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的歷史意義分析
周朝是中國歷史上繼商朝之后的朝代,周亦為“華夏”一詞的創造者與最初指代。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周朝的歷史意義,希望能幫到你。
周朝的歷史意義
時代意義:真正意義上的國家建立了,標志著中國歷史上的奴隸制社會達到了頂峰。
西周滅商后,奄有東方及江淮之地,疆域空前廣闊。為了吸取商朝滅亡的教訓,在全面比較了夏商的國家制度,尤其是商朝的體制后,武王采納箕子的建議,決定實行“封土建國”方略,這種宗法制度古時已有,至武王時才完全確定下來。
毫無疑問,武王實行的封邦建國方略,相對于商朝那種原始小邦林立的現象來說,顯然是一個進步。它有統天下于一尊的意義,在一定時期內加強了周王朝統治的作用,維護了天子、諸侯、卿、大夫、士這一等級序列的禮制。
周王通過這些措施,就把治理全國的權利,牢牢地控制在手中。
周朝的歷史疆域劃分
領土區域
當時周朝疆土北方封國燕,已到達了今遼寧喀左、朝陽一帶,西面至今甘肅渭河上游,西北抵汾河流域霍山一帶,東面的封國齊魯到了山東半島,南至漢水中游,東南抵長江下游和太湖流域,勢力所及還可能到達了巴蜀一帶。
周武王姬發分封姬姓宗室子弟和功臣為列國諸侯,為五等:公、侯、伯、子、男,其不及五等者為附庸。
《荀子·儒效》篇中:“立七十一國,姬姓獨居五十三人。”
《左傳》昭公二十八年又說:“其兄弟之國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國者四十人”,這就是中國封諸侯建同姓的“封建”的由來。
陳國,媯姓,公爵。媯姓,系顓頊后裔,傳至子孫帝舜娶帝堯二女娥皇,女英,女英生子商均。商均后代虞奄父為周的陶正,其子滿娶周武王長女太姬,太姬生陳申公,陳相公。陳系武王元女太姬之后。封國地為今陳縣。
杞國,姒姓,公爵。系夏禹王之后。封國地為今開封府雍丘縣。
宋國,子姓,公爵。系商王帝乙之長庶子,曰微子啟。封國地為今河南東部、江蘇西 北部、安徽北部,中心為河南商丘。
虞國,姬姓,公爵。系周太王次子仲雍之后虞仲。由于其兄周章已經為吳君,別封其為虞。封國地為今河東太陽縣。
虢國,姬姓,公爵。系王季子虢仲,文王之弟。封國地為今陜縣東南之虢城。
齊國,姜姓呂氏,侯爵。系周功臣,曰呂尚,死后謚號為太公(俗稱姜太公)。封國地為營丘(今山東濰坊昌樂縣)。
紀國,姜姓,侯爵。系太公次子。封國地為今壽光市。
魯國,姬姓,侯爵。系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公姬旦,佐文王、武王、成王有功,乃封其長子周公旦于曲阜,以輔周室。
管國,姬姓,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鮮。封國地為今河南信陽縣。(后與蔡叔度,武庚作亂,無后,其國遂廢。)
蔡國,姬姓,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度。封國地為今河南汝寧府上蔡縣。后與管叔鮮,武庚作亂,留后以祭祀。)
衛國,姬姓,侯爵。系王同母少弟,為康叔。封國地為今北京冀州。
滕國,姬姓,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繡。封國地為今山東滕州市。
晉國,姬姓,侯爵。系武王少子,曰姬唐叔虞。封于唐,后改為晉。封國地為今山西平陽府絳縣東翼城。
楊國,楊姓,侯爵。系黃帝后裔,武王分封其弟叔虞于唐邑 (山西翼城 )。出公子齊,生伯僑,天子封為楊侯,以國為姓。
薊國,姬姓,侯爵。系帝堯之后裔。封國地為今北京順天府。
燕國,姬姓,伯爵。系周同姓功臣,曰召(shào)公。封國地為今幽州薊縣。
魏國,姬姓,伯爵。系周同姓功臣,曰畢公高。封國地為今河南開封府高密縣。
曹國,姬姓,伯爵。系武王弟,曰姬
周朝
周朝叔振鐸。封國地為今濟陽定陶縣。
成國,姬姓,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武。封國地為今山東兗州府汶上縣。
霍國,姬姓,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處。封國地為今山西平陽府。
秦國,嬴姓,伯爵。系玄帝姬顓頊后裔。封國地為今陜西西安。(西周初期,歸周附庸。平王東遷,封為諸侯。)
吳國,姬姓,子爵。系周太王長子姬泰伯之后。封國地為今吳郡。
楚國,羋姓,子爵。系玄帝姬顓頊后裔。封國地為今丹陽南郡枝江。
莒國,嬴姓,子爵。系少昊之后。封國地為今莒縣。
邾國,曹姓,子爵。系陸終第五子晏安之后。封國地為今山東鄒城。
許國,姜姓,男爵。系伯夷之后,曰文叔。封國地為今許州。
出自文王之諸侯國主要有:管、蔡、郕、霍、魯、衛、毛、聃、郜、雍、曹、滕、畢、原、郇等;
出自武王之諸侯國,主要有:邗、晉、應、韓等;
出自周公旦之諸侯國,主要有:魯、凡、蔣、邢、茅、胙、祭
異姓諸侯國多為功臣、前代賢王和歸附小國,主要有:齊、呂、申、陳、宋、薊、焦、祝、杞、紀、許、楚等。
另外還有其他一些諸侯國,如越、英、舒、黃、江、息、徐、莒、奄、郯、萊、六、鄖、孤竹、邾、繒、祝其、費、顓臾、鮮于等。他或過于弱小,為大國之附庸,如郯、顓臾等;或周初不承認周王室而遭到鎮壓,成為周王朝之諸侯國,如奄、徐等;或者實力雖有,但因各種原因并不周王朝所承認為有資格為獨立諸侯國,如邾國。
看了周朝的歷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