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垂的歷史評價
慕容垂(326年-396年),字道明(一字叔仁),鮮卑族,昌黎棘城人,十六國時期杰出的軍事家、政治家,被譽為一代“戰神”。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慕容垂的歷史評價,歡迎大家閱讀。
慕容垂的歷史評價
崔浩:“垂藉父兄之資,修復舊業,國人歸之,若夜蟲之就火,少加倚仗,易以立功。”
《晉書》:“慕容垂天資英杰,威震本朝,以雄略見猜而庇身寬政,永固受之而以禮,道明事之而畢力。然而隼質難羈,狼心自野。淮南失律,三甥之謀已構;河朔分麾,五木之祥云啟。斬飛龍而遐舉,逾石門而長邁,遂使翟氏景從,鄴師宵逸,收羅趙、魏,驅駕英雄。叩囊余奇,摧五萬于河曲;浮船秘策,招七郡于黎陽。返遼陰之舊物,創中山之新社,類帝禋宗,僭擬斯備。夫以重耳歸晉,賴五臣之功;句踐紿吳,資五千之卒。惡有業殊二霸,眾微一旅,掎拔而傾山岳,騰嘯而御風云!雖衛人忘亡復傳于東國,任好余裕伊愧于西鄰,信苻氏之奸回,非晉室之鯨鯢矣。”
慕容垂的人物生平
咸康五年(前燕六年,339),慕容霸13歲。慕容皝擊高句麗,兵及新城,高句麗王釗乞盟,乃還。慕容皝又使授予慕容霸為騎都尉,令其跟隨其兄長慕容恪(慕容皝第四子)擊宇文別部。時年慕容霸年僅十三歲,卻勇冠三軍。
慕容霸甚得父親寵愛,甚至比起身為世子的哥哥慕容儁更多,故此慕容儁忿忿不平。咸康八年(342年),慕容皝進攻高句麗,慕容霸與慕容翰作前鋒,終攻陷高句麗都城丸都(今吉林集安西)。建元二年(344年),慕容皝攻伐宇文逸豆歸,慕容翰為前鋒都督,慕容霸與慕容軍、慕容恪及慕輿根則受命兵分三道進攻。當時逸豆歸派遣涉奕于率領精兵抵御,慕容翰決意以擊敗涉奕于以摧毀宇文部士氣,令宇文部自潰,于是主動進攻,涉奕于親自迎戰,慕容霸于是在側邀擊,與慕容翰擊敗涉奕于。宇文部士兵于戰后果然自潰,宇文逸豆歸出逃敗死漠北,成功消滅了宇文部。慕容霸則以此功封都鄉侯。永和元年(345年),后趙將領鄧恒領兵數萬駐屯樂安(今河北樂亭縣東北),意圖并吞前燕。慕容皝以慕容霸為平狄,駐軍徒河(今遼寧錦州西北),鄧恒因為畏懼慕容霸而不敢進犯。
咸康八年(前燕九年,342),慕容霸16歲。燕王慕容皝率軍攻高句麗。時前燕與高句麗相鄰,慕容皝常懼其乘虛 入,視為心腹之患,遂于十一月采用庶兄、建威慕容翰之策略,分兵兩路進攻高句麗。慕容皝自率主力精銳4萬從南道進攻,而慕容霸則與慕容翰為前鋒。慕容皝還另命長史王寓等率兵1.5萬從北道進攻。高句麗王高釗聞知,判斷燕軍主力必從北道而來,乃使其弟高武率精兵5萬防守北道,自率弱旅防南道。前燕軍在南道大敗高句麗軍,乘勝追入丸都(高句麗都城,今吉林集安西),高釗只身逃走。
永和四年(348年),慕容皝去世,慕容儁繼位燕王,就以慕容霸曾經墮馬而撞斷了牙齒為由改其名為“慕容(垂夬)”,后更去“夬”而改名慕容垂。次年后趙皇帝石虎去世,國內因諸子爭位而大亂,慕容垂于是上書慕容儁建議出兵后趙。慕容儁初以慕容皝新死而不允,但慕容垂親往都城龍城(今遼寧朝陽市)勸說慕容儁,更自請為前驅領兵威逼鄧恒。在封奕等人的支持下,慕容儁以慕容垂為前鋒都督、建鋒,選二十多萬精兵準備伐趙。
永和六年(350年)二月,慕容儁命慕容垂領二萬兵經循東路經徒河伐趙,另遣慕輿于出西道,自率中軍,兵分三路伐趙。慕容垂到三陘(今河北撫寧縣矛石山),鄧恒驚懼而燒倉庫出逃,退保薊城(今北京)。慕容垂到后盡收樂安、北平兩郡兵糧,與慕容儁會合共攻薊城。三月,燕軍攻下薊城,慕容垂勸止了慕容儁盡坑后趙士卒的決定。不久慕容儁又親率軍隊進攻鄧恒,至清梁(今河北清苑縣西南)時趙將鹿勃早率數千人夜襲燕軍,突入慕容垂幕下,慕容垂于是奮力反擊,手刃了十多人,遏制了鹿勃早的攻擊,及后慕輿根等人領兵擊敗鹿勃早,成功擊退了來襲。
東晉建元二年(前燕十一年,344),慕容霸18歲。二月,燕王慕容皝親自帶兵攻宇文逸豆歸,以建威慕容翰為前鋒,劉佩為副將;并命慕容霸與慕容軍、慕容恪及折沖慕輿根等率兵分三路并進。宇文逸豆歸派南羅城大(即城主)涉夜干率精兵迎擊;慕容翰出戰涉夜干,兩軍激戰之時,慕容霸則率軍從側翼殺出,殺涉夜干,宇文軍不戰自潰,燕軍乘勝追擊,攻克宇文氏都城紫蒙川(今遼寧朝陽西北)。宇文逸豆歸敗逃,死于漠北。宇文氏從此散亡,慕容皝收其畜產,徙其部眾5000余落于昌黎,辟地千余里,慕容霸因功被封為都鄉侯。
東晉永和四年(348),時年22歲,燕王慕容皝去世,慕容皝次子慕容俊即燕王位。永和五年(349),后趙主石虎死,后趙大亂。平狄慕容霸上書慕容俊說:“石虎窮兇極暴,天之所棄,馀燼僅存,自相魚肉。今中國倒懸,企望仁恤,若大軍一振,勢必投戈。”北平太守孫興也上表說:“石氏大亂,宜以時進取中原”(《資治通鑒·卷第九十八》)。可慕容俊卻認為后趙新遭大喪,未同意。慕容霸急至龍城(今遼寧朝陽),親自對慕容俊說:“難得而易失者,時也。萬一石氏衰而復興,或有英雄據其成資,豈惟失此大利,亦恐更為后患。”慕容俊說:“鄴中雖亂,鄧恒據安樂,兵強糧足,今若伐趙,東道不可由也,當由盧龍;盧龍山徑險狹,虜乘高斷要,首尾為患,將若之何?”慕容霸說:“恒雖欲為石氏拒守,其將士顧家,人懷歸志,若大軍臨之,自然瓦解。臣請為殿下前驅,東出徒河,潛趣令支,出其不意,彼聞之,勢必震駭,上不過閉門自守,下不免棄城逃潰,何暇御我哉!然則殿下可以安步而前,無復留難矣”(《資治通鑒·卷第九十八》)。
永和八年(352年)三月,趙立義段勤聚胡、羯萬余人保據繹幕,自稱趙帝。慕容霸率軍前去攻打,慕容霸軍至繹幕,段勤與弟段思陪舉城投降。由于燕衛慕容恪、撫軍慕容軍、左慕容彪等屢薦慕容霸有命世之才,宜當大任。燕主慕容俊遂于同年以慕容霸為使持節、安東、北冀州剌史,鎮常山。
永和十年(354)四月,慕容俊稱帝,建號元璽,史稱前燕。慕容霸因訓練軍隊之時,座騎受驚而墜馬,進而折齒,更名為慕容垂。慕容垂被封為吳王,遷鎮信都,以侍中、右禁錄留臺事,大收東北之利。這便慕容俊更加忌妒慕容垂,下詔將其召還。
升平元年(前燕光壽元年,357),前燕發兵進攻塞北(長城以北)敕勒。敕勒,又名丁零,高車。魏晉南北朝時,大批敕勒人入塞與其他少數民族雜居,留居漠北草原的敕勒則在四世紀日益強大,不斷侵擾中原。前燕入居中原后,經常遭到敕勒人襲擾。同年五月,慕容俊派遣慕容垂(時為撫軍)與中軍慕容虔、護軍平熙率步騎8萬進軍塞北,攻敕勒,大敗之,俘斬達10余萬人,獲馬13萬匹、牛羊無數。北部邊境復安。
358年,慕容垂娶段末柸女段氏,段氏生子慕容令、慕容寶。段氏才高性烈,與皇后可足渾氏不睦,皇后引以為恨。慕容俊向來對慕容垂不滿,時有人奉可足渾之令告段氏及吳國典書令遼東高弼為巫蠱,想借此把慕容垂牽連進來。慕容俊將段氏及高弼下獄,進行拷問。但二人“志氣確然,終無撓辭”(《晉書·慕容垂載記》)。慕容垂心痛,暗中派人對段氏說:“人生會當一死,何堪楚毒如此!不若引服。”段氏嘆息道:“吾豈愛死者耶!若自誣以惡逆,上辱祖宗,下累于王,固不為也!”(《晉書·慕容垂載記》)后段氏死于獄中,而慕容垂也因此得免。出平州刺史,鎮遼東。并以段氏之妹為繼室,皇后又將其黜之,并將其妹嫁與慕容垂,慕容垂心中不滿,這使他與慕容俊關系更加惡劣。
升平三年(359)十二月,慕容俊病危,召慕容垂回鄴城(今河北臨漳西南)。升平四年(360年)正月,慕容俊病世,太子慕容暐即位。二月,尊可足渾后為皇太后,以太原王慕容恪為太宰,專錄朝政;上庸王慕容評為太傅,陽騖為太保,慕輿根為太師,參輔朝政。時慕輿根自恃先朝元勛,心不服慕容恪,舉動倨傲。時太后可足渾氏也頗干預外事。慕輿根想要謀反,便勸慕容恪一起謀反,遭到拒絕。后慕容恪將此事告之于慕容垂,慕容垂便勸其誅殺慕輿根,但慕容恪以大局為重,沒有同意。后慕輿根密謀誅殺慕容恪與慕容評,二人聞后,遂將慕輿根誅殺。三月,慕容恪以慕容垂為使持節、征南、都督河南諸軍事、兗州牧、荊州刺史,鎮梁國之蠡臺。
興寧三年(365)二月,慕容垂隨慕容恪共攻洛陽。三月,克之,俘殺揚武沈勁。隨即慕容恪略地至崤、澠,關中大震,秦王苻堅屯陜城以防燕軍。慕容恪以慕容垂為都督荊、揚、洛、徐、兗、豫、雍、益、涼、秦十州諸軍事、征南大、荊州牧,配兵一萬,鎮魯陽。慕容恪對慕容垂變現出來的軍事才能大為驚奇,甚為倚重,常對慕容暐說:“吳王將相之才十倍于臣,先帝以長幼之次,以臣先之,臣死之后,愿陛下委政吳王,可謂親賢兼舉”(《晉書·慕容垂載記》)。后慕容恪病重,深慮慕容暐手中無權,而慕容評又多猜忌,便對慕容暐之兄樂安王慕容臧說:“今勁秦跋扈,強吳未賓,二寇并懷進取,但患事之無由耳。夫安危在得人,國興在賢輔,若能推才任忠,和同宗盟,則四海不足圖,二虜豈能為難哉!吾以常才,受先帝顧托之重,每欲掃平關、隴,蕩一甌、吳,庶嗣成先帝遺志,謝憂責于當年。而疾固彌留,恐此志不遂,所以沒有余恨也。吳王天資英杰,經略超時,司馬職統兵權,不可以失人,吾終之后,必以授之。若以親疏次第,不以授汝,當以授沖。汝等雖才識明敏,然未堪多難,國家安危,實在于此,不可昧利忘憂,以致大悔也”(《晉書·慕容暐載記》)。五月,慕容恪病逝,臨終前,慕容暐親臨問以后事,慕容恪再次向慕容暐推薦慕容垂,說:“臣聞報恩莫大薦士,板筑猶可,而況國之懿籓!吳王文武兼才,管、蕭之亞,陛下若任之以政,國其少安。不然,臣恐二寇必有窺窬之計”(《晉書·慕容恪載記》)。
慕容恪病死后,太和四年(前燕建熙十年,369)四月,東晉大司馬桓溫親率步騎5萬開始北伐前燕(參見晉攻前燕之戰)。東晉建威檀玄攻克湖陸(今山東魚臺東南),俘燕慕容忠。前燕下邳王慕容厲為征討大都督和晉軍戰于黃墟(今河南開封東),燕軍大敗,燕高平太守徐翻舉郡降晉。晉鄧遐和朱序又打敗燕將傅顏。慕容暐于是派散騎常侍李鳳去前秦求援。七月,桓溫進駐武陽(今山東莘縣東南),前燕孫元率宗族起兵響應,桓溫到達枋頭(今河南浚縣西南)。東晉大軍連戰連勝,使慕容暐和太傅慕容評十分恐懼,商議欲逃故都和龍(今遼寧朝陽)。這時,吳王慕容垂請求率兵抗晉,他說:“不然。臣請擊之,若戰不捷,走未晚也”(《晉書·慕容暐載記》)。慕容暐以慕容垂代替慕容臧為南討大都督,率征南慕容德等5萬步騎抵御桓溫。
慕容暐又派散騎侍郎樂嵩往前秦求救,并答應以割,讓虎牢(今河南滎陽西北汜水鎮)以西的土地給秦為條件。前秦王苻堅召集群臣商議,采納王猛先援弱擊強,后再乘燕衰而取的建議。八月,派茍池和洛州刺史鄧羌率領步騎2萬救援前燕。援軍從秦洛州(今河南)出發,出洛陽進屯潁川(今河南許昌東),又派散騎侍郎姜撫去燕國報信。
桓溫接連失利,糧草中斷,又聽說前秦援兵將要到達,遂下令焚燒戰船,丟下輜重、鎧仗,率軍從陸路撤回。桓溫從東燕(治今河南汲縣東南)出發,撤退途中恐前燕追兵在上游放毒,命士卒鑿井取水飲用,這樣一直行走了700里。前燕諸將爭欲追擊,慕容垂說:“不可。溫初退惶恐,必嚴設警備,簡精銳為后拒,擊之未必得志,不如緩之。彼幸吾未至,必晝夜疾趨;俟其士眾力盡氣衰,然后擊之,無不克矣”(《資治通鑒·卷第一百二》)。于是,慕容垂親率騎兵8000尾隨桓溫軍行進。桓溫果然加速退兵,幾天以后,慕容垂告諸將曰:“溫可擊矣”(《資治通鑒·卷第一百二》)。遂令諸將急進,在襄邑(今河南睢縣)追上桓溫。慕容德先率領4000名精銳騎兵埋伏于襄邑東澗中,和慕容垂東西夾擊桓溫,大敗晉軍,斬首3萬人。
時秦將茍池又于譙郡截擊桓溫,晉軍死者復以萬計。晉將孫元據守武陽抵抗燕軍,被燕左衛孟高擒獲。十月,天氣漸冷,桓溫收集余眾,屯于山陽(今江蘇淮安)。至此,桓溫攻燕以失敗告終。
慕容垂大敗桓溫,威名大振,慕容評對慕容垂是又忌又恨。后慕容垂為了獎勵麾下將士,便上奏:“所募將士忘身立效,孫蓋等摧鋒陷陳,應蒙殊賞”(《資治通鑒·卷第一百二》)。但被慕容評壓住不報。慕容垂大為不滿,與慕容評相爭。太后可足渾氏素恨慕容垂,遂毀其戰功,與慕容評相謀,欲殺慕容垂。慕容恪之子慕容楷及慕容垂舅蘭建知道后,告訴慕容垂說:“先發制人,但除評及樂安王臧,馀無能為矣。”慕容垂心中不忍,說:“骨肉相殘而首亂于國,吾有死而已,不忍為也”(《資治通鑒·卷第一百二》)。不久,二人又告訴慕容垂說:“內意已決,不可不早發。” 慕容垂說:“必不可彌縫,吾寧避之于外,馀非所議”(《資治通鑒·卷第一百二》)。
慕容垂心中憂慮,未敢將此事告訴諸子,同時也是怕引起諸子的騷動。世子慕容令說:“尊比者如有憂色,豈非以主上幼沖,太傅疾賢,功高望重,愈見猜邪?”慕容垂說:“然。吾竭力致命以破強寇,本欲保全家國,豈知功成之后,返令身無所容。汝既知吾心,何以為吾謀?”慕容令說:“主上暗弱,委任太傅,一旦禍發,疾于駭機。今欲保族全身,不失大義,莫若逃之龍城,遜辭謝罪,以待主上之察,若周公之居東,庶幾可以感寤而得還,此幸之大者也。如其不然,則內撫燕、代,外懷群夷,守肥如之險以自保,亦其次也”(《資治通鑒·卷第一百二》)。慕容垂覺得這個辦法很好,遂同意。十一月,慕容垂以打獵為由,微服出鄴,準備回故都龍城。到邯鄲時,卻出了意外,幼子慕容麟向來不為慕容垂所寵愛,便向慕容評告狀,慕容垂左右也多有離去。慕容評知道后,在慕容暐面前盡說慕容垂壞話,遂派西平公慕容強率精騎追之,到范陽(今北京)時,慕容垂派慕容令斷后,慕容強不敢追趕。時天將晚慕容令對慕容垂說:“本欲保東都以自全,今事已泄,謀不及設。秦主方招延英杰,不如往歸之。”慕容垂說:“今日之計,舍此安之”(《資治通鑒·卷第一百二》)
慕容垂“乃散騎滅跡,傍南山復還鄴,隱于趙之顯原陵”(《資治通鑒·卷第一百二》)。又殺白馬以祭天。慕容令對慕容垂說:“太傅忌賢疾能,構事以來,人尤忿恨。今鄴城之中,莫知尊處,如嬰兒之思母,夷、夏同之。若順眾心,襲其無備,取之如指掌耳。事定之后,革弊簡能,大匡朝政,以輔主上,安國存家,功之大者也。今日之便,誠不可失,愿給騎數人,足以辦之。”慕容垂說:“如汝之謀,事成誠為大福,不成悔之何及!不如西奔,可以萬全”(《資治通鑒·卷第一百二》)。慕容垂遂率部西行,至河陽,斬津吏而渡。遂自洛陽與段夫人,子慕容令、慕容寶、慕容農、慕容隆,慕容恪之子慕容楷,舅蘭建,郎中令高弼一起投奔前秦,只留可足渾氏于鄴。乙泉戌主吳歸率兵追擊,被慕容令擊退。
自慕容恪死后,前秦王苻堅便有伐燕之意,但一直未成,一是因內亂,二是忌憚慕容垂之威名。苻堅聞慕容垂來歸,大喜,親自到郊外迎接,執其手說:“天生賢杰,必相與共成大功,此自然之數也。要當與卿共定天下,告成岱宗,然后還卿本邦,世封幽州,使卿去國不失為子之孝,歸朕不失事君之忠,不亦美乎!”慕容垂感謝地說:“羈旅之臣,免罪為幸。本邦之榮,非所敢望”(《資治通鑒·卷第一百二》)!苻堅愛慕容令及慕容楷之才,皆厚相待,賞賜巨萬,每次進見,都屬目觀之。關中士民素聞慕容垂父子名,皆向慕之。
秦相王猛深知慕容垂有雄略,怕將來引以為患,便對苻堅說:“慕容垂,燕之戚屬,世雄東夏,寬仁惠下,恩結士庶,燕、趙之間咸有奉戴之意。觀其才略,權智無方,兼其諸子明毅有干藝,人之杰也。蛟龍猛獸,非可馴之物,不如除之。”苻堅未從,說:“吾方以義致英豪,建不世之功。且其初至,吾告之至誠,今而害之,人將謂我何”(《晉書·苻堅載記》)!并以慕容垂為冠軍,封賓都侯,食華陰五百戶。
時前燕綱頹紀紊,日益腐敗。桓溫攻燕結束后,前燕反悔食言,未將虎牢(今河南滎陽西北汜水鎮)以西土地割讓給前秦,前秦遂以此為借口,于十一月派王猛統梁成、鄧羌等率步騎3萬,進攻前燕(參見前秦滅前燕之戰),并以慕容令為參軍,充當向導。
慕容令逃回前燕后,因忽叛忽歸,而慕容垂又無恙,反而受到猜疑。燕廷將慕容令變相發配,派到極北的沙城去戍守,嚴加監視。慕容令欲在沙城聯絡舊部,準備起事,又被慕容麟告了密,慕容令被誅殺。
太和四年(369)十一月,王猛滅前燕,慕容垂隨苻堅入鄴,收集諸子,相對而哭。慕容垂見燕公卿大夫及故時僚吏,慕容垂想起當年的窘迫,有不悅之色。前郎中令高弼暗中對慕容垂曰:“大王以命世之姿,遭無妄之運,迍邅凄伏,艱亦至矣。天啟嘉會,靈命暫遷,此乃鴻漸之始,龍變之初,深愿仁慈有以慰之。且夫高世之略必懷遺俗之規,方當網漏吞舟,以弘苞養之義;收納舊臣之胄,以成為山之功,奈何以一怒捐之?竊為大王不取”(《晉書·慕容垂載記》)。慕容垂深納其言。但慕容垂對慕容評卻怨氣難消,咸安二年(372)二月,慕容垂便對苻堅說:“臣叔父評,燕之惡來輩也,不宜復污圣朝,愿陛下為燕戮之”。但苻堅未同意,還讓慕容評為范陽太守,前燕諸王也悉補邊郡。
時苻堅已統一中國北方大部,而鮮卑人的勢力也逐漸增大,這引起了一些氐族貴族的不安,寧康二年(373年),有彗星出現,太史令張孟認為不詳,便對苻堅說:“彗起尾箕,而掃東井,此燕滅秦之象”(《晉書·苻堅載記》)。并勸苻堅誅殺慕容氏,苻堅未從。并以慕容暐為尚書,慕容垂為京兆尹,慕容沖為平陽太守。寧康二年(374年)十二月,也許是處于王猛或者苻氏重臣的授意,社會上謠言四起,說鮮卑人圖謀復國。甚至有人闖入明光殿大呼:“甲申乙酉,魚羊(魚羊即為鮮卑的鮮字)食人,悲哉無復遺。”(《晉書·苻堅載記》)!秘書監朱肜、秘書侍郎略陽趙整等乘機請苻堅誅殺諸鮮卑人,但苻堅未聽。慕容垂再逃一劫。
慕容垂及鮮卑人就這樣如履薄冰般的過了幾年,至到寧康二年(375)七月,王猛病逝,才得以解脫。王猛的死,對苻堅是個很大的打擊。當時在前秦雖處于鼎盛時期,但鼎盛的后面,卻潛伏著社會危機。王猛死后不久,前秦的社會危機逐漸暴露出來了。太元元年(376),陽平國常侍慕容紹覺察到這種變化,對其兄慕容楷說:“秦恃其強大,務勝不休,北戍云中,南守蜀、漢,轉運萬里,道殣相望。兵疲于外,民困于內,危亡近矣。冠軍叔(慕容垂)仁智度英拔,必能恢復燕祚,吾屬但當愛身以待時耳!”(《資治通鑒·卷第一百四》)太元二年(377),慕容垂子慕容農也暗中對慕容垂說:“自王猛之死,秦之法制,日以頹靡,今又重之以奢侈,將至矣,圖讖之言,行當有驗。大王宜結納英杰以承天意,時不可失也!”慕容垂此時已有此意,為防外泄,便笑著說:“天下事非爾所及”。
太元三年(378年),苻堅為實現統一中國的愿望,在滅涼、并代,解后顧之憂后,又經一年的休整,開始對東晉用兵。二月,苻堅派征南大、都督征討諸軍事、長樂公苻丕和武衛茍萇、尚書慕容暐率步騎7萬進攻東晉襄陽,并以荊州刺吏楊安率軍作為先鋒。征虜石越率精騎1萬出魯陽關(今河南平頂山西);領軍茍池、右毛當、強弩王顯率4萬人出武當(今湖北丹江口市西北);而京兆尹慕容垂則與揚武姚萇率軍5萬出南鄉(今河南浙川西南)攻南陽,各軍會攻襄陽(今屬湖北)。
由于晉軍襄陽守將朱序頑強防御,致秦軍久攻不下。后慕容垂攻克了南陽(今屬河南),與苻丕會于襄陽。襄陽久攻不下,前秦朝野嘩然。十二月,苻堅派黃門侍郎韋華持節見苻丕,賜給他一把劍,如果來年春天仍攻不下襄陽,令其自殺。次年正月,苻丕在苻堅催逼下,命諸軍全力攻襄陽。三月初六,克襄陽,俘朱序。苻堅沒殺朱序,以其為度支尚書。
太元七年(382年)十月,前秦王苻堅在長安(今西安西北)與群臣商議進攻東晉的事宜。苻堅此時躊躇滿志,他認為前秦可以動員97萬大軍,并準備親自出討,以統一天下,朝臣多反對。苻堅本來還是比較能夠納諫的,但在伐晉這個問題上,變得異常固執,聽不進任何不同意見。后來,雖然太子苻宏、釋道安、寵妃張夫人、愛子苻詵以及朝中許多大臣都一再進諫,但苻堅主意既定,不為所動。時慕容垂已有二心,便力主苻堅攻晉,他對苻堅說:“弱并于強,小并于大,此理勢自然,非難知也。以陛下神武應期,威加海外,虎旅百萬,韓、白滿朝,而蕞爾江南,獨違王命,豈可復留之以遺子孫哉!《詩》云:‘謀夫孔多,是用不集。’陛下斷自圣心足矣,何必廣詢朝眾!晉武平吳,所仗者張、杜二三臣而已,若從朝眾之言,豈有混壹之功乎!”苻堅聞后大悅,說:“與吾共定天下者,獨卿而已”(《資治通鑒·卷第一百四》)。并賜帛五百匹。
慕容垂逃出樊籠,如魚得水。而權翼則秘密派兵在慕容垂經過的橋下埋伏,慕容垂已起疑心,自涼馬臺扎草筏渡河而去。十二月,慕容垂至安陽,派參軍田山拿信去見鎮守鄴城的長樂公苻丕。苻丕聞慕容垂北來,雖懷疑其欲叛秦,但仍然前去迎接。趙秋勸慕容垂乘機殺死苻丕,慕容垂認為自己羽翼未豐,沒有同意。而苻丕也想殺死慕容垂,后侍郎天水姜讓勸阻說:“垂反形未著,而明公擅殺之,非臣子之義;不如待以上賓之禮,嚴兵衛之,密表情狀,聽敕而后圖之”。苻丕認為姜讓之言有理。
苻丕讓慕容垂住在鄴西,并與其相見,慕容垂將兵敗之事詳細告訴了苻丕。苻丕走后,慕容垂與前燕舊臣暗中聯系,準備重建燕國。時洛陽附近的丁零人翟斌起兵叛秦,準備攻豫州牧、平原公苻暉于洛陽,翟斌部中有大批的前燕人,苻堅便派慕容垂前去平叛。
慕容垂想入鄴城參拜宗廟,苻丕不許,慕容垂著便服入城,但被亭吏阻攔。慕容垂大怒,殺吏燒亭而去。石越對苻丕說:“垂之在燕,破國亂家,及投命圣朝,蒙超常之遇,忽敢輕侮方鎮,殺吏焚亭,反形已露,終為亂階。將老兵疲,可襲而取之矣。”苻丕優柔寡斷,說:“淮南之敗,眾散親離,而垂侍衛圣躬,誠不可忘。”石越又說:“垂既不忠于燕,其肯盡忠于我乎!且其亡虜也,主上寵同功舊,不能銘澤誓忠,而首謀為亂,今不擊之,必為后害”(《晉書·慕容垂載記》)。苻丕未從。石越出來后對別人說:“公父子好存小仁,不顧天下大計,吾屬終當為鮮卑虜矣”(《晉書·慕容垂載記》)。
慕容垂留慕容農、慕容楷、慕容紹于鄴城,行至安陽湯池,閔亮、李毘自鄴城趕來,將苻丕與苻飛龍之言告訴了慕容垂。慕容垂乘機以此激怒其眾,說:“吾盡忠于苻氏,而彼專欲圖吾父子,吾雖欲已,得乎”(《資治通鑒·卷第一百五》)于是便以兵少為由,于河內募兵,幾天時間便達至8000人。
平原公苻暉遣使責備慕容垂,讓其趕緊進兵,慕容垂便對苻飛龍說:“今寇賊不遠,當晝止夜行,襲其不意”(《資治通鑒·卷第一百五》)。苻飛龍覺得有理,便同意了。一日夜,慕容垂派慕容寶率兵居前,慕容隆率兵跟隨自己,并把氐兵分散編入隊伍,并與慕容寶擊鼓為號,一起動手。半夜,鼓聲響,慕容垂部前后合擊,全殲擊苻飛龍與氐兵。并給苻堅寫信,告訴其殺苻飛龍的原因。
當初,其子慕容麟曾告發慕容垂投秦,慕容垂一怒之下殺其母,但未忍心殺慕容麟。時殺苻飛龍,慕容麟屢獻計謀,啟發慕容垂,慕容垂非常高興,遂待其諸子一樣。慕容鳳及前燕舊臣之子燕郡王慕容騰、遼西段延等聞翟斌起兵,各帥其部前去歸附。平原公苻暉使武平武侯毛當去討伐翟斌。慕容鳳說:“鳳今將雪先王之恥,請為斬此氐奴”(《資治通鑒·卷第一百五》)。遂出兵擊毛當,大敗秦兵,斬毛當。 癸未,慕容垂渡河焚橋,已有兵3萬人,下令說:“吾本外假秦聲,內規興復。亂法者軍有常刑,奉命者賞不逾日,天下既定,封爵有差,不相負也”(《晉書·慕容垂載記》)。慕容垂留遼東鮮卑可足渾潭集兵于河內的沙城,派田山至鄴城,將功贖罪起兵之事告之于慕容農等,讓其起兵相應。時天色已晚,慕容農與慕容楷留宿鄴城,慕容紹先出城至蒲池,盜符丕駿馬數百匹,等候慕容農與慕容楷。月末,二人率數十騎微服出鄴城與慕容紹會合,逃往列人(今河北邯鄲市東)。
太元九年(384年)正月,慕容鳳、王騰、段延皆勸翟斌奉慕容垂為盟主,翟斌從之。時慕容垂欲襲洛陽,不知翟斌來降是真是假,便拒之,說:“吾父子寄命秦朝,危而獲濟,荷主上不世之恩,蒙更生之惠,雖曰君臣,義深父子,豈可因其小隙,便懷二三。吾本救豫州,不赴君等,何為斯議而及于我”(《晉書·慕容垂載記》)慕容垂至洛陽,平原公符暉聞其殺苻飛龍,閉門拒守。翟斌見慕容垂對自己不來歸有懷疑,便派長史郭通前去勸說慕容垂,慕容垂還是不信,后郭通說:“所以拒通者,豈非以翟斌兄弟山野異類,無奇才遠略,必無所成故邪?獨不念今日憑之,可以濟大業乎”(《資治通鑒·卷第一百五》)慕容垂這才相信,翟斌歸附后,便勸慕容垂稱王,慕容垂沒同意,說:“新興侯,國之正統,孤之君也。若以諸君之力,得平關東,當以大義喻秦,奉迎反正。無上自尊,非孤心也”(《晉書·慕容垂載記》)。慕容垂認為:“洛陽四面受敵,北阻大河,至于控馭燕、趙,非形勝之便,不如北取鄴都,據之而制天下”(《晉書·慕容垂載記》)。眾人同意,遂回師向東。
故扶余王余蔚為滎陽太守,率眾投降慕容垂。慕容垂軍至滎陽,稱燕王,封官拜爵,以其弟慕容德為車騎大,封范陽王;其侄慕容楷為征西大,封太原王;翟斌為建義大,封河南王;余蔚為征東,統府左司馬,封扶余王;衛駒為鷹揚,慕容鳳為建策。親率20余萬軍隊,從石門(今河南滎陽石門)渡黃河,長驅攻前秦鄴城。
慕容農到河北列人后,召集鮮卑、烏桓等部眾,舉兵反叛。慕容農號令嚴整,沿途招兵買馬,攻城掠地,兵至數萬。苻丕派石越率步騎兵萬余討伐慕容農,石越率軍到達列人西面,被燕將趙秋及參軍綦母滕擊敗,石越設圍自守。諸將勸慕容農乘勝快速進擊。慕容農認為秦軍裝備精良,如果白天與之交戰,燕軍易生懼,不如待天黑以后進攻,遂命令部隊嚴陣以待。待到天黑,慕容農率軍在城西列陣,先派400名壯士突破敵陣,大軍隨后沖擊,秦兵大敗,石越被斬,慕容農將其首級送給慕容垂。石越與毛當都是前秦驍將,所以苻堅派二人幫助二子鎮守要地,如今相繼被殺,前秦上下人心浮動。
后燕燕元元年(東晉孝武帝太元九年,384年)正月,前秦大將慕容垂叛秦復燕。遣三子慕容農在康臺澤(今邱縣邱城東南五里)略取前秦牧馬數千匹。自此步騎云集,奠定后燕立國基礎。
不久,慕容垂到達鄴城附近,改前秦建元二十年為燕元年。以前岷山公庫傉官偉為左長史,前尚書段崇為右長史,滎陽鄭豁等為從事中郎,并立慕容寶為太子。慕容農也率軍與之會合。
慕容垂遂招集前燕舊將與各路大軍會攻鄴城。慕容垂指揮大軍攻城,克外城。苻丕退守中城。二月,慕容垂又率領包括丁零、烏桓等各少數民族部眾共20多萬人用云梯、挖地道攻城,均未攻下。遂修筑長圍,與秦軍相持,并把老弱轉移到肥鄉(今河北肥鄉西南),又修筑新興城,用來放置輜重。四月,燕軍久攻鄴城不下,慕容垂召集群臣商議對策,右司馬封衡建議引漳水灌城,慕容垂贊同。時慕容垂打獵,于華林園飲酒,前秦知道后,派兵偷襲,矢下如雨,慕容垂幾乎不得而出,多虧冠軍大慕容隆率騎兵打退秦軍,慕容垂才得以幸免。七月,翟斌恃功驕縱,索求無厭。時鄴城久功不下,翟斌漸有叛心。慕容寶請求將其殺掉,慕容垂說:“河南之盟,不可負也。若其為難,罪由于斌。今事未有形而殺之,人必謂我忌憚其功能;吾方收攬豪杰以隆大業,不可示人以狹,失天下之望也。藉彼有謀,吾以智防之,無能為也。”范陽王慕容德、陳留王慕容紹、驃騎大慕容農都說:“翟斌兄弟恃功而驕,必為國患。”慕容垂說:“驕則速敗,焉能為患?彼有大功,當聽其自斃耳”(《資治通鑒·卷第一百五》)。對其禮遇更重。
翟斌還想當尚書令,慕容垂說:“翟王之功,宜居上輔;但臺既未建,此官不可遽置耳”(《資治通鑒·卷第一百五》)。翟斌大怒,遂反,暗中與鄴城內苻丕聯絡,又派丁零兵決堤放水,解除鄴城被淹的危險。事泄,慕容垂殺翟斌兄弟,余者皆免。翟斌侄翟真乘夜逃往邯鄲(今屬河北)。太原王慕容楷和陳留王慕容紹對慕容垂說:“丁零非有大志,但寵過為亂耳。今急之則屯聚為寇,緩之則自散。散而擊之,無不克矣”慕容垂從之。八月,翟真率部從邯鄲逃走。慕容垂派太原王慕容楷和驃騎大慕容農率騎兵追擊。追至下邑,慕容楷見敵陣不整,欲出戰,慕容農認為,翟真營陣只見老弱,不見壯士,必有埋伏,慕容楷不納,下令攻擊,燕軍大敗。翟真繼續北進,直趨中山(今河北定州)。后翟真為其司馬鮮于乞所殺。
時前秦鄴城守軍長期被圍,糧草漸盡。慕容垂認為:“苻丕窮寇,必守死不降。丁零叛擾,乃我腹心之患。吾欲遷師新城,開其逸路,進以謝秦主疇昔之恩,退以嚴擊真之備”(《晉書·慕容垂載記》)。燕軍遂解圍退至新興城,另派慕容農到清河、平原一帶征收租賦,得到大批軍用物資。
十二月,前燕帝慕容暐欲殺苻堅,事泄被殺。群僚聞后,勸慕容垂稱帝,慕容垂以“慕容沖稱號關中”(《晉書·慕容垂載記》)為由,未許。
苻丕仍然保據鄴城,沒有離開之意。慕容垂復率兵包圍鄴城,只留出苻丕西走之路。苻丕勢窮糧竭,急忙向東晉謝玄求援。謝玄派劉牢之、滕恬之等率領2萬人馬救援鄴城,并從水陸運米2000斛接濟苻丕。
太元十年(385)二月,劉牢之進至枋頭(今河南浚縣西南)。苻丕發覺部將楊膺、姜讓曾上表晉廷,許諾若晉軍來援,當稱臣于晉,遂殺膺、讓。劉牢之獲悉,徘徊不進。三月,燕軍攻鄴城不下,慕容垂將北去冀州,命令撫軍大慕容麟屯駐信都(今河北冀縣),樂浪王慕容溫屯中山(今河北定州),召驃騎大慕容農回鄴。慕容溫派遣萬余名士兵為慕容垂軍遠送軍糧,并在中山營造宮室。就在同月劉牢之進攻駐守孫就柵(今河南浚縣境內)的后燕黎陽太守劉撫,慕容垂親自率兵救援。苻丕聞后,乘機偷襲,但被慕容農擊敗。劉牢之進軍交戰,也被慕容垂擊退,于是退屯黎陽(今河南浚縣東北)。四月,劉牢之于鄴城擊敗慕容垂,慕容垂退至新城。不久,又從新城北退。劉牢之不予苻丕打招呼,便率兵追擊,苻丕得知此事,也發兵跟進。時軍情緊急,燕軍連戰不勝,士氣低落,慕容垂認為:“秦、晉瓦合,相待為強。一勝則俱豪,一失則俱潰,非同心也。今兩軍相繼,勢既未合,宜急擊之”。劉牢之急行軍200里,在五橋澤(今河北廣宗北)急奪后燕戰備物資時,被慕容垂打得大敗,死數千人。劉牢之單騎逃走,適逢苻丕率援軍來救,得以入鄴城,收集散兵,軍勢稍振,旋被召回。時鄴城守軍糧盡,無力堅持。苻丕率眾西出尋找糧食。燕、秦兩軍相持經年,幽、冀兩州發生饑荒,燕軍多有餓死者,慕容垂為了以桑椹充軍糧,于是下令禁止農民養蠶。五月,慕容垂至常山,將翟成圍于行唐。并命帶方王慕容佐鎮守龍城(今遼寧朝陽)。六月,高句麗進攻遼東(郡治遼陽東北)。慕容佐派司馬郝景率兵救援,被高句麗打敗。高句麗乘勝追擊,連克遼東、玄菟(郡治今沈陽東)。七月,苻堅返回鄴城。時余巖叛燕,自武邑(今屬河北)北攻幽州(治薊,今北京西南)。慕容垂派人至幽州告訴守將平規:“但固守勿戰,比破丁零,吾當自討之”(《晉書·慕容垂載記》)。平規未聽,出戰,果為余巖所敗。余巖入薊,掠千余戶而去,遂占據令支(今河北遷安西)。不久,翟成長史鮮于得斬成出城投降;慕容垂屠行唐,盡坑翟成部眾。八月,苻堅為姚萇所殺。苻丕率領城中男女共6萬余人撤出,西赴潞川(今山西濁漳河),苻丕聞苻堅死,遂即皇帝位。燕軍也乘機入鄴城。慕容垂以魯王慕容和為南中郎將,鎮守鄴城,后燕攻鄴城之戰結束。并慕容農率眾穿過蠮螉塞(今北京西北居庸關)北上,經凡城(今河北平泉南),直搗龍城(今遼寧朝陽),討伐余巖。十一月,慕容農至龍城,就地休整,十余日后,慕容農率步騎3萬至令支,余巖眾震駭,不少人相繼逾城投降,余巖計窮而降,為慕容農所殺。隨即率步騎3萬反擊高句麗,大敗之,收復遼東和玄菟二郡。慕容垂以慕容農為使持節、都督幽、平二州、北狄諸軍事、幽州牧,鎮守龍城。十二月,慕容垂至中山,對諸將曰:“樂浪王招流散,實倉廩,外給軍糧,內營宮室,雖蕭何何以加之!”不久,定都中山。
太元十一年(386)正月,慕容垂自立為帝,改元建興,史稱后燕(?)。“立寶為太子。以其左長史庫辱官偉、右長史段崇、龍驤張崇,中山尹封衡為吏部尚書,慕容德為侍中、都督中外諸軍事、領司隸校尉,撫軍慕容麟為衛大,其余拜授有差。追尊母蘭氏為文昭皇后,遷皝后段氏,以蘭氏配饗。博士劉詳、董謐議以堯母妃位第三,不以貴陵姜嫄,明圣王之道以至公為先。垂不從”(《晉書·慕容垂載記》)。六月,慕容垂遣太原王慕容楷、趙王慕容麟、陳留王慕容紹、章武王慕容宙等攻秦苻定、苻紹、苻謨、苻亮等部;慕容楷先先寫信給眾人,陳述利害,苻定等遂降。八月,慕容垂留太子慕容寶守中山,以慕容麟為尚書右仆射,錄留臺。自己率領范陽王慕容德等向南略取土地。十月,后燕宦官吳深在清河(郡治清陽,今屬河北)反叛后燕,后燕主慕容垂發兵攻打,不克。十二月,慕容垂攻吳深壘,拔之,吳深單騎而逃。慕容垂進屯聊城之逢關陂。
太元十二年(387)正月,慕容垂舉行閱兵式。高陽王慕容隆向慕容垂建議:“溫詳之徒,皆白面儒生,烏合為群,徒恃長河以自固,若大軍濟河,必望旗震壞,不待戰也”。慕容垂從之。溫詳原為燕臣,后降于東晉,晉任為濟北太守,屯東阿(今山東陽谷東北阿城鎮)。慕容垂命鎮北蘭汗和護軍平幼率軍進攻溫詳。后燕軍于碻磝(古津渡,今山東茌平西南古黃河南岸)西40里處渡過黃河,慕容隆率大軍于北岸列陣以待。溫詳部將溫攀、溫楷見之即逃往東阿,平幼部追擊,大破之。溫詳攜家人夜逃彭城(今江蘇徐州),其部眾3萬余戶向后燕軍投降。此后,慕容垂以太原王慕容楷為兗州刺史,鎮守東阿,以加強該地統治。
太元十三年(388)二月,翟遼遣司馬眭瓊向后燕謝罪,慕容垂認為其反復無常,斬司馬眭瓊。翟遼索性自稱魏天王,改元建光,并置百官。三月,慕容垂以太子慕容寶錄尚書事,政事都讓其處理,自已則總大綱而已。四月,慕容垂立夫人段氏為皇后,以太子慕容寶領大單于。追謚前妃段氏為成昭皇后。八月,燕護軍平幼與章武王慕容宙共同發兵攻打吳深,吳深敗走。九月,張申攻廣平(今河北雞澤東南)、王祖攻樂陵(今山東樂陵南),燕高陽王慕容隆發兵攻討。至十二月,太原王慕容楷、趙王慕容麟與慕容隆三路大軍會師于合口(今河北滄州市西南),攻張申。王祖為救援夜襲燕軍,遭燕軍反擊大敗而逃。慕容楷和慕容麟繼續圍攻張申,慕容隆與部將平幼兵分兩路乘夜追擊,及至天明,后燕軍大獲全勝,將所斬首級懸掛于張申陣前。張申見大勢已去,遂繳械投降,王祖亦歸降。次年五月,清河民孔金斬吳深,將其首級送中山(今河北定州)。
太元十四年(389)正月,慕容垂召慕容農為侍中、司隸校尉。以高陽王慕容隆為都督幽、平二州諸軍事、征北大、幽州牧,建留臺于龍城,以慕容隆錄留臺尚書事。又以護軍平幼為征北長史,散騎常侍封孚為司馬,并兼留臺尚書。
鮮卑賀蘭部賀訥、賀染干兄弟為爭奪本部統治權而發生內亂,而后燕及鐵弗劉衛辰也極力與魏爭奪對賀蘭部的控制權。太元十五年(390),劉衛辰派軍攻賀蘭部,拓跋珪出兵擊退之,遷賀訥部眾于魏之東境,與后燕毗鄰。慕容垂乘機對賀訥軟硬兼施,誘逼其叛魏降燕,封為歸善王。賀染干聞訊,頗嫉其兄賀訥飛黃騰達,謀攻殺而代之。太元十六年(391)正月,賀染干與賀訥舉兵相攻。拓跋珪請后燕討伐之。四月,后燕鎮北蘭汗率兵大破賀染干于牛都(其地在牛川,放牧聚會謂之都)。六月,慕容垂遣趙王慕容麟率軍擊賀訥,生擒賀訥于赤城(今內蒙古托克托縣東南黃河西岸),降其部眾數萬。后燕主慕容垂命釋放賀訥,并還其部眾于原地,而徙賀染干及其部眾于中山(今河北定州),企圖完全控制賀蘭部,并用以牽制北魏。
前秦被消滅的時候,慕容垂已經將關東七州緊緊地握于手中。按理說,和胡戎眾生的關中隴西地區比起來,關東的形勢應該要簡明很多。但由于西燕慕容永這慕容家旁支的徙入,加上在河南一帶不停叛亂的丁零翟氏、悄然崛起的鮮卑別部拓跋氏,慕容垂統一關東的步伐邁得并不輕松。
后燕建興元年(386)八月,慕容垂在剛剛稱帝不久便親自率軍南下,其前鋒直指青、兗、徐等在淝水之戰后剛剛被東晉收復的州郡。這些地方可以說是南北對峙時期的緩沖地帶,后燕大軍一到,紛紛投降。慕容垂重新將勢力推進至淮北。
后燕的北方這時出了亂子。劉顯跟拓跋珪翻了臉,想方設法要消滅拓跋珪的力量。為了籠絡人心,他派弟弟劉亢埿把什翼犍小兒子拓跋窟咄迎接來。
慕容麟很有心計(慕容麟很會耍小聰明,即使曾經在慕容垂出逃時出賣過父兄,也沒有失去慕容垂對他的喜愛,后燕的新都中山就是由他統軍攻下來的。慕容垂建立后燕后常常把帶兵打仗的重任交給他),他讓安同趕緊跑到拓跋珪那里報告燕軍的消息。北魏的將士們得知援軍將至,果然恢復了不少士氣,抵擋住了拓跋窟咄的進逼。慕容麟與拓跋珪會合,一仗就把拓跋窟咄殺得大敗,拓跋窟咄逃到鐵弗劉衛辰那里,劉衛辰豈會忘記當初兩部之仇,也不顧他與拓跋珪為敵,將拓跋窟咄殺死了。
拓跋珪在這一仗中感受到了燕軍的厲害。一年之后,他乘著劉顯部兄弟相爭,再次向慕容垂借兵,慕容垂又讓慕容麟出兵相助。劉顯把劉衛辰上貢后燕的馬匹給搶了下來,慕容垂對此大怒,派侄子太原王慕容楷增援慕容麟。楷、麟與拓跋珪會戰劉顯,大獲全勝,劉顯逃到西燕。后燕奪得了劉顯的部眾和牲畜,拓跋珪則基本收復了什翼犍時期的代國地盤。
慕容垂接下來花了五年時間經營自己的北方領土,這期間他消滅河北一帶的叛軍,收復清河、渤海等地,征服了北方比較強大的賀蘭部,加上這之前慕容農已經率軍擊敗高句麗,占據遼東,后燕鞏固了自身統治,成為北方強國。
轉眼到了建興七年(392),他也年近古稀。鑒于河南一帶丁零翟氏的朝三暮四、一再叛獨,慕容垂親自帶兵征討翟釗。翟釗向慕容永求援,但慕容永聽從尚書郎鮑遵的話,坐山觀虎斗,未曾向翟釗發兵相救。慕容垂先把營寨遷到黃河上游四十里處的西津,造了數百艘牛皮船,載上一些兵士車仗,開始渡河。丁零翟釗在下游聽說這一消息,果然帶了軍隊前往西津抵抗。這時慕容垂才派留在黎陽慕容鎮的軍隊連夜渡過黃河,在河南扎營。第二天早上,后燕的軍隊已經在河南駐了不少人的大營了。翟釗得知此事又趕到下游打慕容鎮,慕容鎮堅守一段時間后,上游的后燕大軍也已乘機渡過了黃河,燕軍兩路夾擊,翟釗全軍潰敗而走,慕容垂率軍追擊,翟釗只身逃到西燕,后又被慕容永殺死。
僅過了一年,慕容垂開始籌備攻打西燕。后燕將領又顯得顧慮重重,認為后燕士兵連年征討,十分疲憊,有待休整。只有范陽王慕容德同意伐西燕。慕容垂很高興地說:“吾計決矣。且吾投老,扣囊底智,足以克之,不復留逆賊以累子孫也!”以確立后燕的正統性與后世安定。
建興九年(394),慕容垂大軍在鄴城西南集結,卻一個多月不向西燕境內進發。慕容永開始疑神疑鬼,懷疑慕容垂會從太行山山道突入其境,趕緊分兵去封鎖太行山口,在正面防御點臺壁只留下一支軍隊。慕容垂等見此情景,遣部從臺壁進攻,兩軍一交手,西燕潰敗,臺壁遭圍。慕容永只得又從太行山召回守軍五萬多人,然而刁云、慕容鐘軍無斗志,投降了后燕。慕容垂在臺壁以南擺下陣勢,與慕容永會戰,事先還安排了驍騎慕容國的精銳騎兵做埋伏。慕容垂假裝敗退,將西燕軍引入包圍圈,慕容國從其背后殺出,一場大戰,西燕軍光被斬首的人數就達八千,重鎮晉陽也跟著丟失。
慕容永退守國都長子,向東晉和北魏求救。兩方的援軍尚未趕到,西燕別部的大逸豆歸手下的將領便打開城門迎入慕容垂。慕容垂將慕容永和他的公卿大將悉數斬首,西燕滅亡。
后燕在滅翟魏吞西燕后,慕容垂建立的后燕也隨之轉盛而衰。
慕容垂在南征北戰的過程中留下了一內一外兩大隱患。其內部的隱患,便是慕容家好內斗。慕容鮮卑在慕容垂及其子侄這兩代可謂人才濟濟,如慕容垂異母弟范陽王慕容德,兒子慕容寶、趙王慕容麟、遼西王慕容農、高陽王慕容隆,侄子太原王慕容楷、陳留王慕容紹。這些人在后燕平定北方時各自叱咤一方。后燕國土占據著半個北中國,其東北是慕容農,東南是慕容德,西北是慕容麟,又慕容隆、慕容紹、慕容楷分別居于東、南、西,中央需要較大的向心力。慕容垂年紀已大,把國事大事交給太子慕容寶,慕容寶才大智粗,不堪其任。后燕外部的隱患源自與北魏的外交。后燕消滅丁零翟氏的前一年,慕容垂為了平定北方,再次出兵幫助了臣服于后燕的拓跋珪。拓跋珪憑借后燕的援兵,與劉衛辰展開決戰,一舉將其擊潰,并乘勝占據了鐵弗部的領地。劉衛辰在亂軍中被殺,五千多劉氏宗族被拓跋珪全部斬首,扔進黃河。
拓跋珪驅走鐵弗,掠奪百萬計的牛羊馬,勢力大增,逐漸萌生問鼎中原的野心。388年八月,拓跋珪專門派自己的堂兄拓跋儀前往中山探聽虛實。慕容垂接見了拓跋儀,詰問他:“魏王怎么不自己來?”拓跋儀答道:“我們拓跋氏自先人以來,居住在北方,至今仍是如此。當年先王拓跋猗盧被晉朝皇帝封為代王,與你們的祖先共事一朝,彼此都是兄弟。現在我奉命出使,并無失禮之處。”慕容垂又問:“朕兵強馬壯,威加四海,你們主公竟敢不來見朕,怎么可以說沒有失禮之處呢?”拓跋儀搖頭道:“燕國如若不修文德,以為靠著強大的軍力就能夠稱霸天下的話,那就得問問我國的將帥,輪不到我這個使臣來說話了。”拓跋儀一席話說得有理有節,慕容垂就放了他。拓跋儀回來對拓跋珪說:“燕國皇帝年老,太子暗弱,范陽王慕容德又很自負,恐怕不會安心做少主的臣子。只要慕容垂一死,燕國必有內亂,到時候天下自然是我們的,現在還不是動手的時候。”拓跋珪很是高興,便暗中積蓄力量,以待天時。
事件導火線始于慕容子弟強行扣留拓跋觚。建興七年(391)七月,拓跋觚出使燕國,當時慕容垂年已衰老,慕容氏子弟主持著一些政務,為了要求北魏進獻良馬,強行扣留了拓跋觚。拓跋珪不給,與后燕斷絕了外交。
兩年后,后燕軍攻打西燕,拓跋珪不念燕、魏從前同盟多年,積極出兵援助慕容永,此事令慕容垂很惱火。
滅西燕后,慕容垂本已身染重病,不想用兵,但在慕容寶等人的慫恿下,于建興十年(395)五月派慕容寶、慕容農、慕容麟率領大軍八萬伐魏,又讓慕容德、慕容紹另率步騎兵一萬八千人做后繼。散騎常侍高湖苦諫,惹得慕容垂大怒,免了他的官。
慕容寶的軍隊開到五原(今內蒙古包頭西北)的黃河北岸,南岸的拓跋珪先派人在中山到五原的路上截獲后燕傳送消息的使者,使得連續幾個月慕容垂的消息都無法傳到后燕大軍營中。拓跋珪又拉上抓來的后燕使者到黃河岸邊喊話:“你老爹已死,還不早早回去!”慕容寶等人此時又擔心又害怕,后燕的士兵們更是軍心動搖。
后燕的軍隊處境艱難,這邊拓跋珪則安排停當,他派拓跋虔、拓跋儀各領數萬騎兵駐扎在河東、河北,又讓拓跋遵領了七萬騎兵悄悄地繞到了燕軍的東南面,也就是燕軍的退路上。
從九月開始,燕軍和魏軍在五原一帶相持近一個月,慕容寶的軍隊從一支驕兵變成了羸兵,慕容寶雖然心中發虛,卻沒有撤退的意思。慕容麟手下有個叫做慕輿嵩的部將覺得慕容垂是真的死了,糾合部將作亂,擁立慕容麟做皇帝。事情敗露,慕容寶把慕輿嵩等人給殺了,寶、麟兩人由此互相猜忌。
燕軍就在這樣的狀況下支撐到了十月底,此時的五原地區已是寒風凜冽,冬日來臨,慕容寶下令燒掉渡船撤軍。當時的黃河水還未結冰,慕容寶認定魏軍沒有足夠的船只,不可能渡河追擊,無須采取任何防備措施,燕軍一路向東撤去。拓跋珪在南岸并未馬上行動,燕軍撤退后的第八天,天氣突變,刮起暴風,河水迅速凍合。拓跋珪大喜過望,留下所有輜重,連夜點起二萬精銳騎兵,全速沖過黃河,朝著燕軍撤退的方向追去。
疲憊不堪、士氣低落的后燕軍隊走到參合陂(今內蒙古涼城岱海),已近傍晚時分。“天有不測風云”,這個時候一陣大風平地而起,只見一道黑氣如長堤一般,自燕軍身后鋪卷而來,最后完全罩住了整個軍隊。士兵們本已十分脆弱的心靈又蒙上一層陰影,一個名叫支曇猛的和尚頓覺不安,向慕容寶進言:“狂風暴虐,乃是魏兵將要來到的征兆,我軍應當作好抵御準備。”滿以為魏軍早被拋下很遠的慕容寶只笑不答。支曇猛再三請求,在旁邊聽得不耐煩的慕容麟氣呼呼地說:“以殿下的神武,我軍的強盛,足以橫行沙漠,小小的索虜(燕人鄙視同宗的北魏,罵其為索虜)豈敢遠道追來?應該把這該死的和尚斬首示眾以消顧慮!”支曇猛痛哭流涕:“苻堅擁百萬雄師,卻大敗于淮南,正是由于恃眾輕敵,不相信天道的緣故啊!”司徒慕容德見此情景,支曇猛也算一片忠心,于是也勸慕容寶聽從支曇猛的話,慕容寶這才讓慕容麟帶上三萬騎兵殿后以防萬一。慕容麟根本不信支曇猛的胡話,在大軍后面放縱士兵四處游獵,不做好設防準備。
魏軍晝夜兼程、連日急行軍追趕。乙酉,魏軍在暮色里終于趕到參合陂西面。燕軍又走了一段路,就停下腳步,在參合陂東邊的蟠羊山南面依水扎營。拓跋珪發現燕軍近在咫尺,連夜部署進軍計劃,各將領分別帶兵,士兵銜枚,戰馬束口,暗暗向燕軍靠近。第二天日出時分,魏軍全部登上山頂,腳下便是燕軍大營。這時燕國的士兵們正伸著懶腰,緩步走出營寨,準備向東進發,猛一回頭,眼前竟是嚴陣以待的北魏軍隊。燕軍頓時慌作一團。拓跋珪手一抬,二萬精騎兵以排山倒海之勢沖殺過來。燕軍紛紛逃入水中,人馬相互踐踏,踩死的、淹死的數以萬計。拓跋遵率部轉到燕軍前方進行阻截,燕軍最后一道心理防線終于崩潰,四五萬人全部乖乖地放下武器,舉手投降。從亂軍中逃出的不足數千,慕容寶、慕容農、慕容麟、慕容德等人憑著馬快,才撿了性命。慕容垂的侄子燕右仆陳留悼王慕容紹也不幸戰死,其余被生俘的慕容氏等文武將吏數千人。魏軍獲得燕軍數以萬計的兵甲糧貨。
拓跋珪大獲全勝,他從燕軍的俘虜中挑了些可用之才留在北魏,其余的人準備悉數發還衣物糧食,遣送回國,也是借機招攬中原人心。他的中部大人王建說:“燕國強盛,這次傾全國之力前來,我軍僥幸取勝,不如殺掉降卒,將來它們再無可用之兵,打敗他們就易如反掌了!”拓跋珪嘆道:“若聽從你的話,只怕我將陷于不仁不義之地。”然而魏國的將領對后燕尚心有余悸,都認為王建說得有理,拓跋珪便下一道命令,將四五萬后燕士兵全部活埋!
慕容寶回到中山,向父親陳述失敗的慘狀,竭力請求再次伐魏。旁邊慕容德又說:“索虜碰巧打了這場勝仗,打心眼瞧不上太子了,如果不以陛下的神武把他們制服,恐怕后患無窮。”七十歲的慕容垂聽了這話,決定親自出征,為身后的燕國謀取生存的空間。他讓慕容隆和慕容盛調集舊都龍城的精兵來到中山,約定次年(396)大舉西征,攻打北魏。
軍容精整的龍城精騎進入中山,后燕的士氣重新振作。三月,慕容垂親率燕軍秘密出發,鑿開太行山道,出其不意地直逼北魏占據的平城(今山西大同)。拓跋虔的三萬軍馬駐守此地。慕容垂派慕容農和慕容隆率領龍城精兵充當前鋒,突襲平城。拓跋虔一向不設防備,看到燕軍來攻,才倉促出戰,龍城兵是燕國戰斗力最強的鮮卑舊部,一個個奮勇爭先,如下山猛虎,魏軍招架不住,拓跋虔戰死,殘部全部被后燕收編。拓跋虔是拓跋珪的弟弟,在北魏威望不小,他的死訊傳來,拓跋珪大驚失色,就想逃走,北魏各部都開始心懷二意,拓跋珪竟不知往哪里逃。
燕軍一路前行,慕容垂來到了昔日戰場參合陂。萬人坑上的泥土猶新,曾經還是生龍活虎的數萬士卒已成堆積如山的尸骨,無數冤魂仿佛還在山間飄蕩。燕軍設下祭壇,死難將士的父兄一起放聲痛哭,聲音響徹山谷。白發蒼蒼的慕容垂面對此情此景,心中又慚又恨,那最后一點戰斗的氣神再也無法堅持下去,哇的一口鮮血吐了出來,舊疾發作,乘著馬輿前進,在平城西北三十里休整。慕容寶等人的前軍也只好全部撤退。拓跋珪得到后燕叛卒的消息,本想乘隙追趕,聽說平城淪陷,便引兵退回陰山。
慕容垂在平城停留了十天,修了座燕昌城(欲昌則不昌),便匆匆返回,他在歸途中病逝于上谷郡的沮陽(今河北懷來東南),終年七十一歲。
看了“慕容垂的歷史評價”還想看:
1.歷史是怎么評價北魏明元帝拓跋嗣的
2.怎么樣評價枋頭之戰
3.桓溫的人物評價
4.后燕滅西燕的歷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