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漢武帝時期趣聞
漢武帝時期,小國君主封屬下吞漢意吞漢,這是怎么回事?趕緊一起來看看下面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揭秘漢武帝時期趣聞,看完也許你的疑問就有答案了。
揭秘漢武帝時期趣聞:
漢武大帝在位期間,文治方面就不多說,武功方面那絕對是響當當的,哪怕到了今天依然讓后人懷念無比,打出的大漢聲威越過千年依然不變。但是就在當時的東南,有個撮爾小國,竟然也敢叫囂!原來這個人是閩越王余善(馀善),
在馀善當任以前,閩越王叫做郢。他在漢武帝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發兵圍攻東甌國,東甌王向漢廷告急,漢武帝命中大夫嚴助調遣會稽士兵前往援救。結果 意外出現了,大漢大軍還沒到,閩越軍就跑了,沒能給他點教訓。為了保證東甌百姓的安全,朝廷出面,讓百姓們遷往江淮,原有的東甌國土地就被閩越國給占下來 了。
幾年下來,倒也安分了不少。
但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郢又發兵攻打南越國,南越王趙眜向大漢求救。漢武帝任命大行王恢和大司農韓安國為,率兵分別從豫章(今江西南昌)、會稽(今江蘇蘇州)出發,討伐閩越。郢分兵在仙霞嶺一帶拒守。
這 次可不像上次那樣沒逮著,漢軍大兵壓境,閩越內部就出現問題了,馀善乘機發動政變,鼓動閩越國權貴們,掀翻他哥的統治,說什么郢事先不請示漢武帝,擅自發 兵攻打南越,因此漢武帝前來討伐。漢兵眾多,力量強大,閩越國即使一時僥幸取勝,漢兵還會源源而來,不到滅國不止。現在只有殺死郢,向漢武帝謝罪,才能保 存自己。得到眾人同意,馀善便殺掉郢,把首級獻給王恢。
既然首犯已經被斬首,那么大軍撤退也在情理之中。在撤離之后,漢武帝和眾臣商量立個全新的閩越國王,漢武帝以"郢等首先做惡,只有無諸之孫繇君丑沒有參與陰謀",便派郎立丑為越繇王,奉行對閩越先王祭祀之禮。
馀善心中不服,那當然不會服氣啊,他與哥哥合謀,然后殺掉哥哥,為的就是自己當王,結果現在為他人作嫁,怎么可以?而且他的威望在國內很高,百姓們多半歸屬 于他,愿意給他賣命,丑算什么東西?他暗中自立為王。越繇王也沒辦法控制他,對于這樣一件小事,自然是沒什么好費腦的,漢武帝得知后,說:"馀善屢次同郢 陰謀作亂,以后卻首先殺死郢,使漢軍得以避免征戰之苦。"也算是戴罪立功吧,即若有功,那就立馀善為東越王,與越繇王同等待遇。
說是同等,怎么可能同等?人家馀善不答應呢。
當然,馀善統治閩越后,前后有二十多年的時間,與漢是相安無事的。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南越國相呂嘉反叛漢廷,漢廷出兵討伐。馀善自告奮勇,向漢武 帝上書,請求率兵八千跟隨樓船楊仆攻打南越。但行至揭陽(今廣東揭陽)時,便以海上出現大風巨浪為借口不再前進,采取騎墻觀望態度,暗中派使者與南越 聯系。同年冬天,漢軍攻陷番禺(今廣東廣州),而東越的軍隊還沒到。楊仆派使者向漢武帝上書,愿意順便帶兵攻打東越。漢武帝認為士卒已經疲勞,未批準楊仆 的請求,停止軍事行動,命令諸位校官駐軍豫章的梅嶺(在今江西寧都縣)待命。
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秋天,馀善聽說楊仆請求討伐他,而 且漢軍已進逼東越邊境,就要攻打過來,于是先發制人。馀善派兵到漢軍必經之路作抵抗,他還給騶力等人加"吞漢"的封號,大軍進入白沙(今浙江紹 興)、武林(今江西鄱陽)和梅嶺三個要隘,擊殺漢軍三名校尉。馀善私刻"武帝"印璽,自立稱帝,公開反叛漢廷。
既然養的小老虎已經想咬人, 那就斬草除根!大漢軍隊四路進兵,大張撻伐。第一路由樓船楊仆率領,從武林出發,由崇安分水嶺進軍;第二路由橫海韓說率領,從句章(今浙江余姚東 南)出發,乘船渡海從東邊進軍;第三路由王溫舒率領,從梅嶺出發,由東越西部進軍;第四路由越侯戈船、下瀨率領,從若邪(今浙江紹興東南)、 白沙出發,進攻東越東北部。
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冬天,四路漢軍已全部抵達。結果是可想而知的,那就是大漢威武,滅他小國易如反掌。事后,漢武帝也認為東越狹小而多險阻,閩越民風也強悍,屢次反復無常。最好的辦法就是分化,讓全部東越民眾遷徙到江淮一帶居住。從此,東越滅亡。
馀善膽挺肥的,又一個版本的夜郎自大呢。
馀善的簡介:
馀善(?―公元前110年),亦作余善,姓騶氏,閩越王無諸之后,閩越王郢的弟弟,西漢時期諸侯王。
公元前135年,郢攻打南越國,南越向漢廷告急。漢武帝派兵討伐閩越。馀善害怕漢廷會趁機消滅閩越,于是發動政變,殺死郢而向漢廷謝罪。郢死后,漢廷立無諸之孫繇君丑為越繇王,奉祀閩越先王。馀善不服,就自立為王。越繇王無力控制,而漢廷為避免再次用兵,只好封馀善為東越王,與越繇王并處。
公元前112年,南越反叛漢廷,漢廷出兵討伐,馀善請求率兵八千隨攻南越。馀善行至揭陽時不再進軍,采取觀望態度,并暗中與南越聯系。漢軍攻滅南越后,樓船楊仆請求順便攻打東越,但漢武帝不同意。
公元前111年,馀善得知楊仆請求討伐東越,便先發制人,派兵在漢軍必經之路抵抗,攻入白沙等要隘,殺死漢軍校尉。馀善自立稱帝,公開反叛漢廷。漢武帝于是分兵四路討伐東越。
公元前110年,四路漢軍進抵閩境,馀善分兵防守,自己統兵據守泉山抵抗。吳陽勸說馀善放棄抵抗,馀善不聽。吳陽便率兵七百攻占漢陽,馀善腹背受敵,便放棄泉山,退至冶都。建成侯敖與繇君居股合謀,殺死馀善,投降漢廷,東越滅亡。馀善死后,葬于候官寧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