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中宗李顯的歷史趣聞
為何身為皇帝的唐中宗李顯卻欣然接受綠帽子?這是怎么回事?趕緊和學習啦小編一起來看看唐中宗李顯的歷史趣聞吧,希望能夠解答您的疑問。
唐中宗李顯的歷史趣聞:
說起“綠帽子一詞”恐怕任何一個已婚男人聽到,都會立刻激起一身雞皮疙瘩,生怕發生在自己身上。綠帽子的由來大約是從元朝開始的。當時的蒙古是沒有娼妓的,化外之人,想要就要,大草原上的男女只要愿意,馬上就會天當被子地當床。等到揮軍南下進了中原,就很是看不慣號稱禮儀之邦的中原人開設的妓院了。于是元朝統治者規定妓女著紫衫,在妓院里做工的男人戴綠頭巾,以示與正常人的區別。延續至今,就誕生了中國男人最怕的一頂帽子:綠帽子。
作為中國男人,怕這頂帽子已經是怕到了發瘋的地步,上至宮廷,下至平民百姓,多少人為了這頂綠帽子大打出手,血流成河。
今天小編要說的這位史上奇葩皇帝,面對自己的老婆的紅杏出墻,不但不以為然,反倒覺得是一件很值得高興的事,這種奇葩舉動實在是讓世人難以理解,媳婦被別的男人摟在懷里,卻無動于衷,拍手叫好!這個人就是唐中宗李顯。一個政治上無所作為,生活上窩窩囊囊的軟蛋皇帝。
身為一國之君,為何能容忍“后院起火”,心甘情愿戴綠帽子,喪盡一個男人最起碼的尊嚴?
據《新唐書·列傳第一》說:“帝(李顯)幽廢,與后約:‘一朝見天日,不相制。’”按照現代的解釋,大概意思是“等我有了出頭之日,一定讓隨心所欲,想咋玩咋,我決不阻攔,包括性生活。”在房州十幾年,他們夫妻感情還是蠻深厚的。兩《唐書.后妃傳》中稱“累年同艱危,情義甚篤”。705年,李顯終于翻身了。在張柬之的幫助下,從衰老的武則天手里接過了皇權,而此時也到了兌現諾言的時候。
可憐的李顯并沒有食言。韋氏封為皇后之后,為所欲為,朝野上下,一切由韋氏擺布,中宗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第一個給中宗戴上綠帽子的人是一個叫武三思的朝廷大臣,因為給中宗介紹了老相好上官婉兒,深得皇帝的信賴,因此在多次出入皇宮后,武三思與韋皇后套上了近乎,可謂是久旱逢甘霖,皇后不久就輕而易舉地給中宗戴上綠帽子。兩《唐書》上說:“武三思蒸于后”。而此刻中宗對皇后偷情并沒有什么反應,外人看來就是默許了這種行為。
有一次,韋后邀請武三思到自己的寢宮中玩雙陸(一種六子棋),猜輸贏,而中宗居然樂此不疲地在一旁為他們記輸贏。而之后趁中宗不在,他們倆競在御床上翻云覆雨,好不快活。后來中宗知道此事以后,卻并不認為這是大不敬,反而覺得韋氏雖然年已半老,仍有人對她感興趣,反倒替她高興。介紹到這里,小編也不得不為史上有這樣一位“氣度”實為不凡的皇帝而豎起拇指。
唐中宗時期,由于中宗對皇后出軌的縱容,使得后宮極為淫亂。而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集體綠帽子,也是發生在這一時期。相傳有一年元宵節,韋后與中宗一同身著便服到京城賞花燈,當時下令把數千后宮妃婢放出來夜游,大多宮女身居后宮饑渴難耐,借此機會紛紛在外“打野食”,甚至不再回宮。數千宮女,這個數字,恐怕應該創下了“綠帽子”吉尼斯紀錄了。
關于唐中宗李顯的趣聞:
韋氏生的明艷動人,而李顯當太子的時候,她就成為了太子妃。后來,唐朝皇帝李治得重疾駕鶴西去,李顯就自然而然的成了一國之君,韋氏也如愿成了一國之母,新帝剛登基,就對他的岳父加官進爵,這給了想獨攬大權的武則天一個良機,武則天以此大作文章,來了個廢帝,把李顯貶立為王,又立了一個新皇帝,李旦。
這樣一來,韋氏就不得不陪同李顯去幽禁之地,在去幽禁之地的路上,一個后來不可一世的公主降生了,她就是安樂公主。李顯自從被廢掉之后,就經常擔驚受怕,日不能食,夜不能寐,他軟弱無能的性格使得他壓力越來越大,他整日惶恐不安,當聽到武則天的使者又來的時候,他終于挺不住了,他想自殺。但是被從容不驚的韋氏給攔了下來,她制止李顯說:“人世間的事,始料未及,不知道是禍,還是福,竟然怎么都得死,也沒必要急于這一時!”他們在幽禁之地,相互扶持,更是飽受艱辛,這為他們的感情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所以,李顯對韋氏十分疼愛,他也立誓,假如他日后能夠擺脫困境,重獲新生,他一定會對韋氏寵愛有加,可以讓她隨心所欲,他絕對不會干涉。后來,由于武則天采納了狄仁杰的諫言,又把李顯調回了京城,李顯就又重新回到了太子的位置上。那么,韋氏什么時候又重新成為韋后的呢?
是因為一些大臣的兵變,迫使武則天不得不交出皇權,李顯就又從太子變成了皇帝,韋氏也就苦盡甘來又回到了皇后的寶座上。沒過多久一代女皇武則天就病逝了,她女子當政的影響還是很深遠的,使得一大群皇族貴婦都心存幻想,而韋氏的老公,唐中宗李顯卻很是懦弱,這讓韋后更加堅定自己的想法了。韋后與李顯伉儷情深,再加上曾共患難,所以李顯更是對韋后的為所欲為不聞不問,韋后越來越驕縱,干預國事也是越來越肆無忌憚。更加無恥的是,韋后竟然公然與人私通,那人便是武三思,他們達成政治共識,狼狽為奸。韋后如此膽大妄為,李顯竟然聽之任之,這也使韋后一黨越來越無所顧忌,更加放肆了。
韋氏與李顯的女兒,就是那個想當皇太女的安樂公主,更是無可救藥,她公開賣官斂財,甚至對同父異母的太子李重俊百般刁難,終于李重俊挺不住爆發了,他發動宮廷政變,卻不曾想以失敗告終,結果被斬殺。韋后一黨的任意妄為更體現在,一個叫燕欽融的忠臣義士的上奏折,指責韋后淫亂、安樂公主圖危社稷,結果被后黨、中書令宗楚客派人就在殿前殘忍殺害。
雖然,李顯沒有深究他們的責任,但是這也引起了李顯的不滿,這便讓韋后一黨查覺了皇帝的不快,怕引來禍端。并且,安樂公主一直都做著當女皇帝的美夢,她還想著做她的皇太女呢,于是她進讒言于自己的母親,讓韋后臨朝稱制,這樣就可以讓自己日后成為皇太女順理成章。這兩個狠心的母女便整日盤算,終于,她們想出了一個好辦法,下毒,李顯就這樣被自己的至親至愛給毒死了。然后,韋后頒旨冊立十六歲的李重茂為帝,這樣大權就落在了自己的手里。隨后,韋后一黨的中堅力量就勸韋后要自己當皇帝,這些逆臣賊子就紛紛獻計于韋后,一定要除掉當今的皇帝,還有那個相王李旦。
然而,事情并沒能如韋后所愿,事情被李隆基有所查覺,他先發制人,聯合了太平公主,發動了兵變,一舉攻入宮中。韋后始料未及,她只能落荒而逃,她逃到了飛騎營。卻不曾想慘死在一個飛騎兵的手里,這個飛騎兵割下了韋后的頭顱,獻給了李隆基請賞。
而韋后那個一心做白日夢的女兒,安樂公主卻還不知道自己已經大難臨頭了,她還如往常一樣,在自己的宮中打扮自己,就在這時,一群軍士沖入她的宮中,可憐如花似玉的美貌公主就這樣被斬殺于自己的宮中。韋后的亂黨也都被殺了,韋氏被滅了門,武氏也是該殺的不該殺的都殺了,所剩無幾。更為凄慘的是,曾經呼風喚雨的韋后,如今尸體被暴曬于市井,任人唾棄。本想自己可以坐上皇帝的寶座的野心家韋后和安樂公主,沒能如其所愿,反到落得如些悲慘的下場,她們就這樣歸于塵土。
唐中宗李顯簡介:
唐中宗李顯(656年-710年),原名李哲,唐朝第四位皇帝,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則天第三子,684年至684年、705年至710年兩度在位。
章懷太子李賢被廢后,被立為皇太子。弘道元年(683年)即皇帝位,皇太后武則天臨朝稱制。光宅元年(684年),被廢為廬陵王先后遷于均州、房州等地。圣歷二年(699年)召還洛陽復立為皇太子。神龍元年(705年)復位。
中宗在位期間,恢復唐朝舊制,免除租賦,設十道巡察使,置修文館學士,發展與吐蕃的經濟、文化交往,實行和親政策,把金城公主嫁給吐蕃贊普,保證了邊疆地區的穩定。
唐中宗前后兩次當政,共在位五年半,公元710年去世,終年55歲,謚號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初謚孝和皇帝),葬于定陵。
唐中宗被母后武則天所廢,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其結果對后世的影響也頗大,直接導致了此后李唐王朝的中斷和武周王朝的建立,是武則天發動武周革命的先奏。中宗繼位后,由于為先皇守喪,政事都暫時取決于母后武則天,但喪期過后,母后仍無意還政,他不甘心受制于人,便提拔妻子韋皇后的娘家人試圖向母后挑戰,任人唯親,更說出“讓天下”的氣話,卻反而成為母后廢他的把柄。
武則天自成為高宗皇后以后就開始逐步掌握大唐朝廷的最高權力,高宗駕崩后更無人可制,擅自臨朝稱制,無意還政,而且已經圖謀自立為女皇帝了,她當然不愿意不聽話的中宗成為自己稱帝道路上的絆腳石,所以要廢黜他,讓更聽話的睿宗來當傀儡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