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寬的歷史評價
范寬,又名中正,字中立,華原(今陜西銅川耀州區)人。宋代著名的北派山水畫大師。生卒年歷史上 沒有確切的記載。主要活動于北宋前期,據畫史記載,他約生于五代后漢乾祐年間,在宋仁宗天圣年間(1023-1031)年還健在。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范寬的歷史評價,歡迎大家閱讀。
范寬的歷史評價
范寬的繪畫在宋時即已出名,《宣和畫譜》著錄當時宮廷收藏他的作品達58件。流傳至今的代表作品有《溪山行旅圖》《臨流獨坐圖》《雪山蕭寺圖》《雪景寒林圖》等。
范寬發展了荊浩的北方山水畫派,并能獨辟蹊徑,因而宋人將其與關仝、李成并列,譽為“三家鼎峙,百代標程”。元代湯垕《畫鑒》則認為“宋世山水超越唐世者,李成、董源、范寬三人而已”,又謂“董源得山之神氣,李成得山之體貌,范寬得山之骨法,故三家照耀古今,為百代師法”,都對范寬的藝術作出很高的評價。據文獻所載,宋代師法范寬的畫家有黃懷玉、紀真、商訓、寧濤等人,南宋的李唐好學范寬,其后又有馬遠、夏圭等人學習李唐,使得整個南宋時期的山水畫幾乎全部出自范寬一系。后人將范寬與李成、董源二人合稱“宋三家”,之后的“元四家”、明朝的唐寅,以至清朝的“金陵畫派”和現代的黃賓虹等大師,都受到范寬畫風的影響。
元朝大書畫家趙孟頫稱贊范寬的畫“真古今絕筆也”,明朝大畫家董其昌評價范寬“宋畫第一”。但是也有人有不同意見,比如蘇軾雖然非常推崇范寬,卻覺得其畫“微有俗氣”,與古代中國文人淡雅風格略有不符。
2004年,美國《生活》雜志將范寬評為上一千年對人類最有影響的百大人物第59位。
范寬溪山行旅圖
這幅畫雙拼絹本,淡設色,明末著名書法家董其昌為其做題,歷來備受推崇。董其昌沒有用其標志性的草書,而用楷書工整寫就「北宋范中立溪山行旅圖」十字,目的是明顯的,就是不以草書之巧之靈動奪原作之古樸與霸氣,亦是董香光“似拙實巧”之書風體現。在畫幅右角的樹陰下有「范寬」二字款。此圖在明代以前的流傳歷史已無法查考(近來有學者考證宋代曾經錢勰(1034-1097)收藏),明代初年收藏在宮中,后來流入民間,大鑒賞家董其昌在詩塘上觀后題字,清初經收藏家梁清標之手,轉入乾隆皇帝內府,以至于今還在流傳。此后,原臺北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李霖燦先生于1958年在畫作上發現了“范寬”字款,確認此畫為范寬真跡。
范寬雪景寒林圖
《雪景寒林圖》,氣勢磅礴,境界深遠,動人心魄,生動地描繪出秦地雪后山川、林塑如詩景象,為其代表作之一。
目前學術界對《雪景寒林圖》是否范寬真跡尚有爭議。長期以來。此圖流傳不明。圖上之印“御書之寶”方璽的印文和印色都具有宋代特點,可見宋代藏于宮中。從此至明代,不知流落何處。明末清初,被收藏家梁清標收藏,圖上有“蕉林”“蕉林收藏”朱文方印兩枚和“觀其大略”白文一枚。其后見錄于《墨綠匯觀》,有“安氏儀周書畫之章”、“思源堂”白文方印兩枚和“麓印”朱文方印一枚。大概與此同時,押有“乾隆御書之寶”,說明此圖曾被清宮收藏。在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時,又流落民間,被收藏家張翼購得。今有“潞河張翼藏書記”朱文方印和“文孚嗣守”白文方印兩印。此圖描繪了北方壯美的雪山景色。畫中雪峰屏立,山勢高聳,白雪皚皚。深谷寒林間,蕭寺掩映,流水無波,峰巒溝壑間云氣萬千。其山取盤桓向上高遠之勢,其水造平靜冷凝之態,其樹畫深郁寒峭之意。從此圖可以體味到,作者已不拘于刻形著物的風格,脫離真山真水,表達出一種寫胸中塊壘,傳意中山水的傾向。
看了“范寬的歷史評價”還想看:
1.對中國山水畫的認識及學習體會
2.天津歷史文化導游詞
3.六如居士唐伯虎的生平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