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歷史事件簡介
南宋(公元1127年-1279年),始于高宗趙構,終于衛王,共9帝。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南宋歷史事件介紹,希望能幫到你。
南宋歷史事件簡介
1125年,金朝發動滅宋戰役,賓臨汴梁。
1126年,康王趙構在相州募兵勤王,岳飛加入了趙構部隊;汴梁淪陷,不久宋欽宗投降,北宋滅亡。
1127年,趙構在南京應天府稱帝,改元建炎,南宋建立。
1128年,金朝再次發動滅宋戰役。
1129年,杭州改名,并升級為臨安府;苗傅、劉正彥發動兵變,逼迫趙構退位;建康失陷,杜充降金;趙構飄揚入海,在浙東海域躲避金軍的追擊。
1275年,賈似道親征,全軍覆沒,賈似道后背打死;南宋朝廷乞和,遭到拒絕。
1276年,趙隰、謝道清投降,臨安淪陷,宋朝滅亡;文天祥出任流亡宰相;元朝接收臨安,宋朝皇室被俘北上。
1276年,趙昰、趙昺逃出臨安;趙昰在福州被擁立為新帝;文天祥逃離元朝。
1277年,文天祥在南方堅持抵抗;四川全境淪陷。
1278年,朝廷遷往厓山,趙昰病逝,趙昺即位。
1279年,厓山大戰,南宋殘余力量被消滅;文天祥兵敗被俘;陸秀夫、張世杰殉國;趙昺投海。
南宋歷史事件介紹
靖康之變
發生時間:1127年
12世紀最初的25年,是宋徽宗統治的年代。宋徽宗是歷史上有名的風流天子和昏君。他以蔡京為宰相,同蔡京、童貫、王黼、梁師成、楊戩、朱?、李彥、高俅等人結成反動的統治集團,使北宋的政治進入最黑暗、最腐朽的時期。
宣和元年(1119年)和宣和二年,先后爆發了宋江、方臘領導的兩次大的農民起義。宋徽宗雖然鎮壓和瓦解了這兩次農民起義,渡過農民革命帶來的一場統治危機,但是東北地區女真族的興起,卻使北宋王朝面臨覆滅的命運。
宋金郾城之戰
發生時間:1140年
南宋紹興十年、金天眷三年(1140年),金分兵四路進攻宋朝,宋廷不得不進行抵抗。當時,岳飛率領的岳家軍有好幾萬人,從湖北進入河南,岳飛帶領為數不多的軍隊駐扎在郾城。金軍探知這一消息,用精銳騎兵一萬五千人直撲郾城,企圖一舉消滅岳家軍的指揮中樞。這年七月初八日,完顏宗弼(金兀術)與龍虎大王、蓋天大王等,率領金軍在郾城北與岳家軍對陣。兀術用最厲害的騎兵「鐵浮圖」為主力,正面進攻,左右翼又輔之以「拐子馬」,都是金軍所獨有并且是無往而不勝的軍隊。岳飛令其子岳云率輕騎攻入敵陣,往來沖殺,同時岳飛又派背嵬軍和游奕弓軍迎戰,并派步兵用麻扎刀、大斧等,上砍敵軍,下砍馬腿,使「拐子馬」失去威力,殺傷了大量金兵。初十日,金兵再犯郾城,岳飛在城北的五里店再一次大敗金軍。這時,金兀術又調集了十二萬大軍屯于臨縣。十三日,岳家軍的楊再興率三百騎兵出巡,在小商河與金兵遭遇,楊再興竟以三百騎兵殺死了金兵二千多人,其中包括一百多名將領。第二天,岳家軍的張憲率兵再戰,金兵只好退出臨。郾城之戰是岳家軍抗金的一次大勝仗。
紹興和議
發生時間:1141年
紹興和議是南宋與金訂立的屈辱和約之一。南宋紹興十年、金天眷三年(1140年),本來宋軍在反擊金軍的南下中,取得了順昌、郾城、昌等役的勝利,然而宋高宗與宰相秦檜卻惟恐有礙對金的和議,下令撤軍。完顏宗弼(金兀術)則率重兵進軍淮南,形成大軍壓境之勢。紹興十一年(1141年),宋將劉琦等在柘皋(今安徽巢縣西北)大敗金兵。金兵也在濠州(今安徽鳳陽)回擊了宋兵。為了徹底求和,宋廷以論功行賞為名,把韓世忠、張俊、岳飛三位大將召赴臨安,分別委以樞密使和樞密副使的虛銜,解除了兵權。秦檜甚至拉攏張俊,進一步打擊堅決抗金的韓世忠和岳飛,制造了臭名昭著的岳飛冤獄。這年十月,宋派魏良臣赴金,提出和議;十一月,金派蕭毅,邢具瞻為審議使,隨魏良臣來宋,提出和議條件。最后雙方達成了和議,內容大體如下:
(1)宋向金稱臣,金冊封宋康王趙構為皇帝;
(2)東以淮河中流為界,西以大散關(在今陜西寶雞西南)為界,南屬宋,北屬金,割唐州(今河南唐河)、鄧州(今河南鄧縣),以及商州(今陜西商縣)、秦州 (今甘肅天水)的大半予金;
(3)宋每年向金納貢銀、絹各二十五萬兩、匹,從紹興十二年開始,每年春季送 至泗州交納。
南宋于這個恥辱的條約中斷送了在這之前的抗金碩果,與金形成了南北對峙的局面。而南宋以恥辱所換取的「和平」,亦只維持了短短的二十年。
岳飛之死
發生時間:1142年
岳飛(1103-1142),字鵬舉,相州湯陰(今屬河南)人。少時勤奮好學,并煉就一身好武藝。19歲時投軍抗遼。不久因父喪,退伍還鄉守孝。1126年金兵大舉入侵中原,岳飛再次投軍,開始了他抗擊金軍,保家為國的戎馬生涯。
岳飛投軍后,很快因作戰勇敢升秉義郎。這時宋都開封被金軍圍困,岳飛隨副元帥宗澤前去救援,多次打敗金軍,受到宗澤的賞識,稱贊他“智勇才藝,古良將不能過”。同年,金軍攻破開封,俘獲了徽、欽二帝,北宋王朝滅亡。靖康二年五月,康王趙構登基,是為高宗,遷都臨安,建立南宋。岳飛上書高宗,要求收復失地,被革職。岳飛遂改投河北都統張所,任中軍統領,在太行山一帶抗擊金軍,屢建戰功。后復歸東京留守宗澤,以戰功轉武功郎。宗澤死后,從繼任東京留守杜充守開封。
隆興和議
發生時間:1164年
這是南宋與金訂立的第二個屈辱和約。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金海陵王完顏亮為了實現他「屯兵百萬西湖上,立馬吳山第一峰」的美夢,兵分四路南侵,不料在采石磯遇到了虞允文的頑抗,同時金世宗完顏雍在遼陽稱帝,使金兵發生了嘩變,完顏亮被殺,南下之金軍也無功而返。初登位的完顏雍無力對外用兵,故派出使臣首先提出和議。由于宋孝宗繼位之后,張浚北伐,遭到了符離之敗,為主和派抓到了口實,并且暗示金人出兵兩淮,以迫和議。隆興二年(1164年),金兵果然大規模南下,迫近長江,宋廷最終決定與金重新議和,
看了南宋歷史事件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