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時是誰建議火燒皇宮
北宋時哪位大臣為避免勞民傷財竟建議火燒皇宮?下面學習啦小編就告訴大家北宋時是誰建議火燒皇宮,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哦。
北宋時是誰建議火燒皇宮:
范雍,北宋大臣,雖然名聲遠不如他的本家范仲淹,但還是很有作為的。此人敢于直諫,甚至不惜說狠話。公元1029年,玉清昭應宮因雷擊起火被燒,朝野震駭。玉清昭應宮是宋真宗時期修建的,規(guī)模宏大,共有3610間房,花費了北宋政府兩年的財政收入,給北宋人民帶來沉重的負擔。
到宋仁宗的時候,玉清昭應宮被雷火所燒,殘破不堪地擺在那里,很刺眼,該怎么辦?章獻太后召集百官商議。章獻太后哭哭啼啼地說:“先帝建成這么大一座宮殿,很不容易,如今卻毀于一場大火,只剩下一兩間小殿。”就在太后難過的時候,范雍卻說:不如一把火燒個精光,留著是個禍害。先朝時,竭盡天下力量來修建,老百姓怨聲載道。如果還想在殘破的基礎上重新建筑,那百姓也忍受不了。這次雷火可能是老天的警戒,我們不能違背。“非所以畏天戒也”。
范雍的案例告訴我們,在某些情況下,說假話不如說真話,說真話就要說狠話,否則,起不到提醒和警戒的作用。玉清昭應宮被燒了,還剩下一些建筑殘骸,這種狀況也就留下了重建的借口,但重建勞民傷財,因此絕對不能給重建留下任何余地,否則口子一開,貽患無窮。
在這個時候,堵死重建口子的唯一方法就是說真話、說狠話,而放一把火全部燒掉既是最真的狠話,又是最狠的真話。章獻太后和其他大臣當然也能聽清楚范雍話里的意思,耗費民力物力再去重建,其造成的后果誰都清楚。狠話最大的作用在于將最嚴重的后果擺在大家面前。于是,重建玉清昭應宮的計劃被否決。
范雍為人很有主張,同時,他也善于聽取小人物的意見。公元1038年,范雍鎮(zhèn)守西北邊關的延安府。黨項兵忽然大舉進攻延安,四面圍城,形勢十分危機。范雍心里也沒把握,他于是問一位上了年紀的老兵,延安府守不守得住。老兵很肯定地說:“當然守得住,過去像這種情況我碰到好多回了,黨項兵沒有一次得逞的,范大人盡管放心。”
范雍一聽老兵之言,也就安心了,后來黨項攻城不下,撤軍。其他人問老兵:“你怎么料到黨項兵攻不下延安城?”老兵說:“我這是安慰范大人的,我心里也沒譜。”眾人大驚,說:“你不怕戰(zhàn)敗了,范大人砍你的頭?”老兵笑了:“如果能給主將一點積極樂觀的暗示,何樂而不為呢?萬一城池不守,他想殺我也沒機會了。”
范雍簡介:
范雍(981~1046),字伯純(清康熙《建寧府志》卷五作伯淳),世家太原(今屬山西),祖葬河南(今河南洛陽),遂為河南人。真宗咸平初進士。咸平三年(1000年),補洛陽主簿。后遷殿中丞,知端州。宋仁宗即位,歷兵部員外郎、戶部副使、度支副使、工部郎中、龍圖閣待制、陜西轉運使。卒謚忠獻。
范雍傳:
范雍,字伯純,世家太原。曾祖仁恕,仕蜀為宰相。祖從龜,刑部侍郎,入朝,改右屯衛(wèi),后葬河南,遂為河南人。雍中進士第,為洛陽縣主簿。累官殿中丞、知端州。遷太常博士。寇準辟為河南通判,還,判三司開拆司。河決滑州,選為京東轉運副使。歷河北、陜西轉運使,入為三司戶部副使,又徙度支。以尚書工部郎中為龍圖閣待制、陜西都轉運使。還,提舉諸司庫務,勾當三班院。
環(huán)、原州屬羌擾邊,以雍為安撫使。建言:"屬羌因罪罰羊者,舊輸錢,而比年責使出羊,羌人頗以為患。請輸錢如舊,罪輕者以漢法贖金。"從之。遷右諫議大夫、權三司使。
雍在京東時,平滑州水患。以勞加龍圖閣直學士。明年,拜樞密副使。丁母憂,起復,遷給事中。玉清昭應宮災,章獻太后泣對大臣曰:"先帝竭力成此宮,一夕延燎幾盡,惟一二小殿存爾。"雍抗言曰:"不若悉燔之也。先朝以此竭天下之力,遽為灰燼,非出入意;如因其所存,又將葺之,則民不堪命,非所以畏天戒也。"時王曾亦止之,遂詔勿葺。遷尚書禮部侍郎。
太后崩,罷為戶部侍郎、知陜州,改永興軍。是歲饑疫,關中為甚,雍為振恤。以疾,請近郡,遂知河陽。進吏部侍郎,徙應天府,又改河南府,進資政殿學士。陳安邊六事,又請于天雄軍聚甲兵以備河北,于水興軍、河中府益募土兵以備陜西,即涇原、環(huán)慶有警,河中援之。
既而元昊反,拜振武軍節(jié)度使、知延州。因言:"延州最當賊沖,地闊而砦柵疏,近者百里,遠者二百里,土兵寡弱,又無宿將為用,而賊出入于此,請益師。"不報。元昊先遣人通款于雍,雍信之,不設備。一日,引兵數(shù)萬破金明砦,乘勝至城下。會大將石元孫領兵出境,守城者才數(shù)百人。雍召劉平于慶州,平帥師來援,合元孫兵與賊夜戰(zhàn)三川口,大敗,平、元孫皆為賊所執(zhí)。雍閉門堅守,會夜大雪,賊解去,城得不陷。左遷戶部侍郎、知安州。居一歲,復吏部侍郎、知河中府。
又為資政殿學士、知永興軍兼轉運司事,遷尚書左丞,加大學士。初,完永興城,或言其非便,詔止其役,雍匿詔而趣成之。明年,賊犯定川,邠、岐之間皆恐,而永興獨不憂寇。復徙河南府,又遷禮部尚書,卒。贈太子太師,謚忠獻。
雍為治尚恕,好謀而少成。在陜西,嘗請于商、虢置監(jiān)鑄鐵錢,后不可行;又括諸路牛以興營田,亦隨廢。頗知人,喜薦士,后多至公卿者。狄青為小校時,坐法當斬,雍貸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