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的軼文趣事
皇帝的名號竟也可以送給別人?這是怎么回事?趕緊和學習啦小編一起來看看三國時期的軼文趣事吧,希望能夠解答您的疑問。
三國時期的軼文趣事:
古人很講究禮,除了禮儀、禮節,在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上,還會有禮物的相互饋贈。但有的東西是不能送人的,那就是官職和爵位,除非你是皇帝。為什么皇帝就可以給人這些東西,因為他是至高無上的天子,是上天給了他這樣的權力,讓他來代表上天發號施令。這樣一說,皇帝是天子,代表的又是上天,那讓誰當皇帝不讓誰當皇帝,決定權肯定是在老天爺啦?!可三國是個風云時代,也是一個出奇葩事的年月,就有那么一個人,自己不自量力當了皇帝,實在當不下去了,又要把皇帝的名號送給別人。這個人叫袁術。
袁術是在建安二年(公元197)稱帝的,不過,袁術有這種想法卻是由來已久。初平三年(公元192年),王允策反呂布殺了董卓,董卓的部將李傕等人又殺了王允,擊敗了呂布。李傕把持了朝政,想結交袁術作為自己的援軍,就任命袁術為左,封為陽翟侯,賜予符節還派了馬日磾前去拜授。袁術把官銜、爵位和符節都要了,卻不用人家給授予,還把馬日磾給扣下來不讓他回去。是不是這時候袁術就有了稱帝的想法?這也難說。還有一種說法,當初董卓焚燒了洛陽城,遷都長安,孫堅進入洛陽,意外得到了傳國玉璽。袁術聽說后,將孫堅的夫人扣做人質,強行將玉璽奪去。這件事情不一定真的發生過,但因為袁術后來稱帝,說他從很早就有野心卻一定是真的。有一個叫陳珪的人,是過去太尉陳球的侄子,因為都是王公的后代,小時候和袁術有過交往。于是袁術就寫信給陳珪,暗示他自己要當皇帝,還威脅要用陳珪在下邳城的二兒子陳應做人質,結果當然是遭到了陳珪的堅決抵制。
興平二年(公元195),追隨漢獻帝的楊奉、韓暹等人被董卓原來的部將李傕、郭汜在弘農郡的曹陽澗一帶打敗,漢獻帝只身逃到黃河以北去了。袁術以為他自己稱帝的機會來了,就召集部屬們說:“如今劉氏天下已經衰微,海內大亂,我們袁家四代都是朝中重臣,百姓都愿意歸附于我。我要承天意,應民心,現在就登基當皇帝,你們各位的想法怎么樣?”眾人沒有敢回答的,只有主簿閻象上前說:“從前周朝從后稷到文王,積累功德屢建功勛,天下如果分成三份他們已經占了兩份,即便這樣,他們還服侍商朝。您雖然世代繁榮,但還是不如周朝昌盛,漢朝雖然衰弱,但不象商紂王那樣殘暴。”袁紹無力反駁,只有沉默不語,但心里非常不高興。
過了不久,有人為他卜卦,說他有做皇帝的命,于是就于建安二年在壽春當了皇帝,建號仲氏。
袁術稱帝,從自身來說是不自量力,從國家來說是一種篡逆,他立刻就成了天下的公敵,不僅孫策脫離他而自立,就是像呂布這樣朝秦暮楚的人也把他作為攻擊對象。本來,呂布答應把女兒嫁給袁術的兒子,但因為他的稱帝,呂布不但悔婚,殺了他的迎親使者,還出兵將他打敗。曹操手里有個皇帝,盡管是傀儡,卻是正牌,無論從道義上還是利益上,他都不能允許袁術這個皇帝的存在。何況袁術還要攻占陳郡,這時攻打他正是恰逢其時,曹操又怎能放過這樣一個大好時機!于是,袁術又被曹操打敗。
這一年,袁術的地域內發生大饑荒。袁術根本就不管百姓的死活,更加荒淫奢侈,后宮妻妾數百,個個穿著華麗的衣服,揮霍浪費著精美的糧肉。而士兵們卻在挨凍受饑餓,地域內甚至出現了人吃人的現象。正所謂是墻倒眾人推,部屬陳蘭、雷簿叛變,掠走糧草拉著隊伍到了潛山。
建安四年(公元199),途窮日暮的袁術將帝號歸之于袁紹,想到青州去投奔袁紹的長子袁譚。曹操派了劉備和朱靈截住他的去路,袁術過不去,只得退回壽春。走投無路的袁術想投奔原來的部下雷簿、陳蘭,被雷簿拒絕。不過,雷簿等人還留他們住了三天,一行人已經沒有糧食吃了,只好退回到江亭。在離壽春城八十里的地方,正值六月酷暑,袁術想喝密漿,可是已經沒有了。于是,袁術嘆息了很長一段時間,大聲喊道:“我袁術就到此結束了嗎?”最后吐血而死。
如果說,袁術當皇帝體現的是他的狂妄自大和政治上的短視,那失敗后把帝號再送人可就夠奇葩的了。他要把帝號送給的人是袁紹,那這個袁紹又是誰呢?袁紹是袁術伯父家的堂兄,另有一說是袁術的同父異母兄弟,過繼給伯父,因為母親是個婢女,在家庭中的地位不高。袁紹曾經想擁立劉虞為皇帝,聯絡袁術,袁術因為心懷異志,也就是想自己當皇帝,拒絕了袁紹,因此兩人產生了矛盾。袁術就聯合袁紹附近的公孫瓚,而袁紹就聯合袁術旁邊的劉表,由于地域的關系,他們聯合的都是對方利益的沖突者。所以,《三國志》說他們是“兄弟攜貳”!等到這個皇帝當不下去了,這時候他想起來還有一個堂兄,于是就要把帝號送給袁紹。可能在袁術看來,這個皇帝一定是他袁家的,而那個袁紹,雖然沒有公開接受這個帝號,但心里卻暗暗地認可這件事。一個人執迷不悟竟然到了如此地步,你說奇葩不奇葩!袁術因稱帝而成為眾矢之的,眾叛親離之后仍然認為這皇帝就是他袁家的,卻不知這是他窮奢極欲導致的民心喪失,這種行為只能用一句話來說明,死不悔改。
袁術簡介:
袁術(?-199年),字公路,汝南汝陽(今河南商水西南)人,袁紹之弟。初為虎賁中郎將。董卓進京后以袁術為后,袁術因畏禍而出奔南陽。初平元年(190年)與袁紹、曹操等同時起兵,共討董卓。后與袁紹對立,被袁紹、曹操擊敗,率馀眾奔九江,割據揚州。建安二年(197年)稱帝,建號仲氏 ,但未受人承認。此后袁術奢侈荒淫,橫征暴斂,使江淮地區殘破不堪,民多饑死,部眾離心,\先后為呂布、曹操所破,元氣大傷,后于建安四年(199年)嘔血而死。
人物評價:
蒯越:"袁術勇而無斷。"
孔融:"袁公路豈憂國忘家者邪?冢中枯骨,何足介意。"
陳珪:"暹、奉與術,卒合之軍耳,策謀不素定,不能相維持,子登策之,比之連雞,勢不俱棲,可解離也。"
陳登:"公路驕豪,非治亂之主。"
何夔:"天之所助者順,人之所助者信。術無信順之實,而望天人之助,此不可以得志于天下。"
陳壽:"袁術無毫芒之功,纖介之善,而猖狂于時,妄自尊立,固義夫之所扼腕,人鬼之所同疾。雖復恭儉節用,而猶必覆亡不暇。""袁術奢淫放肆,榮不終己,自取之也。"
王沈:"為長水校尉,好奢淫,騎盛車馬,以氣高人,語曰:'路中捍鬼袁長水'。"
范曄:"術雖矜名尚奇,而天性驕肆,尊己陵物。及竊偽號,淫侈滋甚,媵御數百,無不兼羅紈,厭梁肉,自下饑困,莫之簡恤。""焉作庸牧,以希后福。曷云負荷?地墮身逐。術既叨貪,布亦翻覆。"
常璩:"漢末大亂,雄杰并起。若董卓、呂布、二袁、韓、馬、張、楊、劉表之徒,兼州董郡,眾動萬計,叱咤之間,皆自謂漢祖可踵,桓、文易邁。"
伏滔:"李憲因亡新之余,袁術當衰漢之末,負力幸亂,遂生僭逆之計,建號九江,稱制下邑,狼狽奔亡,傾城受戮。"
王勃:"區區公路,欲據列郡之尊;瑣瑣伯珪,謂保易京之業。瓚既窘斃,術亦憂終。"
司馬光:"術以俠氣聞。"
何去非:"方二袁之起,借其世資以撼天下。紹舉四州之眾,南向而逼官渡;術據南陽,以擾江淮,遂竊大號;呂布驍勇,轉斗無前而爭袞州。方是之時,天下之窺曹公,疑不復振。而人之所以爭附而樂赴者,袁、呂而已。"
陸游:"成敗相尋豈有常,英雄最忌數悲傷。蕪蔞豆粥從來事,何恨郵亭坐簀床?"
王夫之:"狂愚而逞者袁術,而猶飾偽以自尊。"
柳從辰:"卓雖受誅,豪杰并起,跨州連郡如劉虞、公孫瓚、陶謙、袁紹、劉表、劉焉、袁術、呂布者,皆嘗雄視一時,其權力猶足匡正帝室。"
繆沅:"公路浦前白日昏,千重駭浪猶奔騰。袁曹昔時爭戰地,秋原尚作黃云屯。兄弟鬩墻事堪嘆,術也仇紹翻結瓚,謬算適足羞先公,強云圖讖天所贊。里謠誰記當涂高,僭號不聞閻象諫。符命之說誠荒唐,當車有臂疑螳螂。江淮凍饑士卒死,宮中日夜為荒亡。蛾眉皓齒競害寵,馮家小女悲懸梁。山之敗所自致,江亭奔竄如亡羊。堆床十斛僅麥屑,一勺入口無蜜漿。當時割據意何取,離離滿目悲禾黍。我來袁浦為吊古,老龍晝眠蛟夜舞,鯨波蝕盡戰場土。"
《三國演義》:"漢末刀兵起四方,無端袁術太猖狂,不思累世為公相,便欲孤身作帝王。強暴枉夸傳國璽,驕奢妄說應天祥。渴思蜜水無由得,獨臥空床嘔血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