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有什么發明
21世紀都有哪些偉大發明呢?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21世紀有什么發明,希望能幫到你。
一、21世紀有什么發明
1、修復手套
“修復手套”是一種植入了能模仿人手生物力學的特殊致動器和傳感器的裝置。機械手研究實驗室設計“修復手套”的目的是為了制造一種具有人工肌肉的“外衣”。這種“外衣”能夠幫助人體重新運動。全世界的科學家、程序設計員、發明者都在開發復制、替代人體結構或者幫助人體的創新技術。
2、仿生心臟
同位移植人工心臟 CATO 是一種能全面模仿人類心臟的裝置,由血液室 心室 、閥 瓣膜 以及能把血液吸入肺動脈和主動脈的特殊致動裝置組成。
科學家面臨的最大挑戰是要把包括電源在內的人工心臟裝置移植到心臟通常所處位置的有限空間內。科學家曾經拿母牛做實驗,并獲得巨大成功,這也為他成功給同位移植人工心臟申請專利創造了有利條件。
3、神經轉化
一位澳大利亞程序設計員開發出一套系統。根據這套系統,遭受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疾病折磨的人今后可以不再受到自身殘疾的限制,只要通過神經信號的提示便能與別人溝通。另一位科學家開發出一種新型的人機聯結界面:一個人可以利用皮膚表面電極接收神經信號,然后在經過人工智能分析后,便能夠達到交流的目的。兩位科學家合作后,這套系統被稱為神經轉化技術。
4、耳朵看世界
萊斯利·凱博士設計出一種聲納裝置,這種裝置能釋放出超聲波,還能發現其他物體和障礙物發出的反射。數據接著被轉化成一連串能夠聽到的聲音,這些聲音在頻率上與遠處物體發出的聲音相對應。經過少許的培訓,人類大腦似乎能下意識地將這些聲音轉化為空間想像。
這項技術贏得了1998年度世界通信創新獎,如今全世界的盲人將利用這項技術自信地行走在他們不熟悉的區域。
5、人造肌肉
研究人造肌肉的工作始于上個世紀40年代,但只是在最近的10年里才取得了較大發展,因為世界范圍內的研究中心研制出了特種聚合體和智能材料。未來人類很有可能看到世界上最強壯的人和最強大的仿生胳膊進行較量。
二、21世紀新四大發明
1、數學機械化方法 發明人:吳文俊
當選理由:給中國傳統數學注入活力
吳文俊開創了被稱之為數學機械化的研究工作。他繼承和發展了中國古代數學的傳統,轉而研究幾何定理的機器證明,徹底改變了這個領域的面貌,被稱為“吳方法”。
吳文俊的數學機械化方法“把中國傳統的數學思想方法化腐朽為神奇”。牛頓發明了微積分,從此西方數學占了上風,中國傳統數學只能“靠邊站”了。可吳文俊受到中國古代數學的啟發,結合當代計算機的原理,開創性地發明了“吳方法”。
作者觀點:該方法雖然是開創性的,但是數學機械化方法至今仍沒有做出什么驚天動地的數學結果。一項數學方法除了方法本身是否具有開創性,還應該起到實際數學作用。
2、雜交水稻 發明人:袁隆平
當選理由:第二次綠色革命,解決全球饑餓問題
西方世界稱,雜交稻是“東方魔稻”。他的成果不僅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中國人的吃飯問題,而且也被認為是解決下個世紀世界性饑餓問題的法寶。國際上甚至把雜交稻當作中國繼四大發明之后的第五大發明,譽為“第二次綠色革命”。
作者觀點:雜交水稻的確是袁隆平的創新,但是過去外國同行曾經做過雜交小麥,所以這個創新是站在前人肩膀上的創新,但是雜交水稻對全世界的貢獻毋庸置疑。
3、人工合成牛胰島素 發明人:集體
當選理由:首次用人工合成生命體
1965年9月17日,中國科學家在世界上首次用人工方法合成了結晶牛胰島素。人工牛胰島素的合成,標志著人類在認識生命、探索生命奧秘的征途中,邁出了關鍵性的一步。
這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人工合成有生命的蛋白質。過去世界普遍認為生命體是天然的,大都認為人工合成生命體是不可能的,中國人首次讓它變成可能。
作者觀點:隨后別的國家紛紛做了類似的研究,合成了大量的生命物質,目前中國在這一領域的領先地位已經沒有了。
4、陸相成油理論 發明人:李四光
集體當選理由:摘掉了中國貧油的帽子
中國在大慶、大港、勝利等地連續建成大油田,陸相成油理論的作用功不可沒。此前,人們一直認為,只有在海相地層中才有可能出現大的油田,西方人確認中國貧油,就因為中國一些大型中新生代盆地多為陸相沉積。
看過21世紀有什么發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