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竇漪房的趣味歷史
燒炭工到長安遇見親姐,更意外的是她已成皇后,而這個皇后就是竇漪房,這是怎么回事?趕緊和學習啦小編一起來看看關(guān)于竇漪房的趣味歷史吧,希望能夠解答您的疑問。
關(guān)于竇漪房的趣味歷史:
竇皇后姓竇名漪房,他的夫君便是漢文帝劉恒。
呂后時代,竇漪房尚是長樂宮中一名默默無聞的宮女。當時,呂后決定賞賜給諸侯王一些宮女,以豐富他們的業(yè)余生活,同時也籠絡一下這些王爺。名額是每個親王五個宮女,而竇漪房恰在名單中。
竇漪房自己不能決定去留,但她對去哪個諸侯國,卻有自己的打算。她想去趙國,因為她的家鄉(xiāng)清河,離趙國很近。于是竇漪房向主持分派宮女的某宦官請求:“一定要把奴家的名字放到去趙國的花名冊里。”可請求固然請求,禮物卻談不上厚重,于是可想而知,這名宦官沒把竇漪房的請托放在心上。
最終竇漪房沒去成趙國,而是去了代國。
竇漪房哭了,因為代國遠在山西北部,遠離清河,而且靠近邊境,天氣又寒冷。但是沒辦法,竇漪房還是被送到了代國。而當時的代王正是劉恒。不幸中的萬幸,劉恒對竇漪房一見鐘情,非常寵愛她。先和她生了個可愛的千金,后來連得二子,冊立為王后。
若干年后,代王劉恒被大臣們迎立為天子,這樣一來,當年被遣送出宮的小宮女竇漪房回到長安,成為了母儀天下的皇后——竇皇后。回首往事,當初如果天遂人愿,竇漪房被分配到了趙國,那么她很可能到老還是一名宮女。可嘆陰差陽錯,命運如此捉弄人,卻又給你天大的驚喜。
然而更出乎意料之外的劇情還在后頭。
竇漪房當上皇后沒多久,就有一名衣著襤褸的年輕男子,上書朝廷,說自己是當今皇后離散多年的親兄弟,要求與姐姐相認。這名男子自稱是清河郡(今河北清河)觀津縣人,姓竇,叫廣國。
竇漪房的故鄉(xiāng),確實在清河郡(今河北清河)觀津縣,而她的確也有一個弟弟,叫竇廣國。但是竇廣國四五歲的時候就已經(jīng)被人拐走,屈指一算10多年過去了,容顏已改,如何相認呢?這男子會不會是冒認皇親呢?
皇后懷著半信半疑的心態(tài),讓宦官先去盤問此人。衣著襤褸的年輕人跟前來詢問的宦官說:“我小時候有一次跟姐姐爬到一棵大桑樹上采摘桑葉,不小心一失足,從桑樹上掉了下來。這件事,只有我和姐姐兩個人知道。”
宦官回去一報告,竇皇后二話不說,立刻召見年輕人。一見面,從年輕人的面相,皇后已經(jīng)有幾分相信。雖然如此,竇皇后還是忍住激動的心情,問:“你還記不記得小時候的其他事情。
年輕人說:“阿姐被官府強奪進宮的時候,跟我在旅館里面訣別,用一盆清水給我洗頭,阿姐給我洗得很仔細很干凈,洗完頭又給我喂飯,官府的人在旁邊一直催促,但阿姐一直給我喂完飯才跟他們走。”
年輕人的敘述,正是當年竇漪房被強迫入宮做宮女,與家人痛苦離別的情景再現(xiàn)。一句、一字,觸及竇漪房痛楚而清晰的往事記憶。話音剛落,竇皇后已經(jīng)忍耐不住心中的傷痛與喜悅,把弟弟一把摟到懷里,痛哭流涕,竇廣國也是泣不成聲。侍奉在旁的宮女、宦官、衛(wèi)士、官員,也都感動地匍匐在地,流淚哭泣。
那么,為什么竇皇后的親兄弟會流落街頭、與親人離散?原來人販子這個行業(yè),在漢代已經(jīng)很猖獗,竇漪房被迫入宮做宮女后不久,她四五歲的弟弟竇廣國,不幸遇上人販子,被拐騙到外地賣掉。人販子將拐來的小孩子當商品一樣交易,竇廣國轉(zhuǎn)來轉(zhuǎn)去,一共被轉(zhuǎn)賣了有十次之多。
最后,竇廣國被販賣到河南宜陽一個燒炭廠做工。白居易有樂府詩云:“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 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燒炭是件危險活,某日忽然間山崩地裂,炭廠象紙糊的一般倒塌下來,里面的一百多個工人,除了竇廣國和老板兩個,全部壓死在里面。
大難不死,竇廣國做了老板的跟班,來到富麗堂皇的大城市、祖國的心臟長安。在長安街頭,竇廣國聽說新立的皇后姓竇。
“巧了,我也姓竇。”
路人說:“皇后是清河郡觀津縣人。”
“太巧了,我也是清河郡觀津縣人。”竇廣國想:“莫非當今皇后是我的姐姐?”
于是姐弟相認,總算是大團圓的喜劇收場。然而這一個大團圓的喜劇之下,隱藏著更多殘酷的人間悲劇。如果竇漪房沒有當上皇后,若是竇廣國在礦難中未能死里逃生……而這如果,卻是大多數(shù)宮女和童工的結(jié)局。有一個當上皇后竇漪房,卻有九十九個老死宮中的宮女竇漪房。有一個死里逃生、姐弟相認的竇廣國,卻有九十九個被拐賣、最終慘死的童工竇廣國。
元人張養(yǎng)浩在《潼關(guān)懷古》中吟道:“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guān)路。望西都,意躊躇。傷心秦漢經(jīng)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無論興亡,百姓總是處于被蹂躪的境地,不過程度差異而已。唯走出這個興亡循環(huán)才是出路。
關(guān)于竇漪房的簡介:
孝文竇皇后(?~前135年),清河郡觀津縣(今河北省武邑縣)人 。唐司馬貞《史記索隱》引皇甫謐言,云竇后名猗房。
漢惠帝時竇姬以家人子身份入宮伺候呂太后,后被賜予代王劉恒。劉恒即位后竇姬被立為皇后。景帝即位后尊其為皇太后。建元元年,漢武帝即位,尊其為太皇太后。竇太后與漢文帝劉恒育有一女二男:長女館陶長公主劉嫖,長子漢景帝劉啟、少子梁孝王劉武。漢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竇太后去世,與漢文帝合葬霸陵。
漢文帝的竇皇后(公元前205-公元前135年),名漪房,清河郡(今河北清河)人,出身于良家子女,呂后時被選進宮。呂后挑選一些宮女出宮賞賜給諸侯王,每個王五名,竇姬也在選中之列。竇姬因家在清河,離趙國近,希望能到趙國去。她向主持派遣宮女的宦官請求,一定要把她的名字放到去趙國的花名冊里。這個宦官在分派宮女時卻把這件事忘了,把她的名字誤放到去代國的花名冊里了。就這樣她去了代國。
代王原來的王后生了四個兒子后不久去世。等到代王成為漢文帝后,原“王后”生的四個兒子也相繼病死。這樣,漢文帝即位不久,于前元元年(公元前180)三月封竇姬為皇后,長子劉啟立為太子,劉嫖封為館陶公主,幼子劉武先封為代王,后來改封為梁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