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謀士郭嘉的趣聞
三國謀士郭嘉英年早逝,曹操因此走向“下坡路”,這是怎么回事?趕緊和學習啦小編一起來看看三國謀士郭嘉的趣聞吧,希望能夠解答您的疑問。
三國謀士郭嘉的趣聞:
三國時期英才輩出,曹操手下更是文臣如云,武將如雨,這也是他為什么能雄霸北方的原因,而在他的營帳中,有一個人即使身在眾多英才中,也無法掩蓋他的光芒,那就是郭嘉。
郭嘉字奉孝,潁川郡陽翟縣人。史書上稱他“才策謀略,世之奇士”。成就霸業靠一人之力是不可能成功的,高明的主君也需要高明的謀士,郭嘉曾投奔袁紹,可是他很快認識到袁紹是個外強中干的人,不能成就大業。這年是公元197年,郭嘉時年27歲,那時正是袁紹實力最強大的時候,在這時候離開袁紹需要莫大的勇氣,他對袁紹的謀士說:“夫智者審于量主,故百舉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機。多端寡要,好謀無決,欲與共濟天下大難,定霸王之業,難矣!”說袁紹學周公禮賢下士卻只學到皮毛。如果不是對自己的判斷有強大的自信,怎么會走的這么決絕。
良禽擇木而棲,郭嘉一生的眼光都準的像X光一樣,他為自己選擇的是當時還不怎么樣的曹操。曹操正是因為郭嘉的到來,才漸漸開始走向巔峰。他識人的本事在當時大約無人能出其右,官渡之戰前夕,曹操心里也是忐忑不安,郭嘉在這時提出了著名的“十勝十敗論”詳述了曹操的十項必勝,袁紹的十項必敗。堅定了曹操的信心。
在戰爭進入膠著狀態的時候,曹操擔心劉備偷襲,又擔心袁紹會突然反擊,只有郭嘉不以為意,勸道“紹性遲而多疑,來必不速。備新起,眾心未附,急擊之必敗。此存亡之機,不可失也。”就是說袁紹優柔寡斷來不了,果然,曹操抽空打了劉備一仗回來,袁紹才痛心疾首。當時孫策在江東戰得風生水起,曹操又擔心后院失火,沒想到郭嘉從容淡定的說“策輕而無備,雖有百萬之眾,無異于獨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敵耳。以吾觀之,必死于匹夫之手。”結果孫策真的就被刺客殺死了。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 ),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
官渡之戰,袁紹敗北。曹操想趁勝追擊,郭嘉又把他攔下了,說袁紹的兩個兒子都是不省心的,我們追他們,他們就會聯合起來,不管他們,這兩個人必定禍起蕭墻,不如我們先佯裝要攻打荊州,看看他們怎么樣。一切如郭嘉所料,曹操不費吹灰之力就收了袁紹的所有地盤。
因為郭嘉實在料事如神,一般情況下,曹操對他是言聽計從的,只有一次沒聽,也不知是不想聽,還是沒聽明白,總之就是因此犯下了不可彌補的錯誤,當時劉備前來投奔曹操,曹操的一大群謀士都嚷著說要除掉劉備以絕后患,只有郭嘉和曹操一樣不同意殺劉備,他覺得劉備是英雄,殺了他影響不好,可他的意思是我們不殺他,但是要軟禁起來。結果曹操不知怎的沒有領會到郭嘉的意思,一不小心就放虎歸山了。只能眼巴巴的看著劉備一步步壯大起來后悔的跳腳。
公元207年,曹操欲征烏丸,眾人以烏丸偏遠苦寒反對,唯有郭嘉贊同,而后他隨軍遠征烏丸,到達柳城的時候,向曹操進言兵貴神速,要出其不意。曹操于是行小路奇襲柳城,大破倉促應戰的敵軍。這一戰也成為了中國戰爭史上兵貴神速奇兵制勝的經典戰例。然而天妒英才,而就是在這一戰中,一向體弱的郭嘉沒能扛住惡劣的天氣,病逝在回軍途中,時年三十八歲。
曹操心痛不已,親自去吊喪。郭嘉在曹操軍帳中短短11年,立下奇功無數。可惜郭嘉英年早逝,否則,他在歷史的天空中所留下的光環絕對可與諸葛亮相媲美。他的離世對曹操而言是一次巨大的打擊,而就在這一年,劉備迎來了諸葛亮,從此鯉魚躍龍門,無人能耐他何。
郭嘉一生料事如神,他是典型的策略性的謀士,是把握大方向的。在曹操前期發展過程中,幾乎每個重要的決策都有郭嘉的身影,但凡他出手,沒有不成功的。曹操甚至想百年之后把自己的兒子托付給他,卻沒想到他英年早逝。因為郭嘉的離世,曹操陣營從以往的勢如破竹開始走下坡路。
公元208年,曹操和劉備孫權隔江而對,最后戰敗于赤壁,狼狽的逃回北方。只留下一個三分天下的無奈結局。他在路上就遺憾的嘆道“若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郭嘉的簡介:
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東漢末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原為袁紹部下,后轉投曹操,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立下了功勛,官至軍師祭酒,封洧陽亭侯。在曹操征伐烏丸時病逝,年僅三十八歲。謚曰貞侯。
史書上稱他"才策謀略,世之奇士"。曹操稱贊他見識過人,是自己的"奇佐"。
三國爭雄,英雄輩出。對于各路英雄來說,擁有高明的謀士至關重要。眾所周知,諸葛亮一出山,劉備就時來運轉,從寄人籬下的狼狽狀態開始走向成功,最終建立了一方基業。與之相反,曹操集團卻因為一個人的早逝而開始走下坡路,并最終導致曹操統一中國的理想沒能實現。毛澤東曾對此人大為贊賞,稱贊他“才識超群,足智多謀,出謀劃策,功績卓著。”他,就是曹操早期軍事智囊團的核心人物—郭嘉。郭嘉是曹操最喜愛也是最得力的謀士之一。曹操曾多次講過,自己百年之后要把自己的兒子托付給郭嘉。只可惜郭嘉英年早逝,否則,他在歷史的天空中所留下的光環絕對可與諸葛亮相媲美。
郭嘉出生于潁川,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禹州一帶。此地是三國時期最大的人才庫。當時為各路英豪出謀劃策的謀士,十之六七出于此地。少年時代的郭嘉就展露出非凡的智慧,他喜歡與長者交談,往往有獨到的見解,常使長者們自愧不如。光陰往薦,飽讀詩書的郭嘉轉眼長大成人。他長得清瘦俊朗,又有一雙清澈深邃的眼睛。郭嘉自信而清高,喜歡無拘無束,交友非常挑剔,只與心目中的仁人志士來往。但他待朋友非常真誠、熱情,喜歡通宵達旦地飲酒暢談。郭嘉21歲的時候,在朋友田豐等人的鼓動下,投奔到袁紹帳下。袁紹當時被稱為“天下英雄”。他對郭嘉等人極為敬重,厚禮待之。但數十日一過,郭嘉便看出袁紹不懂得用人之道,非成大事之人。于是,郭嘉毅然離袁而去。郭嘉是在袁紹最風光的時候離開他的,這非但要有極大的勇氣,更要有超常的眼光。就這樣,郭嘉一直賦閑了6年。公元196年,曹操頗為器重的一位謀士戲志才去世。傷心之余,曹操寫信給荀彧,讓他給推薦一位可以接替戲志才的謀士。于是,荀彧就將好友郭嘉推薦給了曹操。曹操大喜,十里相迎將郭嘉接入自己的營帳,共論天下大事。這次會面的重要性絕不亞于后來的“隆中對”。郭嘉比曹操小15歲,但對曹操的宏國偉志似乎了如指掌。當曹操就天下形勢給向郭嘉問計時,郭嘉一語道破要害,趁議曹操乘袁紹攻擊公孫瓚之時先消滅呂布。這樣不僅能使曹軍擴大實力,又可以避免以后曹袁決戰時呂布從側翼威脅曹軍。曹操又詢問郭嘉,作為謀士,最關鍵的素質是什么?郭嘉說戰爭和下棋一樣,沒有一場戰爭是事先部署好的,熟讀兵法只是入門,軍師的優劣在于臨場應變。郭嘉明晰透徹的分析,讓曹操一下看到了光明的未來。曹操聽完感嘆道“使孤成大事者,必此人也。”郭嘉離開營帳后,也大喜過望地說“真吾主也。”從此,郭嘉便當上了曹操參謀軍事之官——軍師祭酒,為曹操的四方征戰出謀獻策,忠心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