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潘金蓮武松武大郎的趣聞
其實關于潘金蓮武松武大郎這三個人,到底是誰做錯了呢?趕緊一起來看看下面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關于潘金蓮武松武大郎的趣聞,看完本文也許你的疑問就有答案了。
關于潘金蓮武松武大郎的趣聞:
在《水滸傳》的這段著名糾葛中,最后醞釀成血案的三個人,潘金蓮、武松、武大郎。到底他們誰錯了,抑或有其他原因?看來水滸傳的作者不可能給予我們答案。就算福爾摩斯和狄仁杰合起來也未必能給你一個滿意的答案。那么讓我們來探討下,看是否會找到答案。
人們稱潘金蓮為天下第一淫婦,潘金蓮成了古代和現代中國女性負面的代名詞。在這種侮辱性的頭銜下,潘金蓮不愧為淫蕩中的女王,不愧為天下第一淫婦。然而,我們必須設身處地站在她的角度來審視問題。假如你從小在大戶人家做使女,耳濡目染,香風熏陶,頗有修養,即使對低俗的有錢人也不肯委托一生。偶然的變故,使你不得不和一位奇丑無比且不甚解風情的男人一起生活,每日以賣餅為生計,受他人的嘲笑。時間是寂寞的,情感是沒有寄托的。
突然一天,武松出現,身材、相貌、個性,使得這個普通的三人家庭看起來似乎有些奇怪——潘金蓮和武松更像是一對。的確,她更需要這樣一個能給她帶來安全感的男人,她開始沖破糾結,示愛與他,最后被斷然拒絕了。情感和自尊受到前所未有的打擊,道德的底線一旦決堤,將不可收拾,命運扼住了她的咽喉。最后終于迷失了自己,照不見惜日的面容。不知不覺鉆進西門慶和王婆為她編織的網絡,西門慶讓她看到了一個海市蜃樓,為了擺脫命運的控制,在驚慌失措中手刃了自己的丈夫。 潘金蓮錯了嗎?如果我們說潘金蓮錯了,就等于說美貌和愛情錯了。
是美貌讓她受人陷害淪為武大郎的妻子,是美貌讓她受人蒙騙墮落成西門慶的情婦。同樣,是對愛情與和諧家庭的向往使她垂青武松,是對愛情與和諧家庭的向往使她不能安心于做武大郎的妻子。美貌與愛情害了她,美貌與愛情讓她成為千古罪人。所以,潘金蓮沒有錯。 武松錯了嗎?武松是行俠仗義的英雄好漢,在打虎回家后,與潘金蓮相遇,他敬重自己的嫂子,在自己親嫂子對他表示越線的親熱后,他立馬對潘金蓮重言出擊,并隨后告誡武大郎要“看好門”。他似乎開始意識到事情的不妙,但是出差回來后,事情還是發生了,自己的嫂子伙同外人謀殺了自己的親哥哥,官府已經被買通。武松只好自己親手殺了潘金蓮和西門慶,將他們的人頭放在了武大郎的靈前。
聰敏的看官會提出,首先,武松沒有正確處理他們三人的關系;其次,武松親手殘忍的殺死了潘金蓮。但是,我要請你們注意,武松僅僅是一介武夫,并沒有受到多少教育,不能像現在的我們一樣,可以找她談談,不至于過份傷到她的自尊,或者勸說哥哥放棄這個美貌的妻子來避掉災禍。武松能夠堅持倫理道德就已經很不錯了。第二個,武松用殘暴手段殺死潘金蓮。我們知道,武松和武大郎自小父母雙亡,相依為命,當得知自己親哥哥被慘遭毒手,兇手既然是自己的嫂子和情夫,而且官府又不管,唯一的親人已成白骨。那末,作為好漢的他,結果也是理所因當的了。所以,無論如何,武松是沒有錯的。
武大郎勤奮、忠厚、懦弱,從小照顧年幼的武松,對進門的潘金蓮百般順從。如果有人說,武大郎有錯的話,那么,他就錯在丑陋的長相上。如果說一個人的長相會成為錯的話,那么現在社會,我們該怎么看待那些患有先天疾病和殘缺不全的人呢?我們不是說他們有錯,反而,我們同情和尊重他們。所以,武大郎更沒有錯。
或許會有很多人說,王婆和西門慶是罪魁禍首,他們是血案的始作俑者。王婆多管閑事,唯利是圖,西門慶好色殘忍,欺男霸女。但是,請各位好好想想,哪個朝代,哪個社會沒有這種人呢?他倆似乎不是個體的人,而像是一種社會群體的代表,代表一個復雜、殘酷、平常的社會,一種世道人心。我們不能說他倆錯了,就像我們不能說社會錯了一樣,因為社會是客觀存在的,不以我們的意志而轉移。所以他倆也沒錯。 到這里,那么到底誰錯了呢?只能說,錯的是機緣巧合,世事弄人,錯的是讓這三個人組成家庭的那個背后冥冥中的造物者。我們感嘆,人世間有多少這樣類似的悲劇,他們沒有犯錯,卻受到懲罰。也許,這就是生活,這就是命運。
潘金蓮簡介:
潘金蓮,《水滸傳》中人物,《金瓶梅》進一步深化的人物。幾百年來,她一直被釘在歷史恥辱柱上,堪妖艷、淫蕩、狠毒的典型。在中國道德觀念中,很少有人同情她的遭遇,這就是潘金蓮。蘭陵笑笑生,更是濃墨重彩。至后,極度演繹而活在戲劇舞臺文學作品中,成為茶余飯后的壞女人樣板。
在《金瓶梅》中,其經歷、性格、生活等得到了多方面的重要的充實,從而塑造成一個美麗風流、心狠手辣、搬弄是非、淫欲無度的女人。潘金蓮是西門慶的第五房妾,最后死于武松之手。
然而潘金蓮的歷史原型和小說完全不同。潘金蓮是知州家的千金小姐,住在距離武家那村不遠的黃金莊。她喜歡武大郎武植,經常接濟他,并與他私定終身。兩人結婚后和睦恩愛,養育了四個子女。
武大郎簡介:
吳春來,后隨母姓,改名武大郎,字武植,,來鳳縣人。從小父母雙亡,含辛茹苦將兄弟武松撫養成人。以賣炊餅為業,娶妻潘氏金蓮,原住清河縣,后移居陽谷縣紫河街。原型為清河縣縣令:不過后來有考古在墓中發現武松和武植相差幾百歲,也就是說不是同一時期的人。
武植少年貧窮,有好友黃堂資助過,卻不料家中發生火災,他想要投奔武植謀個一官半職,但武植待他好酒好菜,卻始終不提攜他。黃堂一怒之下不辭而別。并在回鄉路上到處散播謠言以泄心中惡氣。當地惡少余和尚與他沆瀣一氣,添油加醋。
很快傳遍各地,并傳到《水滸傳》作者耳中,寫進了書,將潘金蓮名聲盡毀,也給潘、武兩姓后人帶來災難:清河縣的潘家和武家幾百年來從不通婚。
但是讓人欣慰的是《水滸傳》作者后人向武、潘建造像并寫道歉詩。
潘建民說,凡是去過武植祠的潘姓人,都會拍下這組照片,一來敬佩《水滸傳》作者后人的勇氣,二來也告訴世人,潘金蓮也并未給潘家丟臉!
武松簡介:
武松是清河縣(《金瓶梅》里所寫與《水滸傳》不同)人氏,他有一個哥哥叫武大郎。從小父母雙亡,由兄長武大郎撫養長大。兄弟倆雖是一母所生,但弟弟武松身長八尺,儀表堂堂,渾身上下有千百斤力氣。而哥哥武大郎卻身長不到五尺,面目丑陋,短矮可笑,諢名“三寸丁古樹皮”。
武松自小習武,武藝高強,性格急俠好義。江湖上都稱他“灌口二郎神”。為什么要稱他為“灌口二郎神”呢?因為鎮守灌江口的二郎神,武藝驚人,神通廣大,排行也是第二,所以給武松起了這個美名。
武松在家好打不平。因先前在家鄉打死一個惡霸,怕挨官司,遠離家鄉,投奔河北滄州,躲在小旋風柴進府中避禍,一住二載。其胞兄武植,在家靠賣炊餅為生,兄弟二人十分義氣。武松離家兩年,時刻掛念胞兄。就在那年九月間,山東濟州鄆城縣宋江,因在家殺死閻惜姣(閻婆惜),也逃到滄州柴進府中避禍。宋江路過陽谷縣時,路遇武植,武植托宋江帶口信給武松,說清河縣的命案,因無人作證,官府不再追究;武植已遷居陽谷縣,等武松到陽谷縣相會,以求兄弟團聚。宋江、武松二人在柴進府中一見如故,并結拜玉蘭。宋江把武植的話告訴了武松。武松得到哥哥的消息,歸心似箭,第二天就辭別柴進、宋江,趕奔陽谷縣尋兄。
一次醉酒后,在陽谷縣(今聊城市陽谷縣)景陽岡打死一只猛虎,因此被陽谷縣令任命為都頭。武大郎是一個侏儒,其美貌妻子潘金蓮試圖勾引武松,被拒絕,后被當地富戶西門慶勾引,奸情敗露后,兩人毒死了武大郎。為報仇,武松先殺潘金蓮再殺西門慶,因此獲罪被流放孟州。在去孟州途中,在十字坡酒店結識了張青、孫二娘;在孟州,武松受到施恩的照顧,為報恩,武松醉打蔣門神,幫助施恩奪回了“快活林”酒店。不過武松也因此遭到蔣門神勾結官府以及張團練的暗算,被迫大開殺戒,血濺鴛鴦樓,并書“殺人者打虎武松也”。在逃亡過程中,得張青、孫二娘夫婦幫助,假扮成帶發修行的“行者”之后,夜走蜈蚣嶺,在墳庵殺死惡道飛天蜈蚣王道人。武松投奔二龍山后成為該支“義軍”的三位主要頭領之一,后三山打青州時歸依梁山。
在征討方臘戰斗中,武松被包道乙暗算失去左臂(央視版電視劇中武松殺了方臘的兒子方天定被方臘砍去左臂,新版水滸傳中被方臘偷襲用鋼叉刺穿左臂插在柱子上一時拔不出來,為捉住方臘武松用刀砍下了自己的左臂。兩版最后都是武松單臂擒方臘)。后班師時武松拒絕回汴京,在六和寺出家,八十歲圓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