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國歷史簡介
五代十國是個大混亂大破壞時期,上有暴君,下有酷吏,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五代十國歷史簡介,希望能幫到你。
一、五代十國簡介
五代十國(907年-960年 )這一稱謂出自《新五代史》,是對五代(907年~960年 )與十國(891年~979年 )的合稱,也指唐朝滅亡到宋朝建立之間的歷史時期。
五代是指907年唐朝滅亡后依次更替的位于中原地區的五個政權,即后梁、后唐、后晉、后漢與后周。公元960年,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篡后周建立北宋,五代結束。
而在唐末、五代及宋初,中原地區之外存在過許多割據政權,其中前蜀、后蜀、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荊南)、北漢等十余個割據政權被《新五代史》及后世史學家統稱十國。北宋建立后先后統一了尚存的荊南、武平、后蜀、南漢、南唐、吳越、北漢等政權,基本實現了全國的統一。
五代有時也稱為五代十國,一般認為從公元907年朱溫滅唐到960年北宋建立,共五十三年。實際上十國當中有六個在960年之后滅亡,北漢在最后,被滅時已是979年。
五代是中原上的五個王朝,先后與之并存的十國除北漢外都在秦嶺—淮河以南。其它并存的還有遼和西夏,但因為中國史書一般以漢族為中心,對其他民族政權常忽略。
五代十國是個大混亂大破壞時期,上有暴君,下有酷吏,再加上常年戰爭征賦不斷,名都長安和洛陽都曾被毀,所以前人把五代稱為“五季”,也就是末代,最差的。所以歐陽修在他寫的《新五代史》里常用嗚呼開頭,這并不是他裝腔作勢,不說其他,單后來的殘酷刑罰“凌遲”(即千刀萬剮)就是在五代亂世出現的。
但這時期又是走向統一安定的時期,后周柴榮十年統一戰爭為北宋統一北方奠定了基礎,其他方面,如火藥、印刷術的發展,詞的出現,也是有所成就的。
二、政權變更
五代十國時期,大小統治者的激烈混戰使社會經濟、文化受到極大影響。在五個朝代中維持時間最長的后梁也只有十七年。
后梁:唐王朝在黃巢起義的沉重打擊下分崩離析,名存實亡。而叛變投唐的黃巢起義軍將領朱全忠(朱溫)于903年再起反心,挾持唐昭宗并誅宦官數百人,徹底翦除持續一百多年的宦官勢力。904年,朱全忠殺昭宗,另立李柷為太子即位,是為哀帝。905年朱全忠又大肆貶逐朝官,并將崔樞等被貶的朝官三十余人全部殺死于白馬驛,歷史稱之為"白馬驛之禍"。在政治上的阻力全部掃除后,朱全忠遂于907年廢哀帝自立,改國號梁(史稱后梁),是為梁太祖,都于開封。至此唐朝完全滅亡。中國歷史由此也再一次進入了大割據的軍閥混戰時代。公元912年6月,朱溫第三子朱友圭殺父朱溫自立稱帝。913年2月,朱溫第四子朱友貞討逆之名又殺兄自立,稱梁末帝。
后唐:908年沙陀部人李存勖繼其父李克用(唐昭宗封為晉王)之位,任河東節度使,襲封晉王,后攻破幽州,盡并盧龍及河北之地,923年稱帝,建后唐,稱莊宗,同年攻占開封梁末帝死,后梁隨即滅亡,莊宗遂定都洛陽。926年后唐魏州發生兵變,莊宗被亂兵所殺。太祖李克用養子李但遂入洛陽,稱后唐明宗。明宗死后,933年明宗第三子李從厚嗣位,稱閔帝。后為李從珂部下所殺。934年明宗養子李從珂乃即位,936年大將石敬瑭叛后唐,引契丹兵敗唐軍,攻洛陽,李從珂自焚身亡。
后晉:936年李克用部將石敬瑭反唐,借契丹兵攻入洛陽,滅后唐稱帝,國號晉,稱高祖。割燕云十六州與遼,對遼主臣稱子。942石敬瑭卒,其侄石重貴嗣位稱出帝。946年,遼兵攻入卞,出帝被擄至遼建州,后晉亡。
后漢:沙陀部人劉知遠曾與石敬瑭合謀反唐。后唐滅亡后,為河東節度使世居太原。947年后晉亡,他便改國號漢,后定都于汴,稱高祖。 948年高祖第二子劉承佑嗣位,稱隱帝。950年李守貞等藩鎮發生叛亂,隱帝命郭威平之,帝忌郭威,欲殺之,郭威遂反,隱帝為潰軍所殺,后漢亡。
后周:950年后漢大將郭威以鄴都留守起兵入汴,951年滅后漢,即帝位,建后周,稱太祖,后于954年卒。同年柴榮以太祖養子嗣位。959世宗病死,其子柴宗訓嗣位,稱恭皇帝。960年正月,遼兵南侵,殿前都點檢趙匡胤率軍出御,在陳橋策動兵變,建宋代周,恭帝在位僅六個月。
看過五代十國歷史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