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隋煬帝的野史趣聞
折疊 隋煬帝用百萬大軍打下一座小城,到底是為了什么?趕緊一起來看看下面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關于隋煬帝的野史趣聞,看完本文也許你的疑問就有答案了。
關于隋煬帝的野史趣聞:
隋煬帝的名聲還是挺響亮的,作為一個皇二代,明明只需要接著他爸給他的江山也就行了,但是他偏不,偏要作,誰讓他是皇帝呢。
當了皇帝,當然要干幾件襯得上他身份的事情,于是他就開始選美,修宮殿,修了宮殿又開始修運河,這才是一個皇帝應該做的事情。好不容易從太子熬成了皇帝,自然應該表現一下自己的地位。所以運河什么的,宮殿什么的都是應該的。
天下都是他楊廣的,想怎么玩就怎么玩,百姓什么的都是浮云。然而百姓可不這么想,你不像你老爹勵精圖治我們也忍了,但現在我們的賦稅這么重,徭役那么多,你還要修運河建宮殿?還不給一分錢?
運河建好了,可以帶著美女四處旅行了。這下什么都是完美的嘞。可是天天老在江南,自己地盤上轉悠很是無聊,不如咱們去塞外吧,正好去東突厥可汗家里坐坐。
說走就走,帶著一大波人浩浩蕩蕩就去了。一進門就看到高句麗使臣也在,這使臣很是給他面子,一見他來了,噗通一聲就跪下了,高呼萬歲。這讓隋煬帝很是受用,高興地不得了。黃門侍郎裴矩馬上打蛇隨棍上,“陛下,您看,高句麗自古便是咱的地盤,您看著使臣對您如此恭敬,不表示表示怎么顯示的出您的霸氣呢。”
隋煬帝一想,對啊,我可是皇帝,小小一個高句麗怎么會放在眼里?于是就霸氣側漏的對使臣說,“回去告訴你們高句麗王,讓他明年趕緊的帶上禮物來朝拜朕,要不然朕就滅了你們,呵呵”
此話一出,嚇得使臣面如土色。不知是畏懼了隋煬帝還是根本不將他放在眼里,高句麗王沒有來。響亮的一耳光打在隋煬帝臉上,好啊,你不來是吧,不把握當成你們的主子好好討好是吧?于是大手一揮,咱明兒就打他們去。
隋煬帝一時高興,度假回來了才想起這事兒,下了道動員令,咱要打高句麗了,趕緊行動起來。皇帝一張嘴,屬下跑斷腿。
離得近的倒還好說,遠的那趕過來就是勞民傷財。內地將領說,“這皇帝簡直就是玩兒一樣,這么遠,怎么趕得到?除非咱們飛過去,更別提兵器糧草了。”
海軍將領也是一臉苦逼,“咱們天天被逼著造船,還要養護,這手底下的人天天都有人死,這簡直是在兒戲!”
的確,倉促的詔書,讓平民很是痛苦。糧草,征,人員也征,都是家里的頂梁柱,死在半路上的不少,一下子壓垮了多少家庭。
這樣沉重地代價,讓百姓都期盼著,用一場勝利來沖淡這慘烈的氛圍。但是結果卻出乎意料。
此次出兵,一共有一百多萬人,加上后勤部隊,這陣勢就到位了。
隋軍很快突破了遼河防線,包圍了遼河城。隋煬帝很是洋洋得意,看來勝券在握了。就下了一道詔書,咱們是來解救高句麗的,可不要太粗暴了,這樣不好不好,你們所以行動都要向我報告了才可以動。
隋煬帝覺得這樣還是沒辦法體現他的寬容大度,這樣怎么行呢?好于是緊接著又下了一道詔書,如果高句麗說投降,那你們就別打人家了。
真不知道隋煬帝怎么想到這么奇葩的想法的,都已經到了這個份兒上還想表現一下自己是個賢明的主。但是這一道詔令卻是給了高句麗一線生機。
打不贏就投降,休息幾天又繼續打。這種辦法雖然無賴,卻也拖了三個月時間。三個月,隋軍大軍每日消耗巨大,卻一直打不下來。隋煬帝一看急了,難道我手下的都是一群吃白飯的?”趕緊把將領們叫進來一陣呵斥,將領們不敢反駁,只敢在心里吐槽,還不是你白癡的指揮惹的禍。
就這樣,憑借隋煬帝的指揮,隋軍成功的敗了。一百多萬大軍,只打下了人家一座城,這簡直是啪啪打臉。隋軍氣勢頹廢,被高句麗趁虛而入,徹底敗了。
這消息傳到老百姓耳中,簡直就是晴天霹靂。家沒了,這么慘重的代價只打下了人家一座城?這是何等的笑話。
一百多萬人去的浩蕩,敗得慘烈,那么多人的命,就被隋煬帝如同兒戲一樣,丟在了戰場上。
隋煬帝的第一次東征,就這樣灰溜溜的回來了。隋煬帝從沒看過百姓的慘狀,只顧自己的面子問題,這么戲劇化的結局真真令人心寒。隋朝日薄西山,敗局已定,這一切都歸功于“英明神武”的隋煬帝。
隋煬帝簡介:
隋煬帝楊廣(569年-618年4月11日),一名英,小字阿摐,華陰人(今陜西華陰),隋文帝楊堅與文獻皇后獨孤伽羅次子,隋朝第二位皇帝。生于大興,開皇元年(581年)立為晉王,開皇二十年(600年)十一月立為太子,仁壽四年(604年)七月繼位。在位期間開創科舉制度,修建隋朝大運河 ,營建東都、遷都洛陽,對后世頗有影響,然而頻繁的發動戰爭,如親征吐谷渾,三征高句麗,加之濫用民力,致使民變頻起。造成天下大亂,直接導致了隋朝的覆亡。
樓臺牡丹的故事:
楊廣好奇花異石,曾三下江南搜尋。并派人將各地收集到的牡丹種植在西苑中。后攜眾嬪妃、太監、宮去西苑游玩,登上玉鳳樓,看到牡丹盛開,大家十分開心。但有一妃喟然嘆曰:“牡丹為花中之王,顏色雖好,可惜樓高,只能俯瞰,看不清楚,辜負了這國色天香!”楊廣聽了,即命花師來見他命令花師栽12棵高株牡丹,要和樓臺一般齊,每株著花至少3色,違命者斬。眾花師嚇壞了,連連叩頭求饒,楊廣遂命全國各地花師來洛,群策群力攻克難關。各地花師聞訊,都推舉當地技藝最高者前來洛陽。其中有個花師家住山東曹州,擅長牡丹栽培。他分析牡丹的生長規律、習性與特點,想到牡丹是可以嫁接的,就和其他花師一起搞試驗,選擇杏樹、桃樹、梨樹、桑樹、槐樹等樹種嫁接,但都失敗了。最后,他們把牡丹嫁接在高高的香椿樹上,結果成功了。牡丹昂然怒放,高過了樓臺,楊廣看得清楚,不禁龍顏大悅,稱其為“樓臺牡丹”。
楊廣論功行賞,要獎勵花師,不料一個宦官貪功,硬說這“樓臺牡丹”是他領頭搞出來的,楊廣不明就里,賞給這個宦官許多黃金和綢緞。山東花師氣憤極了,回家后發誓不再干這一行,培育樓臺牡丹之技術失傳,樓臺牡丹隨之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