任期5年。
原訂于2010年4月的總統選舉被延期。2011年2月原總統弗朗索瓦·博齊澤獲得連任,3月宣誓就職。
(八)政變Ⅴ與外國干涉
2012年12月10日,中非共和國反政府武裝聯盟“塞雷卡”發動攻勢,迅速占領北部、中部地區主要城鎮。
在非盟、中非國家經濟共同體及有關地區國家調解下,中非共和國各方在加蓬利伯維爾舉行的談判。
2013年1月11日中非共和國政府與反政府武裝聯盟“塞雷卡”武裝達成停火協議,將組建全國聯合政府,并在一年之內舉行議會選舉。各方簽署了《停火協議》、《原則聲明》和《政治協議》等文件。
經與反政府武裝聯盟“塞雷卡”、政治反對派及民間代表協商,中非共和國總統博齊澤1月17日宣布任命尼古拉·蒂昂蓋伊為,負責組建過渡政府。博齊澤已于12日解除了圖瓦德拉的職務。
2013年1月15日,駐中非大使孫海潮分別約見中非共和國看守內閣圖瓦德拉和中非勞動黨恩蓋庫蒙,就中非當前局勢深入交換意見。
2013年3月24日,米歇爾·多托賈率“塞雷卡”武裝推翻博齊澤政權,自命總統,宣布三年后舉行選舉并交出權力。中非經共體特別峰會拒絕承認中非自命總統,建議中非過渡期不應超過18個月,過渡期總統應由全國各派政治力量共同組建的機構指定。4月13日,中非共和國全國過渡委員會推選多托賈為臨時總統,任期18個月。
2013年8月18日,中非過渡政府總統喬托迪亞宣誓儀式在國民議會舉行,意味著中非為期18個月的過渡時期正式開始。剛果(布)總統薩蘇和乍得總統代比出席儀式。
9月22日,中非過渡政府宣布分散于中非東部地區的烏干達上帝抵抗軍放下武器,此股武裝力量有1200人之多。
中非與中國的關系
雙邊政治關系
1964年9月29日,兩國建交。1966年1月博卡薩上臺后,同中國斷交。1976年8月20日,雙方簽署兩國關系正常化公報。1991年7月8日,中非政府同臺灣“復交”,中國與中非中止外交關系。1998年1月29日,兩國簽署聯合公報,決定恢復大使級外交關系。復交以來,兩國關系不斷鞏固和加強。
雙邊經貿關系和經濟技術合作
1991年7月以前,中國向中非提供了大量援助,承擔了多個成套項目,已建成的有勃亞利農技站、賓博廣播發射臺擴建、班吉友誼醫院和姆波科農業項目等。1998年1月兩國復交后,雙方經貿合作逐步恢復,迄今已完成賓博綜合醫院、100套經濟住房、博岡達體育場、賓博電臺設備更新維修和小學校等項目。目前正在實施的項目有博阿利3號水電站、職業技術學校等。兩國政府曾于1976年簽訂貿易協定。1998年兩國復交后于2000年11月重新簽訂《貿易、經濟和技術合作協定》。2012年雙邊貿易額6600萬美元,同比增長56.3%,其中中方出口1800萬美元,同比增長23.9%,進口4900萬美元,同比增長72.8%。中方主要出口機電產品,進口原木和鋸材。
其它合作
1980年6月,中國和中非兩國政府簽署了文化合作協定。1998年6月,中非旅游、藝術、文化部長貝依納·班迪訪華期間兩國政府重簽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中非共和國政府文化協定》。從1977年起,中國開始接受中非留學生來華學習進修。兩國復交后,中國恢復向中非提供獎學金。
1976年11月,中國政府與中非政府首次簽訂《關于中國派遣醫療隊赴中非工作的議定書》。中國自1978年起向中非派遣醫療隊,1991至1997年中斷,1998年兩國政府復簽議定書,迄共派出15批,總計250人次。目前共有16名醫療隊員在中非工作。
中非重要事件
2014年6月4日,中非共和國電信部發布短信禁令,以短信威脅國家安全為由,禁止國民發送短信。
中非電信阿卜杜勒宣布,自2014年6月2日起,所有的短信服務將全部被暫停,何時恢復,等待另行通知”。他同時指出,發布這項禁令完全是出于對國家安全的考慮。
中非電信部發布此項禁令,與穆斯林反政府軍成員通過短信組織暴動事件有關。近一年來,中非共和國深陷暴力深淵之中,名為Seleka的穆斯林叛軍組織與_民兵組織間的宗教沖突不斷升級,傷亡人數不斷攀升。與此同時,叛軍組織還策劃一系列推翻政府活動,國家安全面臨嚴重威脅。2013年,中非共和國曾向聯合國申請派兵援助,來維護國內的和平。
2016年3月,聯合國一份最新報告顯示,去年聯合國系統內工作人員共涉及99起性侵犯或性剝削案件,其中維和部隊人員涉及69起。
從“受害國”來看,中非共和國是“重災區”,其他國家還包括海地、馬里、剛果(金)以及科特迪瓦等。
看過中非歷史沿革的人還會看:
1.從嚴治黨的歷史沿革
2.美國國會大廈的歷史沿革
3.國際兒童節歷史沿革
4.中國共青團的組織簡介與歷史沿革
5.英國歷史沿革 英國發展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