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邦昌的歷史評價
張邦昌主和,與趙構作為人質前往金國,請求割地賠款議和。建炎元年,南宋下詔將張邦昌賜死,他登上潭州城內天寧寺的平楚樓自縊身亡。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張邦昌的歷史評價,歡迎大家閱讀。
張邦昌的歷史評價
傳說宋代奸相張邦昌是東光縣大龍灣人,這和《東光縣志》上的記載是相符的。可你要到大龍灣村去打聽,沒有一個承認這件事的。
張邦昌一生,先后經歷了大司成、知州、禮部侍郎、尚書右左丞、中書侍郎等多個重要工作崗位的歷練和考驗,直到公元1126年官居少宰,位列使相,期間長達數十年的領導生涯,居然沒有做出一件突出的政績,唯一可堪一提的,竟是“首請取崇寧、大觀以來瑞應尤殊者增制旗物”。——實在是典型的溜須拍馬、粉飾太平之徒。無怪乎后來會被秦檜攻擊為“專事宴游,黨附權奸,蠹國亂政”,是導致“社稷傾危”的罪魁禍首。
張邦昌的人物生平
張邦昌,進士出身,徽宗、欽宗朝時,歷任尚書右丞、左丞、中書侍郎、少宰、太宰兼門下侍郎等職務。金兵圍開封時,他力主議和,與康王趙構作為人質前往金國,請求割地賠款以議和。歸宋后,任河北路割地使。
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擄走徽欽二帝及皇族470多人,及文武百官2000多人北歸,又立張邦昌為大楚皇帝,二月向張邦昌宣讀冊文:“太宰張邦昌,天毓疏通,神姿睿哲,處位著忠良之譽,居家聞孝友之名,實天命之有歸,乃人情之所傒,擇其賢者,非子而誰?是用冊命爾為皇帝,國號大楚,都于金陵(今南京市)。自黃河以外,除西夏封圻,疆場仍舊。世輔王室,永作藩臣。”三月初一張邦昌前往尚書省,金人警告他,到了初七,再不登基就殺大臣,縱兵血洗汴京城。于是張邦昌做了32天的皇帝。史稱“靖康之變”。
后金國退兵之后,張邦昌脫下帝袍,去除帝號,他不在正殿辦公,不自稱朕,可謂行規步距,小心謹慎之至,恐趙氏回朝之后,降其罪責,最后迎元祐皇后孟氏入居延福宮,封郡王。后來南下歸德(今河南商丘),見康王后“伏地慟哭請死”,謂“所以勉循金人推戴者,欲權宜一時以紓國難也,敢有他乎?”。
宋高宗趙構在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改年號建炎,封邦昌為太保、奉國軍節度使、同安郡王,又擢為太傅。有人告發張邦昌在皇宮玷污宮人,宰相李綱力主嚴懲,建炎元年六月(1127年7月),被貶至潭州“安置”,“令監司守臣常切覺察”,飲食起居都要向尚書省報告。不久金兵又以張邦昌被廢來犯。同年九月南宋下詔將張邦昌賜死,并誅王時雍,殿中侍御史馬伸前來長沙執行。
張邦昌讀罷詔書,“徘徊退避,不忍自盡”,執行官逼他就死,最后登上潭州城內天寧寺的平楚樓,仰天長嘆數聲,自縊身亡。不久,書寫張邦昌三字以示大臣的宋齊愈被腰斬,王時雍被斬首。
看了“張邦昌的歷史評價”還想看:
1.李綱的歷史評價
2.偽楚偽齊的歷史事件
3.宋朝歷史上有名的事件
4.宋朝的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