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韓信的歷史真相
鳥盡弓藏的名將韓信在項羽身邊的日子是怎樣的呢?趕緊一起來看看下面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揭秘韓信的歷史真相,看完本文也許你的疑問就有答案了。
揭秘韓信的歷史真相:
如果不是秦朝末年的大動亂,韓信也許永遠不會出人頭地。
秦始皇對他的臣民采取軍事化的管理辦法,在他看來,臣民就是工具,可以像兵馬俑一樣搬來搬去。他經常把整縣整郡的老百姓遷徙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去戍守邊疆、開墾荒地或者修筑長城,弄得老百姓流離失所,妻離子散。
但是人畢竟不是機器,人會思考。在一次遷徙中,陳勝、吳廣覺得與其這樣窩囊的活著,還不如拿命去搏一下,這就是中國老百姓經常講的“尋死不如闖禍”。
于是陳勝、吳廣“揭竿而起”,拿著棍子跟秦政府軍干了起來。有人帶頭,就有人敢跟上。
一時間群雄并起,天下大亂,逐漸形成兩大勢力集團,一派是項梁、項羽集團,一派是劉邦集團。
整天琢磨如何打仗的韓信覺得自己的機會來了。
項梁率領楚軍過淮河以后,韓信為了實現自己的抱負前往投奔。項梁兵敗身亡以后,他又繼續跟隨項梁的侄子項羽。項羽任命韓信為郎中,算是項羽身邊警衛人員中的小頭目。這種職位雖然不太顯赫,但是因為有機會跟最高領導接觸,形成比較親密的私人關系,因而發展的空間也很大。像劉邦身邊的樊噲、夏侯嬰起點都很低,都是劉邦的小跟班兒,但是后來發展都很好。
韓信顯然沒有把握好機會,這跟韓信的人生定位有關,因為韓信把自己定位為獨當一面的統帥,而不是小跑腿兒、小跟班兒,依靠攀龍附鳳而飛黃騰達。另一方面,韓信又有孤僻自傲的性格,不善于與人交流,也不會表現自己,很少有人知道他在想什么,項羽集團里也沒有誰知道他在軍事謀略上的造詣已經達到怎樣的高度。
韓信作為郎中,主要職責是負責項羽的夜間守衛工作。通常當項羽、范增、鐘離昧、龍且等大人物一起探討軍國大計時,韓信就在旁邊執戟守衛。這對平民出身的韓信來說,也是一個很好的聆聽和學習的機會。時間長了,韓信覺得打仗并不是一件很神秘的事。有時候,大人物們在討論,韓信情不自禁的也插上一兩句話。
通常在這種情況下,項羽手下的猛將龍且總要大聲呵斥并把韓信趕走,而項羽本人也不怎么理會韓信的意見。鐘離昧倒是覺得韓信是個人才,幾次建議項羽拿出一個重要的位置讓韓信試試。
項羽的祖上世世代代是楚國的大將。身為貴族,項羽有自己的用人標準。貴族最看不起的就是小混混,何況還是一個鉆人家褲襠的小混混。韓信在勇冠三軍的項羽看來,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膽小鬼,給他一個郎中就不錯了。
韓信在項羽手下混了一段時間,無緣脫穎而出,感到很沮喪,也很灰心。當項羽做出殺害戰俘、火燒阿房宮等愚蠢行為時,韓信更是覺得項羽難成大器,跟著項羽不會有前途。
于是韓信決定到劉邦那兒碰碰運氣。
韓信簡介:
韓信(約公元前231年-公元前196年),漢族,淮陰(原江蘇省淮陰縣,今淮陰區)人,西漢開國功臣,中國歷史上杰出的軍事家,與蕭何、張良并列為漢初三杰。
早年家貧,常從人寄食。秦末參加反秦斗爭投奔項羽,后經夏侯嬰推薦,拜治粟都尉,未得到重用。蕭何向劉邦保舉韓信,于是,劉邦拜韓信為大。韓信對劉邦分析了楚漢雙方的形勢,舉兵東向,三秦可以奪取。劉邦采納了這一建議,立即作了部署,很快占取了關中。
在楚漢戰爭中,韓信發揮了卓越的軍事才能。平定了魏國,又背水一戰擊敗代、趙。之后,他又北上降服了燕國。漢四年,韓信被拜為相國,率兵擊齊,攻下臨淄,并在濰水全殲龍且率領援齊的二十萬楚軍。于是,劉邦遣張良立韓信為齊王,次年十月,又命韓信會師垓下,圍殲楚軍,迫使項羽自刎。
漢朝建立后解除兵權,徙為楚王。被人告發謀反貶為淮陰侯,后呂后與相國蕭何合謀,借口韓信謀反將其騙入長樂宮中,斬于鐘室,夷其三族。
韓信是中國軍事思想"謀戰"派代表人物,被蕭何譽為"國士無雙",劉邦評價曰:"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韓信是中國軍事思想"謀戰"派代表人物,被后人奉為"兵仙"、"戰神"。"王侯將相"韓信一人全任。"國士無雙"、"功高無二,略不世出"是楚漢之時人們對其的評價。作為統帥,他率軍出陳倉、定三秦、擒魏、破代、滅趙、降燕、伐齊,直至垓下全殲楚軍,無一敗績,天下莫敢與之相爭;作為軍事理論家,他與張良整兵書,并著有兵法三篇 。
姓名:韓信
國籍:中國(漢朝)
民族:漢族
出生地:淮陰(今江蘇淮安)
出生日期:公元前231年(辛丑年)
逝世日期:公元前196年正月
職業:大、左丞相 齊王 淮陰侯
主要成就:虜魏、破代、平趙、下燕、定齊、濰水殺龍且,垓下破項羽
封爵:大將(初封)→左丞相(北伐所封)→相國(平趙國所封)→齊王(平定齊國)→楚王(決戰垓下平楚)→淮陰侯(劉邦懼其才能,誣陷謀反而貶)自古唯一集將、相、侯、王于一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