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議會的形成
編者按:在議會內部形成了兩種勢力:一種是貴族和高級教士的結合;另一種是地方各縣及各市鎮的騎士、市民和資產階級化的貴族結成一體。
英國議會的形成
英國議會(The Parliament of 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又稱威斯敏斯特議會,是英國的最高立法機關,是英國政治的中心舞臺。英國議會創建于13世紀,被稱為“議會之母”。 自有議會以來,通常在倫敦的一座古老的建筑——威斯敏斯特宮(議會大廈)舉行會議。每年開會兩次,第一會期從3月末開始,到8月初結束,第二會期從10月底開始,到12月圣誕節前結束。英國議會的首領為英國君主;它包括上議院和下議院;是由早期為君主提出治國建議的政務會發展而來的;其立法機構以英國國會為原型。
近代資本主義國家的議會不同于中世紀封建制國家的等級會議,但等級會議是近代議會的前身。英國議會,從形式上看,最早可以追溯到盎格魯薩克遜時期的賢人會議(Witenayemot)和諾曼底時期的大會議(Maynum Concilium)。中世紀時,英國是一個封建君主專制的國家,中央集權和封建領主之間存在著激烈的斗爭。
英國議會
1215年,封建領主在城市市民的支援下,舉行了起義。英王約翰(King John 1199-1216年)被迫答應起義者的要求,簽署了《大憲章》。該憲章限制了王權,賦予了貴族許多特權。盡管如此,中央集權同封建領主之間的沖突并未解決,斗爭仍在繼續。
13世紀中期,在西門·德·孟福爾(Simonde Montfort)伯爵領導下,反對國王的斗爭終于取得勝利,最后俘虜了國王約翰及其繼承人愛德華。在這種形勢下,孟福爾為了把大中小封建領主、騎士、城市市民和自由農吸引到自己方面來,鞏固自己的政治地位,便在1265年對會議進行改造,除了貴族和主教以外,還邀請騎士(每郡二人)和市民(每城市二人)代表參加,這就是英國歷史上第一次議會。
從此有了“議會”(Parliament,來自法文的Parlement,是“討論”的意思)一詞,形成了英國的等級會議。這個等級會議就被視為英國議會的開端,西門·德·孟福爾被視為英國議會的創始人。后來盡管孟福爾的政權被王子愛德華糾集的軍隊打敗,孟福爾也戰死,英國君主專制的權力又得到恢復,但已形成的等級會議形式,并沒有因此被廢除。新的君主懾于各方勢力的反對,不得不保留這個議會形式。
從1343年開始,在議會內部形成了兩種勢力:一種是貴族和高級教士的結合;另一種是地方各縣及各市鎮的騎士、市民和資產階級化的貴族結成一體。這兩種勢力便漸漸地于14世紀中葉變成兩個院,即貴族院(Houseof Lords)及平民院(House of commons),形成了具有濃厚封建色彩的兩院制的等級會議。
到21世紀,英國議會已經有一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在這段歷史當中,議會經歷了巨大的變遷,從作為“等級會議”的議會到“議會至上”時代的議會,再到“行政集權”時代的議會,處于不同歷史時期的議會具有不同的內涵,議會職能與權力的變遷直接影響到英國整套的政治制度和其他制度的變遷形式,因此,研究英國的議會制度對于深刻理解英國的整個政治系統的結構與變遷有著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