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官的歷史趣聞
古代女官竟是皇帝手中玩物?大多數下場極為悲慘?這是怎么回事?趕緊和學習啦小編一起來看看古代女官的歷史趣聞吧,希望能夠解答您的疑問。
古代女官的歷史趣聞:
在古代皇宮里面,有這樣一群女人。
她們不是嬪妃,她們的身份比嬪妃更低;
她們不是宮女,她們的身份比宮女略高。
她們與嬪妃、宮女唯一的相同點就是:只要皇帝需要,她們都必須隨時隨地侍寢。從這一點意義而言,她們都是皇帝的性伴侶。
她們就是皇宮中數量較少、卻不可或缺的成員——女官。
女官,顧名思義,是女性官員。有朋友問了:在中國古代,竟然就出現了女性官員,是不是意味著,中國很早就實現了男女平等?
朋友,你太天真了。
不錯,一方面,女官要像男性官員一樣做事,承擔皇宮里的某項具體職務,比如,有的管禮賓,有的管食膳,有的管衣飾。而且,這些女官跟男性官員一樣,是有品級的。
比如,在北魏時期,最高等級的女官叫內司,享受一品待遇,相當于男性官員中的宰相。
不過,這些女官雖有品位,但從根本上說仍只是皇帝的女婢。
當年唐高祖李淵被迫將皇帝位置讓給李世民后,住在大安宮。唐太宗李世民每天早晚派一名女官去給李淵請安。當時,李世民的弟弟李元名才10歲,在大安宮見到這位女官后,保傅要他向女官行禮,理由是“尚宮有品位,當拜”。
李元名卻回答:“她不過是皇帝的侍婢而已,拜什么?”
李世民知道后,非常欣賞地說:“真是我的好弟弟!”
女官多是從宮女中選拔出來的,由于是職務官員,在選拔時,多重視她們的才華和品德,但對于她們的容貌也有一定要求。用現在的時髦話來說,那就是“德藝雙馨”。
所以,在皇宮中的女官,她們比宮女更有才華,比嬪妃也不輸容貌。自然,就很容易成為皇帝的性伴侶——只要皇帝高興,可以隨時和她們交歡。
在北宋時期,李宸妃被劉美人帶入皇宮,擔任司寢。一天,李宸妃在為宋真宗鋪床疊被時,被酒醉后的宋真宗擁入綃帳,嘿嘿嘿了一番。
后來,李宸妃生下一子,這就是著名的宋朝好皇帝——宋仁宗。
在古代,有一部分女官,因為得到了皇帝的寵幸,進入了上一個階層,或成為妃嬪,或得以干預朝政。比如北齊女官陸大姬、唐朝著名才女上官婉兒等。
陸大姬是中國歷史上少見的職位較高的女官,官拜女侍中——即享受宰相待遇。而上官婉兒更是一度以皇妃的身份,掌管內廷與外朝的政令文告。
但是,這些幸運兒的數量實在太少。對于大多數的女官來說,成為嬪妃只不過是她們可望不可即的海市蜃樓而已。她們在皇宮中兢兢業業,扮演官員和皇帝玩物兩種角色,稍有不慎,輕者降為宮女,重者遭到更嚴厲的懲罰,“凡宮人有罪者,發落責處墩瑣,或罰提鈴等名色以苦之”。
就連前面提到的,女官中的佼佼者上官婉兒,盡管一度可以干預朝政,風光無限,可后來也因卷入宮廷爭斗,被唐玄宗李隆基殺掉了。
關于古代女官的趣聞:
在古代皇宮里面,有這樣一群女人,她們的身份都是皇帝的性伴侶。她們身份比嬪妃更低;比宮女略高。只要皇帝需要,她們都必須隨時隨地侍寢。她們就是皇宮中不可或缺的成員——女官。
女官,顧名思義,是女性官員。她們也要像男性官員一樣做事,承擔皇宮里的某項具體職務,比如,有的管禮賓,有的管食膳,有的管衣飾。而且,這些女官也是有品級的。
在北魏時期,最高等級的女官叫內司,享受一品待遇,相當于男性官員中的宰相。不過,這些女官雖有品位,但仍只是皇帝的女婢。
話說,當年唐高祖李淵被迫將皇位讓給李世民后,住在大安宮。李世民則每天早晚派一名女官去給李淵請安。李世民10歲的弟弟李元名大安宮見到了這位女官后,保傅要他向女官行禮,理由是“尚宮有品位,當拜”。李元名卻回答:“她不過是皇帝的侍婢而已,拜什么?”
李世民知道后大贊:“真是我的好弟弟!”
女官大部分是從宮女中選拔出來的,由于是職務官員,在選拔時,不僅重視她們的才華和品德,而且對于她們的容貌也有一定要求。用現在的時髦話來說,那就是“德藝雙馨”。
陸大姬是中國歷史上少見的職位較高的女官,享受宰相待遇。而上官婉兒更是一度以皇妃的身份,掌管內廷與外朝的政令文告。
但是,這樣的幸運兒數量實在太少。對于大多數的女官來說,成為嬪妃是可望不可即的。
她們在皇宮中兢兢業業,扮演官員和皇帝玩物兩種角色,“凡宮人有罪者,發落責處墩瑣,或罰提鈴等名色以苦之”。
女官簡介:
女官,又稱宮官,是指高級的宮女,有一定的品秩,并且領有俸祿。其工作范圍包括管理較低級的宮女,訓練新入宮的宮女,照顧公主、皇子等。
最早有關女官的記載始于《周禮》,《周禮·天官》中,除天子后體同天子,夫人于后猶三公之于王,坐而論婦禮,不能作官看待外,其他九嬪以下既是王的嬪妾,也是執掌各方面的女官。九嬪掌婦學之法,以教女御四德,并在各種禮儀中贊助天子后,世婦掌祭禮、賓客、喪紀之事,帥女官滌溉,女御掌御敘王之燕寢,以歲時獻女功,同時又是各種儀式中世婦的助手。此外還有女祝拿后宮祭祀、禱祠以及有關鬼神之事。女史掌王后之禮職,是王后內治的輔助和秘書。另外,在宮內的服務機構中,在宦官的領導下,還有女酒、女漿、女醢、女篣、女醯、女鹽、女冪等,這些都是從事具體工作的宮中最低級的宮職人員了。
秦漢自夫人以下設有設嬪、世婦、女御等名目,也末言及女官。但《隋書》敘述女官設置時,說是"采漢、晉舊儀",可見漢、晉后官是有女官制度的,但因史官言之不詳,只能存而不論。
見于記藏,將宮中女官(又稱宮官、女職)與嬪御(即內宮)加以區別,另立系統的是北魏孝文帝之時。女官主管宮中具體事務,其職秩與外官相對。最高領導人內司,官比尚書令。其次是作司、大監、女侍中,官比二品。其三是監、女尚書、美人、女史、女賢人、女書史、書女、小書女等,官比三品。其四是中才人、供人、中使、女生才人、恭使宮人,官比四品。最下一等是青衣、女酒、女餉、女食、奚官女奴,官比五品。
隋文帝時,置六尚、六司、六典,遞相統攝,以掌后宮掖廷事務。隋煬帝加以改制,使與外廷尚書省相類似,設六尚局管二十四司司。六尚局分別為尚官局(管官內傳達、人事、會計、處罰、門衛等)、尚衣局(管文教、音樂、禮賓、禮贊等)、尚服局(管符璽、衣飾、兵器)、尚食局(管食膳、藥品)、尚寢局(管住行器具、園藝、燈火等)、尚工局(管衣服織染縫制以及珠寶錢貨)。這些女官的品位較低,六尚品從第五、司長官員從第六,至于女史一類女官,乃是流外之官,無定員數。
唐承隋制,也設六尚二十四司,職事和品位與隋基本相同。唐代著名的女尚宮宋若昭及其姐妹五人以文采召入宮中,深受德宗賞識,故不以宮妾待之,而稱之為學士先生。若莘、若昭、若憲相繼執掌官籍,歷德、順、憲、穆、敬、文六帝。唐還設宮正和彤史以掌戒糾謫罰和記錄功過事宜。五代后唐也設女官,并都封為國夫人或郡夫人等。五代后蜀花蕊夫人有詩云:
六宮宮職總新除,宮女安排入畫圖。
二十四司分六局,御前頻見錯相呼。
明代洪武年間,后宮也有與唐制相同的女宮制度,但永樂之后,宮職歸于宦者,所存只有尚宮四司而已。
這些女官雖有品位,但從根本上說仍只是皇帝的女婢。唐高祖退居大安宮,李世民即位為帝,晨夕派尚宮去大安宮請安問起居。時李世民的弟弟李元名才十歲,在大安宮見到尚宮,保姆要他向尚宮行禮,說:"尚宮有品位當拜。"但元名卻回答說:"她不過是皇帝的侍婢而已,拜什么?"太宗非常欣賞元名的等級意識,稱他為"真吾弟也!"
比女官地位更低的是宮女。宮女占后宮的多數。她們無位、無品,供人調遣,受人驅使,景況很是落寞。唐人王建的《宮人斜》說:"未央宮墻青草路,宮人斜里紅妝墓。一邊載出一邊來,更衣不減尋常數。"一邊運出剛死宮女的尸體,一邊送進新選的宮女。這是一幅多么凄涼的圖畫。
中國自漢朝開始設置女官,但歷朝的具體制度均有不同。例如北魏時女官有內司(位視尚書令、尚書仆射),作司、大監、女侍中(位視二品),監、女尚書、美人、女史、女賢人、書史、書女、小書女(位視三品),中才人、供人、中使女生、才人、恭使宮人(位視四品),春衣、女酒、女饗、女食、奚官女奴(位視五品)。
唐朝時,后宮仿照六部設六局:尚宮局、尚儀局、尚服局、尚食局、尚寢局、尚功局,六局首席女官合稱"六尚",各定員二人,正五品,為尚宮、尚儀、尚服、尚食、尚寢、尚功,相當于六部尚書。六局統領二十四司,皆為正六品;其下又有二十四典,皆正七品;再之下有二十四掌,皆正八品;掌之下又各設女史。管理宮中一應事務。
女官有的品高位顯、有權有勢,不僅在宮中受尊重,甚至得到外朝官的逢迎,有的因此得以干預朝政,但規定上并沒有參與朝政的權利,她們實際上仍然是后宮的仆役,《舊唐書》就記載唐高祖李淵之子、舒王李元名的保傅曾經對李元名說尚宮品秩高,他應該去拜見她,李元名卻說尚宮只是二哥(唐太宗)的家婢,自己不需要對她行拜禮。
女官和嬪御不同,女官屬于仆役,嬪御則是君主之妾侍,屬于皇族,但有些女官職銜是兼作嬪御,而女官本身亦可能得到君主寵幸而成為嬪御。亦有一些女官職銜侍妾化的現象。也有一些宮女受到君主寵幸,但因為出身微賤而未能成為嬪御,只得到女官的名號。例如朝鮮王朝的承恩尚宮。一些受君主寵幸的女官甚至擁有比正式妃嬪更大的權力。
宮女視乎年資、表現等升為各級女官,一些高級的女官可以有自己的貼身宮女。