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歷史上的名人趣事
夏朝(約前21世紀—約前16世紀)是中國傳統(tǒng)史書中記載的第一個中原世襲制朝代。一般認為夏朝是多個部落聯(lián)盟或復雜酋邦形式的國家。今天小編要跟大家講的是幾個夏朝歷史上的名人趣事:
夏朝歷史上的名人趣事1、施姓自古人才多
施姓的來源:
一,出自姬姓。春秋時,魯惠公有個兒子叫尾生,字施父。他的后代姓施。
二,夏朝施國(今湖北恩施一帶)公族之后,以國為姓,世代姓施。
三,出自子姓。周初,武王之弟康叔受封為衛(wèi)侯,分到 “殷民七族”,即陶氏、施氏、锜氏、樊氏和終葵氏等。施氏為制作旗子的工匠,其后代姓施。
四,出自方姓。明朝建文年間重臣,著名文學家、思想家方孝孺不屈而亡后,其同族外逃,懼怕株連改方姓為施姓,意為“施”字拆開為“方人也”。
京族、彝族、苗族、蒙古族、羌族、傣族、怒族、納西族、傈僳族中都有施姓。
先秦時,施姓人主要在山東、安徽一帶活動,隨后西遷到河南北部,接著南下到湖北恩施,從恩施又進入湖南、貴州,其中一支西遷到四川瀘州和云南洱源地區(qū),成為西南施姓的主要來源。
唐宋之際,居住在浙江湖州一帶的施姓族大人眾,從而形成施姓歷史上的一大郡望“吳興郡”。
宋元明600多年間,施姓人主要往東南地區(qū)遷移。蘇、浙、贛、閩等地施姓人比較多。
現(xiàn)今,施姓人口在全國姓氏中排行第97位,有210萬人,占全國總?cè)丝诩s0.17%。
施姓自古人才多。有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施之常(子常),西漢今文易學“施氏學”的開創(chuàng)者施仇,五代時后周畫家施璘,清代文學家施清等等。
施姓非常厲害的“一文一武”兩位名人是誰呢?
施耐庵,元末明初文學家、小說家。他博古通今,才氣橫溢,36歲中進士,后棄官歸里,閉門著書,與門下弟子羅貫中一起研究《三國演義》、《三遂平妖傳》,搜集整理關(guān)于梁山泊宋江等英雄人物的故事,最終寫成“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
施瑯,明末清初軍事家。他原為鄭芝龍和鄭成功的部將,后被任命為清軍同安副將,之后又被提升為同安總兵、福建水師提督。1683年(清康熙二十二年),他率軍渡海攻占臺灣,
夏朝歷史上的名人趣事2、宋代以前的新倉
公元前2050年,中原華夏部落大聯(lián)盟首領(lǐng)夏后禹,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夏朝。他指派顓雪率大軍東征抵東海之濱,這里多湖泊沼澤,水面霧氣彌漫,遂稱之為“云間”。“云間”之名由此而來。接著顓雪又征抵黃花山(今黃盤山)之鸚鵡洲(今金山、平湖一帶),遭到當?shù)厍蹰L冢牙率領(lǐng)的土著部落反抗,后一舉擊敗冢牙部落。顓雪上報禹王,受敕建侯國,名“寧海國”,被封為國君,挖濠建城,名“寧海城”(也叫“大京城”)。
十年后顓雪又令其子顓胤、武將彭伯濤率部及移民共2萬余眾,又筑城堡2個:一名“鎖江”(后名“白麻城”),位于大京城北80里,以阻大茫湖(太湖)之賊南犯;一名“烽火臺城”(別名“國中城”),后世稱“大墩山”或“大墩頭”,城中建有望烽火臺,高30丈。軍民墾植三年,成良田5萬頃。自此以后,寧海國人,種五谷,養(yǎng)六畜,全面夏化。云間寧海國自顓雪創(chuàng)立后,經(jīng)其子顓胤、其孫顓黍、曾孫顓禾、玄孫顓稷150多年的開發(fā)經(jīng)營,終成一方繁榮富庶之地。
寧海國從夏初顓雪立國至東周匡王姬班,顓氏子孫在云間當政49代,前后長達1420余年。周匡王三年(前610)楚王令英敖、屈申出兵,圍寧海國大京城達月余之久,直至城內(nèi)糧絕,顓乙只得乞降,歷經(jīng)三朝的千年小國終被撤去國號,“寧海國”也成了歷史名稱。次年(前609)六月下旬,大風暴雨晝夜不息,大京城沉于海中,大洋山至金山一帶從此成為海域。
自此之后,杭州灣北岸反復發(fā)生“海侵”,致使新倉之地在春秋后期至唐代淪為一片汪洋。直至宋時海岸線又開始慢慢向東南方向外移。至北宋元佑八年(1093年)兩浙路提刑羅適將原設(shè)在廣陳的鹽倉向東移至蘆浦,故名之“新倉”。所以新倉建鎮(zhèn)的歷史應該從這一年算起。
夏朝歷史上的名人趣事3、夏朝第一“女間諜”
第一個使用“美女間諜”的角色,應該是夏朝第三代君主——少康。那位被他利用的特殊女性,名叫“女艾”。
熟悉歷史的人們都不陌生,夏朝有段歷史,稱為“太康失國,少康中興。”這段話當中的“少康”,也就是善于利用美女姿色與交往手段的夏朝“當家人”。誰能想到,遠在夏朝時代,美女的力量就超越了打情罵俏、打動男人的狹小空間呢。
那么,少康究竟是怎樣的政治人物呢?少康,也叫“杜康”。原本是“相”的寶貝兒子,很遺憾,少康居然是老爹的一名“遺腹子”。換句話說,“相”跟少康壓根兒就沒有見過面。母親“后緡氏”,當時顧不得失去丈夫的悲憤,她跟隨宮女,從狗洞中爬出去,逃到娘家——山東省濟南市一帶,生下了少康。
少康的年紀越來越大,他從小就很聰明。初懂人事后,母親就告訴他,祖上失國的慘痛經(jīng)過,叮囑他日后要報仇雪恥,復興夏朝。從此,少康發(fā)憤圖強,立志奪回天下。多年以后,夏朝的江山重回掌中,那就是很有名氣的“少康中興”。
有趣的是,在政績卓越之前,少康的日子非常不好過,他幾乎處處受排擠。有一回,少康逃奔到“有虞氏”的部落,這個地方的位置,應該在河南省虞城以東。當時,“有虞氏”首領(lǐng)看中了這位遠來的小伙子,于是,讓他擔任管理膳食的官員,學習理財?shù)谋绢I(lǐng),更奇特的是,竟然把膝前的漂亮女兒嫁給了他。當然,有女色也得有待遇,接著,首領(lǐng)賜給少康一塊方圓十里的封地,外帶兵士五百名。換句話說,少康總算撈到微薄的政治資本了。
其實,這位少康的品性相當端正,他慣于體察民情,宣傳祖先功德,爭取百姓支持自己一心一意地“復國”。
女色是很難逾越的絆腳石,可是,少康居然巧妙地利用了女人的獨特力量。他特意委派“女艾”當作,這位“女艾”恰恰是一位有心機、有才色的美女戰(zhàn)將。夏商時代,女性是可以領(lǐng)兵作戰(zhàn),統(tǒng)轄兵力。顯然,“女艾”是令人矚目的“一把手”。此外,還有一位女性將領(lǐng)叫做“婦好”,她是商朝“中興君主”武丁的第一位王后,曾經(jīng)多次帶兵出征,征服了二十多個小國。類似卓越的軍事女性,都成了少康利用的重要角色。其實,還沒有開仗之前,這些漂亮姑娘的絕技,就被當家人牢牢地握在了手心里。這些女人,最大的功夫就是替君主籌劃、算計,尤其得撲上第一線,為“當家人”收集可靠的軍事情報。毋庸置疑,這種活兒沒有女色和心機當后盾,根本就辦不到。
女性也好,男子也罷,都被少康擺布在政治舞臺上。很快,戰(zhàn)事頻發(fā),少康作為軍事統(tǒng)帥,傾心于出兵討伐,他的軍隊和戰(zhàn)將們勢如破竹,攻克舊都,最終奪回了痛失的王位,接著,在陽夏那個地方建都了。“少康還都”,夏朝才進入由治而盛黃金時代。還用問嗎?有才干的女人們,也發(fā)揮了難以替代的統(tǒng)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