蟠桃大會為什么沒有菩提老祖
孫悟空師父菩提那么牛,為什么蟠桃大會上卻沒有他?下面學習啦小編就告訴大家蟠桃大會為什么沒有菩提老祖,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哦。
蟠桃大會為什么沒有菩提老祖:
菩提祖師這樣高素質復合型元老級人才,為何要聽命于人,收授孫悟空武藝?其實,這個問題可以先反過來想。為何布局者如來為何會選中菩提作為孫悟空的導師?我們得先來分析如來的心理。他安排孫悟空的任務是什么?從事件發展的結果看,很明顯,先把天庭搞亂(為何要這樣做,后續文章會有解讀,此處不表)!造反,這擱在哪個朝代,都是大罪。因此,導師人選,是個很頭疼的問題。佛派教授嘛,肯定不行。想想,孫悟空操著一根金箍棒,氣勢洶洶地立在玉帝面前,兇器還未提起,自己卻先兩掌一合,來一聲“阿彌陀佛”。這不,就露了家門底細。把悟空往道派引導?也不行。悟空這娃單純,沒準和道派導師推心置腹幾回,磕頭倒戈了。這辛辛苦苦一盤棋就白下了。
因此,他物色的人物,不能是佛派,更不能是道派!自成一家的菩提,自然是最佳人選(菩提家開的大學同在西牛賀洲,如來自然有所了解,甚至還可能有過學術交流)!而且菩提這人,“釋、道”兼修,學術知識過硬。悟空從此人身上修得“道”功夫,并不為天庭所懷疑。如是,造反的禍水就可以往道派引。這如意算盤打得多好!但核心問題來啦。菩提不同意,一切還是白搭!那么,菩提又怎會同意一名天生頑劣、日常行為極差的插班生進入自己苦心經營的學府呢?而且,這個學生還是“委培生”,定向培養,拿到“結業證書”,就得到天庭干壞事。
如來又開出了怎樣的籌碼,能讓心比天高的菩提甘于就范呢?其實,如來什么籌碼都沒開!他玩得是心理戰!首先,先打感情牌。怎么打?菩提的產業在哪里?西牛賀洲。靈山在哪?也在這!這就是地緣優勢。老鄉啦!當然,現代社會感情牌其實是不管用的,錦上添花可以,雪中送炭,難!神仙圈子里恐怕也是這樣。因此,打感情牌只是為了套近乎,至少,有個機會坐下一起喝茶。接下來做的,就是曉以利害關系。我們先來看看菩提的學院,“一層層深閣瓊樓,一進進珠宮貝闕”。乍一看,這可是標準的貴族式學府嘛。真是這樣嗎?瞧瞧門口的牌匾:“靈臺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問題就出在這里。“斜月三星”,字面意向為“心”字。方寸空間,閉著眼睛浮想,多憋屈啊。“心比星月高,奈何方寸地”,這應該就是菩提的內心寫照。很明顯,菩提是在抱怨。
抱怨什么?天庭打壓!或者說,玉帝打壓!為何要打壓?問題就出在菩提的學術理念上。菩提主張什么?百花齊放。儒、釋、道、陰陽、墨、醫等家全都有啦。學員收進來,專業可以自主選擇。可以是儒家,也可以是醫家,抑或其他。這有問題嗎?當然有。比如儒家,提倡“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這理念很好啊,正能量。可這講究的是人族之間的秩序關系或者宗族關系,不關天庭什么事?孔子都表態了:“不語怪力亂神”。神仙沒有市場(后來,天庭在漢武帝時候,還是在人族里安插個董仲舒,硬是把人權和天權聯系起來)!又如醫家。懸壺濟世,好啊,又是滿滿正能量。可是,醫得好人,誰去求神拜佛?就連孫悟空習得筋斗云,學員們驚呼的不是“哇塞,可以成仙了” ,而是“悟空造化!若會這個法兒,與人家當鋪兵,送文書,遞報單,不管那里都尋了飯吃。”這理念叫什么?學有所成,造福社會。培養實用技術型人才。
這樣的學院派神仙,企圖擾亂天庭在人族鋪下的規矩。不打壓你打壓誰?而釋、道兩家呢?吃齋念佛拜拜香火,慈悲為懷,也是滿滿正能量。關鍵的是,形式雖然不同,但殊途同歸,要求人族敬天道、敬神道。信眾多,香火旺,天庭這個大公司才開得下去,玉帝這個CEO位置才坐得穩。因此,玉帝下死命令,菩提啊,你要開辦學府可以,不過,學生專業只能在釋、道兩家選。其他的,不給認證,不給文憑。菩提估計也倔,學術問題絕不退讓。結果呢?封殺。但菩提畢竟也是神界老資格(活了十萬八千歲啦),玉帝也不敢動他。靈臺山劃一小快地。愛干嘛,干嘛去。連天上一年一度的蟠桃會也不給帖子了(這就可以理解為何《西游記》第二回之后,再無菩提相關訊息,很簡單,被天庭封殺,其他神仙也不太敢明目張膽和他走太近)。
菩提是大師級人物,玉帝如此明面上的打壓。內心能不能平靜,恐怕不能!別看老先生授課時意氣勃發,發膠涂得閃亮閃亮(“大覺金仙沒垢姿”),但私下的生活狀態,還是暴露了。某日,孫悟空在學府搗蛋,“驚動了祖師,祖師急拽杖出門”。瞧,拐杖都拄上了。天上神仙各個意氣風發,誰拄這玩意(壽星也拄拐杖,但那是道具)。可見,老先生心里抑郁啊,早衰。“歷劫明心大法師”,這個“劫”是什么?當然玉帝封殺!因此,如來建議給天庭點顏色看看,菩提可能有猶豫,但還是同意了。并且,就在悟空輟學逐出師門之際,菩提說了一番讓人玩味的話:“憑你怎么惹禍行兇,卻不許說是我的徒弟。”
這話中有話啦。惹禍不許說,不惹禍呢,當然可以說。什么是惹禍?鬧天宮被抓啦。咱們可一點關系沒有。但如果這事鬧贏呢?性質就不一樣啦。這時候,悟空啦,你可得在臺上感謝老師栽培啦。熱淚盈眶那種。
菩提老祖簡介:
菩提祖師,《西游記》中人物,實力不在如來之下。收孫悟空為徒,傳授他七十二般變化和筋斗云,但菩提祖師預知孫悟空一定會惹出是非,故要求孫悟空保密,絕不能提起師門狀況,曾習道的往事。《西游記》中菩提祖師,佛教的名字,道家的氣質打扮,儒家的行事思想。基本上,菩提祖師被描寫為一個既精通道教也精通佛教的大仙形象:法力高深,弟子眾多,教化廣泛。山野之民,均受其教化。菩提祖師不僅渡人向道,也教一些強身健體,修心養性的方法給廣大的民眾,故深得一方尊敬。
在整部《西游記》中,我們無法確切知道菩提祖師的來歷。但是我們隱約可以從側面感受到菩提的法力。《西游記》有個思維不曉得大家注意到沒有,就是:師傅與徒弟的本領那是天壤之別。以實例說明:如來的幾個徒弟,阿儺、迦葉等徒本領實在不值一提,包括后來成佛的唐僧,那也是貽笑大方的;再看看觀音的徒弟木吒;以及地仙之祖——鎮元大仙的兩個留守道觀的小徒……;這些都足以說明:師傅的本領要強于徒弟N倍!那么照此推斷:菩提的法力那要比悟空高出N個數量級,至少與《西游記》公認的法力無邊的如來相當。
《西游記》第八回中,如來言曰:“我西牛賀洲者,不貪不殺,養氣潛靈,雖無上真,人人固壽”。 而恰好菩提祖師正是身在西牛賀洲靈臺方寸山,座斜月三星洞中傳道。
依如來法力廣大,他曾自言能識周天之物,能知周天之事,菩提如何能瞞過如來的法眼呢?只有三種可能,其一,菩提只是暫住西牛賀洲,只為教導孫悟空而來,而后便可功成身退;其二,菩提的法力與如來相當,甚至超過如來,以至于如來的法眼都不能覺知菩提的存在;其三,菩提便是如來(理由見下段吳閑云評西游)。
如來收復孫悟空時,說:“你那廝乃是個猴子成精,焉敢欺心,要奪玉皇上帝尊位?”還質問孫悟空:“你除了生長變化之法,在有何能,敢占天宮勝境?”
在從正面看:悟空學藝時,菩提自述精通百家讓悟空隨便挑一樣學,他讓孫悟空選學的低級課程,就有道字門的三百六十旁門,包括術字門的請仙扶鸞、趨吉避兇,流字門三教九流的看經念佛、朝真降圣,靜字門的參禪打坐、戒語持齋,動字門的采陰補陽、攀弓踏弩等等,十分駁雜;菩提開講大道能夠“說一會道,講一會禪,三家配合本如然”。從這些能夠看出:菩提不拘泥于一門一派,兼容并包、百家皆通。后來在短短三年的時間內,又教會了悟空七十二般變化,筋斗云等等。可以說這般兼容三教九流的神通,是《西游記》中其他神仙都難以望其項背的,即便是如來和太上老君,也只不過是佛、道兩家而已。可以說,菩提祖師雖然名氣不響,卻屬真正的高人,法力無邊。
菩提的居所之地“靈臺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孤懸于海外的西牛賀洲地界。他似乎與其他神仙并無往來(這點不同于鎮元大仙這些“散仙”),與他交往的卻不乏樵夫野老。如曾指引過孫悟空的那位樵夫,就蒙他傳授過一曲《滿庭芳》,得以在“家事勞苦,日常煩惱”時念念,“一則散心,二則解困”(第一回)。他座下的弟子不計其數,“見今還有三四十人從他修行”(第一回),但細算起來,不難發現其中絕大多數當是俗子凡夫。是以,菩提雖然法力通天,卻并不給人以高不可攀、觸不能及之感,他更像一位隱在世間的高士、圣人。這個菩提的形象也許正是吳承恩所要寄托的對“大隱隱于市”的欽佩、神往,菩提是以為高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